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212600000039

第39章 下篇

下篇第一章第三节自立门户,创业第一遭

1997年,已经在外贸公司干了3年多的彭小峰决定要走出去。但是,如果要自己独立门户,就要离开江西。去哪里好呢?外贸订单需要有一个后台工厂支撑,他想,这个工厂要设立在离机场和港口较近的地区。彭小峰最初的考虑是去上海。

1997年3月,江南初春,揣着这几年积累的2万元以及他心中狂热的出国深造的梦想,彭小峰出发了。第一站是上海。但是,到了上海他才发现,城市消费水平太高,租一间房至少需要上千元,要生存下来非常不容易。于是,他又坐火车来到苏州。彭小峰来到苏州的吴中区,当时还叫吴县,在偏远的地方租了间房子,租金700元。彭小峰在苏州开始了自己的外贸生意。1997年3月24日,彭小峰注册成立流星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那时内地很多商人只能把产品先卖给香港或台湾,再通过港台销往国外,而彭小峰已有与外商直接交易的经验和资源,于是在香港注册了流星实业有限公司,跳过中间代理商环节。慢慢的,彭小峰开始认识到,如果要把事业做大,必须做实业,而不是单纯的外贸生意。于是,彭小峰做起了实业,开始做劳动防护用的手套、服装、鞋子、眼镜等生意。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如何管理工厂、如何精细化生产、如何提高流程效率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时的他,善于抓住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他办了手套厂、服装厂、眼镜厂、电动工具厂、安全鞋厂,还有反光材料厂。同时,彭小峰在江苏省苏州市投资兴建苏州柳新实业有限公司,公司是以出口劳保服饰、安全鞋、劳保手套、职业服等为主的生产型贸易实体。彭小峰把他的父母也接到了苏州,帮他管理工厂。这个企业一直做到2006年2月,彭小峰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

在彭小峰的第一次创业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让他耿耿于怀,这就是“反光背心事件”。反光背心由畅销到挤压的教训让彭小峰一辈子都忘不了。

2002 年,彭小峰出差去欧洲,他了解到欧洲正酝酿修改交通安全法,将反光背心列为汽车随车标准配备,以保障驾驶人员夜间下车巡视车辆或更换备胎时的安全。 获知这一消息后的彭小峰马上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善于抓住市场机会的他立即让工厂做好设计和生产准备。2004 年,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率先实施这一要求,最初订购量就达几千万件。而此时,国内其他企业对此尚未有所反应。抓住先机的彭小峰已经将提前准备好的货在欧洲迅速铺开,并占领了30%的市场份额。当年,彭小峰的公司年出口额达到了10 亿元。年仅28岁的彭小峰一下子被所有做类似产品的进出口商所熟知,公司的员工随后发展到了上万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彭小峰的柳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业。彭小峰完成了从2万元到过亿的资产积累。

然而,彭小峰在得意之余,并没有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想到反光背心这种产品只有在汽车突发情况下才需要,而且每辆汽车只需要配一件。结果,好景不长,彭小峰工厂里的反光背心开始积压,售价越来越便宜,逐渐从50 美元每件降到后来的 10 美元,销售还是不景气,仅这一种产品就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最后足足花费了 3 年多时间才将库存全部售出。彭小峰从这次教训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彭小峰认为创业一定要从门槛低、资金需求小的行业进入,一来比较容易上手,二来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损失太大。“李嘉诚开始是做塑料花,王永庆开始卖大米,成功之后再介入难度大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