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212600000012

第12章 上篇

上篇第二章第五节逐梦大洋彼岸:要有“得”,必先“舍”

2000年年初,施正荣告诉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家人自己准备回国的时候,老丈人首先提出了疑问:“你一介书生,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吗?”当初老丈人不同意张唯到澳大利亚来找他,现在,老丈人又出来阻止他回国,说穿了,无非就是一个安土重迁的思想。老人都求一份安稳,但是此时正当盛年的施正荣想要的,是在事业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老实说,当时施正荣心里也没谱,一方面是澳大利亚的大好前程,以及家人的劝阻;另外一方面,则是他内心深处对巨大成就的渴望。

施正荣后来坦言自己当初的确是没有信心的。尽管他那时已经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语言沟通乃至文化适应上都已经不是问题,但是他十几年来所接触到的社会面毕竟很窄,基本上就是在学校和研究机构里。要在国内创业,就需要和社会打交道,和银行、政府等打交道,自然信心不足,但中国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这在国内创办企业能带给他更大的信心,更何况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这更加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

施正荣属于不满足于安逸的那种人,他想把头脑中的知识商业化。在澳大利亚生活时,他就曾数次到中国就太阳能发表演讲,当时的他就有了一个想法——中国是我实现梦想的最佳地方。中国的情况与他当初选择留学时大不一样了,他想向世人证明,中国企业也能在高科技领域成为世界顶级企业。

为了让老板接受他的辞职,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慢慢地向老板透露信息,给老板讲中国现在发展非常好,很有机会,也在向他这样的海外的炎黄子孙召唤。而对于其他一些同事或者朋友的询问,施正荣则卖了个关子,只说自己现在不回去,还没考虑好,这样做也避免了他的离去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后来当施正荣提出回国的时候,马丁教授表示支持并尊重他的选择,相信他回国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施正荣回国之后,每年都把马丁教授请到中国来,推荐他成为名誉市民。

这个时候的施正荣除了对自身的技术充满信心之外,对于在中国创业是否会取得成功根本无法预料。但是他对此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2000年,施正荣带着妻儿和一大堆太阳能技术资料,登上飞机,举家搬迁,离开了澳大利亚,回到中国。

曾经千方百计要出国,想留在国外,十多年过后,又不顾阻挠要回来,转了一个大圈。不同的是,当年施正荣是空手而去,现在却是有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