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213700000014

第14章 理性与感性6

第二章 理性与感性6

羊群效应:被潮流牵着鼻子走

【羊群效应】只要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吸引了主要的注意力,整个羊群不断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

【适用场景】股市投资——盲目跟风,消费购物——死要面子,企业利益追逐——从众心理

羊群组织是一种很散乱,平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比如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反映了人的从众心理,形象地概括了人们的盲目行为。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选择品牌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

有一则笑话这样描述人们的从众行为:某人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购买好东西的机会,好不容易等到队伍拐过墙角,才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群众的眼睛并不是雪亮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一见别人排队买东西,就以为是有“便宜”可占,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加入进去。一见别人都夸这东西好,仿佛千载难逢,也赶快掏腰包,生怕错过机会。

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从众性强的人独立性差,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付诸实行。就从众所造成的结果而言,从众行为却显示了一种较为理性的特征。一般而言,从众所造成的结果无非有三种:第一种情况是别人吃亏。这时由于“我”与别人采取了一样的行为,所以“我”也跟着吃亏。虽然改变了“我”在社会中的绝对位置,但对“我”的相对位置影响并不大,因为大家都吃了亏。第二种情况是别人占便宜。这时对“我”而言,由于“我”采取了与别人同样的行为,所以,“我”也会跟着占便宜。虽然“我”的相对位置变化不大,但“我”的绝对位置提升了。第三种情况是别人既不吃亏也不占便宜。这种情况对从众的个人而言,其结果是既不会改变社会的绝对位置,也不会改变社会的相对位置。从众的选择对个人的行为目的而言,总体上呈现一定的理性原则,并非都是非理性特征。

因此,对待消费从众行为要辩证地看。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避免风险。因为人们生活于社会之中,从社会联系的意义来看,群体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基础,每个人都是一定社会群体的成员。群体的内聚力来自对其成员的感召力和组织力。因此当群体代表进步潮流时,个人服从组织,做出从众行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众心理是一种缺乏自信和主见的盲从以及向压力屈服的心理状态,盲目从众会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应尽可能克服这种心理。

现实生活的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切不可让自己盲目跟从“领头羊”,丧失基本判断力,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们要收集信息加以判断,有主见才会有正确的决策,运用理性的方法,减少生活中的盲从行为,远离羊群效应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