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宏观现象5
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保证就业
【奥肯定律】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
【提出者】美国著名的凯恩斯派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
“奥肯定律”曾经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要想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绝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
需要注意的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经济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历史时期的描述,不仅其他国家未必与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国的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它所提供的具体数值。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我国似乎不灵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失业率也在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5~1990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与此同时,登记失业率亦然居高不下。可见,我国就业增长率并没有随GDP增长率同步增长,反而出现较大幅度降低现象。被国内外实践普遍证明的奥肯定律,为何在我国失灵?
有人认为,很多地方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都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资金、技术密集性企业替代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按正常规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促进另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我国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有两种解释:一是虽然经济增长了,但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于是内需无法启动,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二是第三产业虽然发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工权益太差,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工时超长型产业”,自然吸纳不了太多的员工。
有资料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税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这种现象产生了十分有害的负面影响:既大面积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限制了正常的就业机会增加,并且损害了民生状况,进而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力。
以前,很多人往往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社会上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资本利益。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增长是为了增进民众福利,还是为了GDP和税收的数字攀升?经济增长使人与自然、人与人更和谐,还是加剧了贫富差距以及人与资源、环境、社会的紧张对立?如果是前者,经济增长的正当性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是后者,这种经济增长就是非正义的,不仅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