书城管理生产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2123100000013

第13章 生产管理制度标准(1)

(第一节)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标准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是生产计划编制、执行、维护和如期完成的基本保障,是高效的生产计划管理的基础条件。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制度、长期生产计划管理制度、生产计划实施管理制度、生成计划编制管理制度、生产计划变更管理制度,为生产计划工作人员提供工作,使其更了解生产计划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基本操作方法。

一、生产针划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

1.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制定企业的长远规划,并通过所近期计划组织实施。

2.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能力,签订各项经济合同,编制企业的年度、季度计划,使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在企业统一的计划下协调进行。

3.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企业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不断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第二条企业各级和主要精力,应放在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考核上。

第三条企业的计划管理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全厂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进行管理。xx是全厂计划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各个职能科室,都分别是各种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

第四条为保证全厂计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应加强综合计划机构,提高它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各级计划部门和归口部门也必须根在计划工作的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计划人员。

第五条企业计划必须认真进行综合平衡,坚持“积极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不留缺口,不“打埋伏”。

第六条企业的各项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计划一经下达,各级部门都必须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实现。

第七条统计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工具,应准确、及时、全面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反对弄虚作假。

第一条长远规划是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战略计划,它通过年度计划的安排逐步实现,其主要内含下列几个方面。

1.企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2.企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3.企业技术发展技术,技术改造方向;

4.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将要达到的水平;

5.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环保等生产条件的改造;

6.职工教育培训及文化设施建议;

7.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提高;

8.能源及原材料的节约。

第二条编制企业长远规划的主要依据。

1.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市场需要;

3.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

4.国内外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5.技术改进、引进和改善管理、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以后所能提供的潜力。

第三条长远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分管计划工作的厂长主持。Ox负责汇总、综合平衡,

提出总体方案和上报。各归口部门按规划要求负责搜集、整理资料提出专业规划(草案)。

长远规划经上级主管机关及厂长批准后分年组织实施。

(第三章)年度综合计划

第一条年度综合计划是企业全体职工在计划年度内的行动纲领,又是安排季度、月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严格按计划执行。

第二条年度综合计划的制定采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的方法进行编制,即由分管计划工作的厂长负责领导,各业务归口科室按“管什么业务,就编什么计划”的原则,根据规定的计划表式,负责编制各专业计划,计划管理科负责拟定编制计划的总进度,组织综合平衡于年前一个月上报下达工作。

第三条年度综合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一指令及指导性计划;

2.厂长提出的年度方针目标;

3.产品订货合同和市场预测资料;

4.长远发展规划;

5.前期预计完成数字及本企业历史统计资料;

6.经审定过的各种技术经济定额。

第四条编制计划所需资料由各科室车间相互提供,任何单位都不得拒绝。

第五条专业计划的编制,各部门负责人要亲自主持,计划草案应认真听取分管厂领导和有关车间科室的意见,并按规定的时间报计划管理科。报送的计划必须附文字说明,经科长和编制人签章后方才有效。

(第四章)指标管理

第一条年度综合计划所规定的各项计工任务是通过一定的计划指标来实现的。计划指标就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水平。为全面反映企业的技术经营活动,必须适当设置各种指标,建立健全企业的指标体系,完善和促进计划管理工作。

第二条计划指标应按平均先进水平来确定,一般就于上期实际达到的水平,并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实现的。

第三条计划指标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厂级指标(总指标)由xxx负责汇总、平衡、上报和下达,各业务科室归口管理。车间级指标(分指标以车间主任为首,组织有关职能人员负责管理)。班组级指标以班组长为首组织工管员管理。

第四条为使计划任务层层落实,计划指标必须进行层层分解,坚持谁管什么指标,就分解什么指标。分解指标必须和总指标保持平衡和衔接,分解指标执行情况按规定需进行反馈。

第五条厂级指标的充置,由计划管理科根据上级要求和厂内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指标归口部门商定。

第六条必须在当年十一月底正式下达次年的工厂年度经营综合计划。

(第五章)计划指标的调整

第一条为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企业计划一级上级主管机关及厂领导批准下达后,必严格执行,各归口部门和执行单位均不得随意修改。如确实是客观原因影响,经主观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在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完成计划积极性的前提下,调整计划指标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1.厂级计划指标的调整,由执行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送归口科室签署意见后,经计划管理和审核报厂领导审批,属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还要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在未批准前仍按原计划执行。

2.调整年度计划指标应提前一个季度申请,调整季度计划指标应提前一个月申请,调整月度计划指标应提前十天申请。

3.调整某一项计划指标,如需同时相应调整其他有关计划指标时,应一并上报,呈请审批,以保证计划的平衡、协调。

4.调整计划指标一律以书面批复为准,在未接书面批复以前,一律按原计划考核。

(第六章)计划的检査和考核

第一条各级领导必须随时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第二条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充分利用统计报表、会计报表、业务报表等资料。检查计划的实际完成数,一律以统计报表数为依据。

计划的考核必须与经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考核的计划数,一律以上一级部门批准或下达的计划数为依据。

二、长期生产针划管理制度

名称版本页次

(第一章)一般日程计划

第一条制造期限的指定。

企划部要经常备有《标准完工工程表》、《制造处作业能力表》等表格,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并把这个期限记人《制造指令》中。

第二条每月制造实施计划。

企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制造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制造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制造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第三条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制造结束并作为成品进人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各工厂、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第二章)

第一条中间日程计划界定。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标准劳动时间表的基准为基础制订。

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做出处理。

第二条基准日程表。

1.意义。

所谓基准日程,是指以标准作业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强度进行操作,为完成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也就是表现为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的时间。

2.设定内容。

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人库的时间。

第三条能力调查表。

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X作业效率工作天数X出勤率X有效人员说明:

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A%实际劳动时间。

3出勤率=出勤人数。

出勤率出勤人数+缺勤人数。

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作业人员。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

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

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

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xP/480%分钟。

第四条标准作业时间表。

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第五条每月实行计划。

每月实行计划以制造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制造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定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第六条期限。

1.本厂作业的日程。

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进度表根据基准日程表、能力调查表而制订。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

按照能办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第三章)生产分配规定

第一条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所需的数量:

(1)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2)库存余额表。

(3)其他。

(2.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

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所需数量:

(1)半成品余额表。

(2)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3)库存余额表。

(4)其他

第二条零部件半成品。

零部件半成品的管理按零部件半成品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条本厂自制部件的订货。

1.订货分配表。

自己制造的半成品零部件,要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每月现货库存余额,半成品、订货余额的调查为基础,制订订货分配表,并以此确定每月的订货数量。

2.订货基准表。

订货基准表是规定各种零部件的订货时间必须先于工程进行时间的一种标准。由于订货到进货有一个间隔时间,不能临时订马上用。但如果订货时间太早,又会占用仓库面积,占用资金。订货基准表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制订的。

3.订货单的制作和发送。

在厂内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时,要根据订货分配表及订货时间基准表,决定订货数量以及到货日期,并把各必要的事项记人所定的订货单中,做好订货安排。

第四条传票。

1.作业传票。

(1)轮班作业时,要根据各班的特点,发出相应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作业要在综合管理表上记人每天作业的实绩,在截止时间发出不同级别、不同工程的作业传票。

(第四章)生产调査规定

第一条调查。

调查每天作业量、生产进度的迟缓时间,分析工程上的资料,整理成适合统计管理要求的基础性资料。

每天作业量实绩调查根据作业传票掌握每天各级的作业量,调查作业的进度。为了管理作业成绩,需要每月计算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作业实绩,通报各有关部门。

第二条每天半成品调查。

每天调查作业过程中的半成品,并把控制半成品、掌握进度、对迟缓采取的对策的资料合在一起,作为半成品余额报告的原始资料。

第三条成本资料的制作。

每月20日截止,制作以下的成本计算资料。

1—综合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综合管理机种的半成品评价,要以下列资账料来制作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1)工程管理表。

(2)半成品余额调查表。

2.零件进出余额月报。

综合管理机种的材料、零件的进出余额表要按以下资料制作:

(1)材料进行卡。

(2)现货卡。

3.其余材料进出余额报告。

关于月内使用的其他材料,要按以下资料制成进出余额报告书:

(1)其余材料进出表。

(2)现货卡。

第四条统计的制作。

制作工程管理上必要的各种统计有固定格式,包括:

1.资产量统计。

2.不良产品统计。

3.作业实绩统计。

4.有关材料统计。

5.外购材料统计。

6.半成品余额统计。

7.生产延期统计。

8.有关生产的其他统计。

三、生产针划实施管理制度

第一条制订与实施生产计划,必须考虑生产状态,以过去数年中的实绩作为标准,编制制度计划预定表,并把纪表送交销售部。

第二条月度生产计划应提前一个月制定,并送交销售部。

第三条销售部应通过计划预定表,了解市场情况,编制出下月乃至下下月的生产进度表返回秤单位。

第四条生产部根据销售部的生产进度表,计算当月的生产预定量。

第五条生产部应每天汇总生产量,然后人库,并在最后工序的人库账上进行登记,根据人库量计数,计算出与进度计划相对照的超过或不足的数量,再计人生产日报。

第六条计划处应该根据不足数量,计算第二天的设备使用情况,如需对原先的计划作出变更,应提请生产主管同意,并通知运输部、工程部、品质部,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七条对在制品进行试验性检查,以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一道供需,进行产品质量的各项检查,确定产品的质量等级。

第八条月中对当月的在制品进行盘存,计算生产效率、实绩与计划的差异,然后制定出作业方针。

第九条由于发生生产事故而减少生产,造成预定产量不足,应将这种不足情况填人有关图表中。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将某些生产任务移到下个月。

第十条产品延期,应详细计算其损失大小,以及是否可以采用期货产品替代。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处在对要求试验的产品和部门进行调度时,应考虑数量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二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机器设备开动情况,并预估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