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越南星空下
21330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若我没有逐字逐句读过的文字,我是不能为它写下什么的。

而此刻,我知道,我必须要为这本书写下点什么。因为,它带给我的内心触动比我自身理解的还要深入、细腻、真切。兴许是跟作者熟识的缘故,看到这部小说的第一眼,第一行字落入眼帘,我就能感知到文字所展露的气息,像盛夏大雨后清冽和芬芳。它将引领我走入作者的内心,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而我确定的是,它清静、广大依然。

他说。

此书献给天上的父亲。

——这一行字劈面而至。只此一语。我便能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述的孤独和耿耿不灭的深情。

想必你我,都曾有过失去至亲的类似经历。

对专注于内在精神探索的人而言,生命中存在过的,那些血肉相连的人和事,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无论其事发生过多久,那些爱与伤害,都是难以磨灭的印记,只是有些沉淀入骨,有些轻扬如尘。

背负印记存在的我们,不尽然是满身尘罪的路人。在深重的无明背后,在每一次重压和挫折之后,都可能存在着蜕变和新生。《越南星空下》是一本这样的书:身居大都市的天熙,在遭遇了父亲意外离世的变故之后,精神长期陷于某种困顿,停滞不前。工作的喧嚣、劳碌,城市的繁华、富丽,都不能减灭他内心的困惑和忧伤。

在城市里,面容清矍、形容峻拔的他,穿梭游离于各种不得不出现的场合,见证着种种世相。表面看来,他是优雅的,形容自得,处于上升期的人士。惟他自知,内心沉坠,若不直面生命的幻象,人生的残败,勘破这海市蜃楼的幻境,红尘万丈,他将变得碌碌如常,是人终将老去,默默丧失内心的锐感和气度。这亦是许多人的恐惧吧!许多人面对恐惧选择了麻木顺从。

然天熙不甘这样,心似莲花。怎堪就此零落成泥?是以终将独自归去,探察人生的真义。

故事开始于前往越南的旅行,文字带着作者特有的色彩、香气、形制。令人过目不忘。故事里的一幕一幕,画面感极强,犹如一部结构精巧、布局精密的电影,情调深远,情意悠长。

人生的状态,是在不断的闭合又打开的状态中交替呈现。我们终是不能忘却那些真实的赋予我们生命的人,那些真切的教会我们分辨爱、恨、悲、喜的事,是他们引领、救度我们,成长到今日,并走入新的境地。

我看见书中的天熙在困顿中折转,在辗转中步向觉悟,一边自赎,一边寻求救赎。许多的心境和情景都深堪回味,读来怅然若失。那一路走过的风景,许多是我曾经走过的地方。也许就在我们未识之前,已识之后,曾在不同的时候,走到过同一个地方,驻足、停留,发出情怀相似的喟叹。

他说。

“总是喜欢旅行,喜欢一个人旅行。当我站起身,向上仰望,一阵晕眩。满天的繁星,我已经很久不曾见过这么多的星星。只觉有种惊心动魄的美,是生命的壮美。那种美,远离尘嚣、壮怀激烈。常常想,也许我的前生是行脚的僧人,或者曾经被禁锢在某处。爱旅行的人,也是热爱孤单的人。”

行过江南夜色下小桥屋檐,看过塞北边城星空的清寒璀璨。肩头北方古城的风雪未融,眉目已染湄公河畔的炙日炎风。

这一路长行的收获,不在入眼风光变幻、景色无常,在于内心的跌宕、洗涤及丰富。在新颖的世界里发掘古老的意蕴,在混沌的世事中发现古老而又值得终生信奉的信仰,不再迷惘。

总会有人或事从岁月的指尖滑落,譬如天熙与父亲,譬如天熙和蓝。是那样爱恨交织的相待过。

必须要用力地告别过,勇敢地舍弃过,才能懂得一个浅显不过的道理:“我们总是悲伤自身失去的,胜过欢喜自身拥有的。我们总是努力得到想要拥有的,却忘记珍惜我们已然拥有的。”

人不能不执着,亦不能太执着。

他说。

所有的离开,不管形式如何,都如空气。无色,无嗅,无声,无味,无触。只有剩下来的人,颠倒惊怖,流离失所。生、死、爱、恨、聚、散、离、别,是躲不过的世间咒语。

要如何,才能坦然接纳你的离开?要如何,才能做到即使远隔万里,永不再见亦能会心不语。懂得,你/我的离开都是爱。

——禅心妙喜,花开不语,是这样的释然及平和。

我看见,作者的心怀打开。他阅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都在心的指引下,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抛却物质、探寻生命本真的生命观。生之行旅,究其本意仍是一场修行,最好的旅行是洞见繁华,在世界的某个转角处与熟悉的自己做陌生的会面。

无论以何种方式,对消亡和延续,对忆念和遗忘,对存在价值的叩问,对爱和生死这样宏大命题的探寻和思索,是永不止息的,而我所认可的生命的价值同在于此。

那一年,跋涉过的星空,是如此广大,清寒,静美。这世界依然如此荒芜、坚固、繁盛,而我渐渐,在苍凉中已有收获。你知道吗?是如此深爱着,我才能落笔写下这个故事。

它不够尽善尽美,一如我们的人生。

感恩你们存在于我的命中,相伴而行。

是为序,代为序。

献给天上的父亲

题记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而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是如此遥远,

超越了此岸与彼岸。

没有过渡的桥梁,

就算是我用尽一生的思念,

也再也无法到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