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产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2123100000016

第16章 生产管理制度标准(4)

第五条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第三节)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为企业技术管理、技术改造提供依据,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了工作指南。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以及技术改造管理制度等内容。

一、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加工指示书规定

第一条目的。

依产品别,将所有的工作流程、技术、时间、人力、机器以及所需的规格和操作时所需注意事项一一列出,提供给各相关单位主管,作为制定操作标准的依据。

第二条适用范围。

供厂长办公室、质管部门及现场管理员以上干部,作为工作时依据,并明了产品的流程、特性,以易于控制产品的品质、成本及产量。

第三条作业细则。

技术部门拿到客户所给的样品或本厂自己开发设计,应先绘制蓝图然后设计、试造,经过客户的确认,然后写成工程程序图,当试产时提供给生产管理部门安排时程表、人力、产能的预估及是否需要协力厂商等;提供给质量管理部门作QC工程图,作为检查标准依据。

第四条结论。

工程程序图,提供给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部门及现场作为大量生产安排时程表和质量管理的检验标准,将来这一份资料还需反馈给技术部门,将所遗落欠缺的资料补足给技术部门,这样才会成为一份真正内容丰富而且正确的资料,以作为下一次的制造经验,如果有牵涉到工程变更时,详细情形请看蓝图与工程变更修改管制纲要,按照程序,加以改变。

(第二章)操作标准作业规定

第一条目的。

1.依据加工指示书所做成的标准。

2.为了使操作者更加了解,如何操作机器才最安全,也最节省时间,把工作流程的现状,予以调查记录,并利用分析技术,运用改造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工作方法。

第二条运用范围。

1.本厂管理员以下的作业员,作为操作机器、仪器、模具及各类工具的依据。

2.作业分析通常包括操作分析、工作简化、方法工程三种,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操作分析可分为五大原则,27条项目,介绍如下:

(1)关于人体运动的原则。

使用双手从事生产性工作。

双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各种对称工作。

使手和手臂的移动作连续曲线的动作。

工作应有节奏,使工作自动而圆滑。

操作范围内,尽量使移动距离最短,并用最低类别的动作。

应尽量利用物体重量。

(2)关于工作场所的原则。

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

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

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

工作场所的高度应设计能供站立或坐着使用。

工作区域应以少移动为原则。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导致好的工作表现。

(3)关于工具和设备的原则。

工具和设备应预置于随手即可拿到或抓取之处。

以足踏板和固定工具代替手的动作,使手能执行更有用的工作。

使用将完成产品移去的自动弹出设施。

在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将机器控制排列妥善。

利用特别的工具和复合的工具(多种用途的工具)。

考虑如何使用机器以便利操作。

(4)关于材料搬运的原则。

为方便取拿,应有良好的设计。

安排重力输送的漏斗、分离器、堆放和输送带,将材料送使用地点。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操作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用落地输送法将产品挪开。

将所有较重物品举起时应使用搬运机械。

(5)关于节省时间的原则。

改善人工和机械动作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

通常动作形式需要较少步骤或元素者,所用的时间最短。

当机器工作时,工作应是进行中;而工作进行时,机器应是工作中。

应同时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

3.填写方式。

操作步骤需按照工作流程,详细记录。

操作方法应于操作步骤手册中给予详细记录。操作方法尽量以浅显文字叙述,使员工易于了解。

操作方法若叙述不完整,需用图示辅助说明,能绘图者尽量用图示,使操作员易于了解。其余应注意事项,需填写于表格中。

4.资料使用方式。

需存档。

现场需公布。

编制。

审核批准。

生效日期。

二、技术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二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一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XX、XX、XX、XX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二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XX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三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其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体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四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度、季度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第五条经营管理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管理建议)由xx统一归口管理,全厂各管理系统(不含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的现代管理优秀成果均需报XX,由XX审查并定期提请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具体组织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进行)。第十二条厂科协组织实施的管理建议由科协归口提请厂评定小组评定,并报XX备案,具体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

第六条属全面质量管理的TQC成果,由全质办归口管理,并报XX备案。

(第三章)审査和处理

第一条技术建议项目必须做到。

1.经过试验和应用,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

2.按照技术建议(现代化优秀管理)成果报表逐项填写,并经单位主管和受益单位签证。

3.凡属于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改进设备(备件)、新的非标设计等必须要有相应的工时定额员、质量管理部门、材料定额员、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单位等签署的效果证明。

4.一般项目经所在单位考察后签署意见,报总师办。较大项目须经3个月的生产试用验证,连同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重大项目须经6个月的生产验证,整理全套资料上报,由XX组织,XX主持经厂评定小组评定后,报上级主管机关。

第二条凡经鉴定的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其鉴定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能否纳人正式技术文件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

2.能否进行推广应用与交流。

3.详细分析与核算经济效果,对无法计算出经济效果的应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由有关领导签字。

第三条凡纳人正式工艺规范的技术建议项目,由有关部门与车间进行工时或材料定额的修改,并考核实施情况。对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的项目,根据产品图纸审批程序办理更改手续,并考核其批量生产情况。

(第四章)奖励与审批程序

第一条凡申请技术建议成果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的集体(个人),应由实施者提出申请,填报项目成果申报表,并附第十四条所规定具备的材料(管理优秀成果须附论文或文字总结)报归口单位立案,交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归口单位组织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审查,厂长签字,需要上报的则逐级办理报批手续。

技术建议项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原则上每年XX月、XX月各评定一次。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或管理)成果,应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奖金的分配应按参与实施工作人员贡献的大小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各单位不。

第二条凡成功且投产(或用于管理)的项目,以修改技术文件的日期作为该项目的投产日期,以连续12个月为计算经济效益的有效期。实际年节约额计算公式为:

年节约价值=%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X年产量—(一次性投资费用+报废损失费用+时间费用)

第三条凡被采用的技术建议和现代管理优秀成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得留成克扣。

第七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如项目在如下名目下均可获奖(技术建议成果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TQC成果奖、节约奖等),则以获其中金额最高的一种奖励。

第八条获奖项目如果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时,可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第九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奖金者,一经查出,应撤销其荣誉,收回全部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本管理办法如与上级文件精神有抵触时,以上级精神为准。

三、技术故造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加强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技术改造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作用。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的技术改造工作。

第三条定义。技术改造是指通过借鉴国内外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改进现有的生产制造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第二章)技术改造规划

第一条技术改造规划的目的,在于使本部门明确技术改造的方向与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物资和人力用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第二条技术改造规划的内容。

1.根据本企业技术监控、缺陷管理、可靠性分析、耗差分析等数据信息,对本企业设备的技术状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确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比较本企业技术经济水平同全国同类企业技术经济水平的差距。

2.根据国家和行业技术改造政策,确定本企业技术改造的目标、重点和措施。

3.资金管理。根据规划技术改造的总规模及技术改造的方向,进行技术改造投资估算并平衡资金来源。

4.确定技术改造规划的准备期、最佳实施期或新技术项目的成熟期。

第三条技术改造规划方案的实施。

1.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技术改造方针和政策,编制技术改造规划。报集团公司进行审批。

2.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提交的技术改造规划方案进行审批,提出意见和建议。重点审查技术改造规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3.集团公司审批通过的技术改造规划方案,留一份在集团公司备案,集团公司对技术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公司技术改造规划以三年为规划期,集团公司下属各公司在三年规划期开始前一年的12月底前上交技术改造规划方案。

(第三章)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第一条技术改造项目的划分标准。

技术改造项目根据投资限额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

1.第一类项目,技改投资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

2.第二类项目,技改投资在100万~2000万元的项目。

3.第三类项目,技改投资在100万元以下(不含100万元)的项目。

第二条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权限。

1.第一类项目的审批,经集团公司审核批准后,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2.第二类项目的审批,由集团公司审批、备案即可。

3.第三类项目的审批,由各所属公司审核、审批,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三条技术改造项目实施。

1.技改项目立项。

根据集团公司技术改造规划的要求,各基层单位编制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按审批权限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集团公司认为必要的项目,由集团公司自行立项。

2.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

%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项目工程实施的必要性论证。

(2)技术方案论证。提出拟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并对备选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比较。

%3)所需主要材料、设备。对所需主要材料、设备生产能力和生产周期进行论证。

(4)所需费用分析。针对技术方案,进行相应费用估算,并进行经济比较。

(5)项目效益分析。明确工程效益,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6)提出综合评价和结论,提出推荐方案。

(7)提出公司效益回收和技术指标调整建议。

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中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项目投资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情况,包括节能降耗产生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为集团公司对项目实施后考核的依据。

3.设计。

(1)项目单位按照批准的立项文件和经过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设计,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2)按审批权限上报和审批初设文件或技术方案。

4.项目招标。

根据技改项目的大小,对于需要通过公开招标进行的技改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招标,确定中标单位。

5.项目执行。

项目开工前,须填报开工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正式开工。

6.项目验收和结算。

(第四章)技术改造年度计划管理

第一条年度计划项目的类别。

1.正式项目:初设已审批具备开工条件的新开项目及结转项目。

2.预备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审批,招投标工作和初步设计在进行,外部条件正在落实。

3.前期项目:项目建议书已审批,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的项目。

第二条满足以下条件的项目方可列人年度计划项目。

1.项目资金来源确定或项目资金到位。

2.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已经获得审批。

3.项目执行团队得以落实。

4.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原料、设备已经得以落实。

第三条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1.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在每年10月底以前编制上报本企业下年度重技改项目计划。

2.集团公司根据技术改造规划中明确的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组织编制当年技术改造项目年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