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天摧地陷:地震的防护与自救
2134300000006

第6章 地震的预防知识(1)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地震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从最开始的地震传言一直到现在的用科学解释地震,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人们虽然没有办法将地震预测做到精确到某个时段,但是却可以做到很好的预防工作。

古人怎祥预测地震

我国历史上对地震的认识,都侧重于天人关系的解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震发生太突然,且又发生在地下深处,人们感受到的只是震动和瞬间留下的一片废墟,对其本质很难搞清。总的来说,我国古代人们预测地震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观星测震。我国古书中记录的观星测震经验有近百条。如战国《晏子春秋》中记有:“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钩星(水星)在四心间,地其动”;西汉董仲舒《灾异占》中记有:“日黄无光,天下主失德、名山崩、地动”;东汉《春秋灾异》中记有:“辰星(水星)与填星(土星)合虚中,齐国地动”、“岁星(木星)人亢,或东或西,去亢一尺若三尺,地大动”;元朝《宋史·天文志》记有:“天纪九星,散绝则地震山崩”、“土星人昂中,地动、水溢、宗庙坏”等。观星测震主要依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运动速度、所处位置、亮度、颜色,以及慧星、流星、月晕、日色等现象。这些现象与地震的关系盛行了千余年,至今仍有研究者在探索应用。

(2)观地测震。观地测震晚于观星测震,主要开始于明朝。1624年4月17日河北溧县发生6级地震,波及北京。宫殿动摇有声,缸水震荡腾波。正在京城的意大利传教士龙华民为解答朝廷大臣们的询问编写了《地震解》,该书列举了六种地震前的宏观现象,如“凡井水无有一切他故,而忽浑并发恶臭者,震兆也”、“池沼之水,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若风日清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清朝《银川小志》记有:“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以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狂吠,即防此患。至春秋多雨,冬时未有不震者。”清朝《虞乡县志》也记有:“乙亥八月六日阴雨连绵四旬,盆倾而注,过重阳微晴,十三日大霁。乡老有识者谓,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观地测震主要依据地面上下的宏观异常或是贴近地面的宏观异常预测地震。什么是以震报震?利用地震观测资料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以震报震。以震报震是基于这样的设想: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图像及地震波的特征是地壳应力场的反映。因此,试图通过对巳发生的地震进行分析,窥测地应力场的状态,寻找大地震前由震源区附近应力的集中、增强而产生的某些征兆。

古人防震

在防震抗震方面古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北京三河、平谷发生8级大地震之后,任塾在《地震记》中说:“大抵床几之下,门户之侧,皆可赖以免。”1730年(清雍正八年)北京西郊6.5级地震后,《翼I冋稗编》一书中写道:“方震时,闻深木格磔声,争避桌下,屋随倾压,赖桌槽柱得不死。”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中幸存的一位老人,根据前人传教和亲身体验说道:大地震很突然,来不及往屋外跑,且地面晃动猛烈,站立不稳,根本跑不动,但不要过于慌张,马上紧挨墙根趴下,前臂在头前重叠反握,脸朝下,鼻梁眼窝枕于臂上,可幸免于难。古人躲避地震的办法,即使在今天,只要不是预制板的高楼大厦,也可以采用。

为抗御地震,我国古人早已懂得用竹木、刑条、苇草等柔性轻质材料建造房屋。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后,长安居民就有用“木板合厢四壁,上起暗楼”作为抗震的措施。台湾省古人在建筑城墙时就注意到“台地沙土浮松,不时地动,故以树为城”。淡水县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就是用竹子和树木等材料构筑的。我国历代建筑师们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宫宇寺塔和亭台楼阁,它们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而且是不畏山摇地动的抗震建筑典范。经久耐震的古建筑物,一般都具有设计美观合理,结构严谨科学,地基匀均坚固,用材精良适宜,施工认真细致,维修妥善及时的特点,这些经验在今天也有用处。

地震前出现的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相关联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

从理论上分析,地震是会有前兆的。因为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应力应变不断积累、增加,当其超过岩体破裂强度时所发生的岩体突然破裂。所以,地震的发生总有一个应力应变长时期积累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中应力强度增长到接近岩石破裂强度时,岩石中将出现小的破裂,且其数量和长度随应力的增长而增大,由此而导致岩石体积的膨胀,于是在地表就可能观测到地壳形变。微小破裂的发展一方面使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密度、弹性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还将使地壳中包含的水、汽、气、油等各种流体开通其活动和流通的渠道。随着孕震区岩石应力应变增长,介质物理性质变化和地下流体活动的增强,可能观测到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地下气体、地球电场、磁场、重力场等各种观测量的变化。

像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下水异常、地光异常、气象异常、电磁异常等,这种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我们称之为地震的宏观异常。这种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复杂又多样,种类可以达到几百种之多,而异常的现象更是多达几千种。

地下水异常:人们常常接触的地下水主要就是泉水和井水,地下水出现异常表现在冒泡、翻花、发浊、升温、变味、变色、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涌出或枯竭等。

生物异常:动物由于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的灵敏,所以它可以相对于人类而言,能够提前感觉到灾害事件的发生。如老鼠能躲避矿井的崩塌、水母可以预报风暴等,动物的各种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它们在视觉、触觉、听觉、振动觉和平衡觉器官中,不同动物在这些感官中哪些起主要作用和哪些起辅助判断作用都是不同的。动物的感觉非常灵敏,它会先于人类很长时间就能感觉到地震的躁动。人们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但是此时的动物已经是惊恐万状了,如猪牛跳圈、鱼跃水面、冬蛇出洞、狗哭狼嚎等。当然,动物的异常类型也是很多,如果它们出现反常情况,就要引起注意。

地震之前,不光是动物有异常

反应,其实植物也会出现异常的反应,如大面积枯萎、异常繁茂或是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等。

气象异常:地震之前的气象反常主要表现在空气闷热、日光晦暗、黄雾四塞、怪风狂起、小雨绵绵、六月冰雹或久旱不雨等,通常这种气候也会给人们带来烦躁焦虑的心情。

地面变形异常:震前震源区上方的地面出现大面积变形,除了通过测量仪器等可以观测到以外,也可以表现为宏观异常,包括公路表面频繁变形损坏,地面出现原因不明鼓包和裂缝等,这是由于地下断层蠕动加快形变量很大,传到地表(地表效应),已达到人能直接察觉的地步。

声光异常:地声主要发生在震前几分钟,极少数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出现。特点是人耳可听到从地下传来的类似坦克和飞机发动加速的轰鸣声、闷雷声、爆破声、狂风怒吼声、撕裂声。地声出现后一般紧接着会发生地震,因此地声是临震信号。研究认为这是由于临震时震源断层等缓慢滑动经过断层面上小的凹凸不平处产生的振动,或者最终破裂前,岩石中出现许多小破裂引致的振动。这类振动在临震时主要表现为声频振动,就是人耳听到的地声。

地动异常: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大家都知道的现象。其实地动异常就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晃动的现象。但是地动和地震不一—样,它没有地震运动的强烈,只是微微晃动,很有可能地震仪器都记录不到。

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的是在地震之前,从地下冒出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有时无色,有时具有黑、白、黄等多种颜色,出现的时间一般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地气出来时通常会伴随着怪味,也有时是伴有声响或高温。

地鼓异常:地鼓很好理解,就是在地震之前地面出现鼓包,鼓起以后还会消失,这样会反复多次,一直到地震发生。地鼓还会伴有地陷和地裂发生。

电磁异常:人们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就是收音机失灵,其实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收音机、日光灯等发生异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唐山及其周边很多地区的收音机都出现失灵的情况,它们时有时无、调频不准、声音忽大忽小。当时北京地区的很多人在睡前关闭日光灯,但是灯仍亮着。

震前宏观异常举例

地面冒火:1966年3月8日中国邢台地震,2月份尧头乡6户农民家地面小裂缝冒出火光,发出爆炸声。22日7.2级地震前2天,寻寨乡民兵和解放军士兵多次看到村东南田地里发出蓝色光。

树林旋转:1966年3月22日邢台7.2级地震前,在隆尧牛家桥乡考察的地质部考察队汽车司机和队员6人,发现南阳楼村东有一片車树林右向和左向来回转动,近前考察只见有一条北东向地裂缝正在冒水。

地震预兆的民谣

由于地震的多发性和地震破坏力的巨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发生与地震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了深人的观察,并总结出许多预知地震的经验。其中有些内容更是被编成了民谣,对于向人民群众普及地震知识有着特殊的作用,现在我们摘录了几首如下:

其一: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往外冒。

水位大升降,翻花打旋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甜水变成苦味道。

天变要下雨,水变地震要来到。

建立观察网,发现异常快报告。

其二:

地下水,有前兆。

不是涨,就是洛。

甜变苦,苦变甜。

又发浑,又翻沙。

见到了,要报告。

为什么?闹预报。

其三: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其四:

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夏苏早。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迀跑光了。青蛙蛤蟆细无声,鱼翻白肚水上跃。野鸡乱叫怪声啼,蝉儿下树不呜叫。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麋鹿惊怪嚎。大鲵上岸哇哇叫,金鱼出缸笼鸟吵。

其五:

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其六:

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其七:

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洼地重,平地轻;沙地重,土地轻。

其八:

砖包土坯墙,抗震最不强。酥在颠劲上,倒在晃劲上。其九:

地震闹,雨常到,不是霍来就是暴。阴历十五搭初一,家里做活多注意。

蛤蟆大搬家就是要发生地震吗

蛤蟆是指青娃和蟾蜍,属两栖类动物。这类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不适时令的冬眠现象出现,非冬眠季节的震例在资料中很少见。蛤蟆冬眠季节出现的震前异常原因可能与冬眠蛇出洞相类似。专家们曾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1月1~2月4日期间的冬眠蛇出洞,与1976年1月1日~2月10日山西临汾地区出现的冬眠蛇出洞(其数量超过海城地震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地区冬眠蛇出洞都是与蛇窝温度的增高有关,但两者生态特征上的差异却与本地区当时的气温背景直接有关。海城地震前冬眠蛇在0°C以下的低气温环境中出洞的“自杀”现象,是与当时地层温度增高2~3C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冻僵状态。临汾地区冬眠蛇是在活动温度线(4C以上)的高气温环境中出洞,与当时的一股暖气流经过该地区的持续增温有关,出洞后大多数呈活动状态。显然临汾地区的冬眠蛇出洞事件是一种非地震的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