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最神奇的经济学定律
213700000074

第74章 提升之道4

第十章提升之道4

智猪博弈:免费不是永久的

【智猪博弈】小猪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处,而大猪不得不来回奔波于踏板和食物之间。

【适用场景】职场人士——绩效与晋升,营销人员——产品借势与广告借力,炒作者——借明星效应

在一个猪圈里有两头聪明的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另一边,会有一定量的食物掉下。两只猪要想获得食物,就必须先去踩下踏板。

不过,因为踏板和食物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有一头猪去踩踏板,另一头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落下的食物。如果小猪去踩动踏板,大猪会在食物掉下来后迅速将其吃完,小猪一点食物都得不到;如果是大猪去踩动踏板,小猪的食量和进食速度有限,大猪完全可以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过来争吃剩下的食物。在这样一种场景中,两头猪应该各自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智猪博弈”,说的也就是“搭便车效应”。两头很聪明的猪,为了吃到食物,会费一番脑筋。不过最终获益的只会是小猪,原因何在?对小猪而言,不管大猪踩不踩踏板,自己不去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而大猪呢?它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踏板的,与其一起饿肚子,不如自己去踩踏板,总还能获得食物。于是,主动去踩踏板成了大猪的唯一选择。这就出现了同样聪明的两头猪,却有不一样的付出:小猪舒舒服服地等在投食处,而大猪不得不来回奔波于踏板和食物之间。

“智猪博弈”这一经典案例早已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商业竞争中,特别是在当今的职场中,经常会有类似案例发生。在办公室里的人际冲突中,有一些人会成为不劳而获的“小猪”,而另一些人充当了费力不讨好的“大猪”。

小李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小,部门却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正好分为三个等级:部门经理、经理助理和普通员工。小李正好是那个经理助理,处于中间级别。

部门经理的任务是发号施令,上头派下来的任务,他一般直接指派给小李做。而小李接到任务后,不放心给底下的小张做。小张的能力有限,很容易把事情搞砸,到时候自己没法向经理交代。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小李只得把自己当三个人用,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

由于小李在部门表现最积极,慢慢地其他部门的同事也认识到办事就找小李,甚至公司老板也直接给小李派任务。于是,小李桌上的文件越堆越高,一上班,他就忙得像个不断打转的陀螺。部门经理和小张则每天无所事事,乐得逍遥自在。

到了年底,由于部门成绩出色,公司特别奖励了4万元,经理独得2万元,小李和小张各分得1万元。小李想到自己辛苦了一整年,到头来却和小张拿得一样多,心里觉得很憋气。但是,如果小李不拼命干活,那他连这1万元都得不到,因为指望经理和小张是得不到奖金的。思前想后,小李还得继续当那头辛勤的“大猪”。

“大猪”拼命干活,“小猪”跟着拿奖金,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公司都有发生。“大猪”明知道“小猪”过的是不劳而获的生活,也知道“小猪”是不会去主动完成任务的,为了不至于最后落得大家都没“食物”吃,“大猪”总是会跳出来去踩那个踏板。

不过,工作中到底还得凭真本事、靠实力的。“小猪”们不劳而获的日子虽然安逸,却并不稳定。他们总得依靠“大猪”吃饭,心里总是没底的:万一哪天,“大猪”一气之下,跳槽走人,自己就得饿肚子了。再比如工作不再是团队合作性质的,而变为侧重独立工作的任务,那“小猪”们可就成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先生”,再不能心安理得地坐等天上掉下的“馅饼”了。

在生活当中,“大猪”们付出了很多,虽然得到了回报,却和付出不相当。而“小猪”们可以在短期内坐享其成,却不是长久之际。在这个博弈之中,最有智慧的表现应该是既要做“大猪”,也要做“小猪”,做好两角色交替的职场“双面伊人”,会获得更轻松自如的工作和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