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百战奇法
2176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在学习《孙子兵法》十余年历程中,在被这部伟大军事著作折服的同时,也认识到它并非完美无缺。其言简意赅、舍事言理的突出特点,在战略谋划、战役指导上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对具体战法论述极少,仅在《谋攻》中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但《百战奇法》则不同,战法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孙子兵法》的补充和发展。

《百战奇法》是一部专门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的军事著作,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用几近白话体论述兵法理论和作战实例,便于理解掌握,开创了中国古代兵法运用通俗语言著述立说的先例。这在古代兵书中极具特色,非常少见。但它只简单地叙述了战(事)例经过,且有些战(事)例为印证论述,亦有些勉强。分析战例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叙述战例,否则,我们还不如去读史书。

研究战例,能使人获得间接的战争感性知识,引发创造性思维,探讨解决未来作战中的新问题。在分析战例时,要从作战背景、指导思想、作战方法、将帅决策、兵力部署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得到有益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谋略水平。于是,我查阅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战典》《战争战役辞典》《史记》《左传》《资治通鉴》《三国志》等典籍,精选了影响当时政治格局,谋略运用高度集成,并深受后世推崇的10个战例,从作战谋略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旨在与读者就学习战例进行交流。至于所选战例印证了哪些作战原则,我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还需读者去甄别思考,也是为促使读者读完原文后“回头看”,加深理解记忆。当然,并不是不能用书中的思想原则分析现代战例,只是现代战争规模大,作战对比复杂,而本书篇幅有限,用短短几千字难以表述清楚。

学习研究古兵法,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任何不切实际的贬抑和拔高,对其研究运用和创新发展都是有害的。当前,研究和阅读古兵法的流行方式,是将其演绎为商战、政战等运作原则,总的效果是肯定的,出现了许多古兵法与新学科结合的研究之作。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尝试,无疑是必要的。但其中不乏武断发挥、臆想曲解、巧借托名、硬性联系、简单类比、哗众取宠的牵强附会之作,似乎古兵法已具有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备了科学预测学、系统科学理论。事实上,古兵法能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必须经过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并与当今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一般来讲,要把古兵法灵活运用于其他领域,必须在读懂其本义的基础之上,结合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有所成就。否则,难免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也就谈不上用其精华,去其糟粕。

许多人认为现在是信息化战争,产生于冷兵器时代的古兵法已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勿须置疑,随着历史发展,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因时间、空间和战争性质、目的的不同,新产生的军事思想也带有新时代的特征,古兵法许多内容也失去了原有价值。但是,军事思想革命历来是渐进的,新军事思想既是对旧军事思想的否定,又是在新的高度对那些具有生命力的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肯定世界新军事变革,并不是说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也变了。所以,不能单纯从技术角度研究战法,仍须从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出发,学习兵法,分析战例,创新思维,在拥有高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把握谋略对未来战争的决定作用,而古兵法在探索和研究信息化战争作战原则中仍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例如,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地面作战——“左勾拳”行动原则,即为“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不知其所备”(《百战奇法·声战》)的翻版;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越过伊南部城市,对巴格达直接发动进攻,其行动原则即可概括为“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孙子兵法·九变》)。

科学的进步,武器的发展,使战争更加“暴力”,在核威慑下爆发的信息战,其杀伤破坏程度将是空前巨大的。然而,信息化战争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作战中的问题也绝非单凭先进技术所能解决。武器毕竟都是由人操作,战争对抗归根结底是人与人思维的对抗。学习谋略则是提高人思维层次的必由之路。近年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充分证明,胜利的一方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谋略运用上也远远高于对手。运用谋略的目的就是强大的一方以少的代价获取大的胜利,弱小的一方以劣胜优。运用谋略处在作战筹划阶段,高技术武器的运用则是在作战实施阶段。谋略解决打不打、怎么打的问题;高技术武器解决打得好、打得准的问题。“谋定而后动,计全而后战”,用谋处在施战之前。

纵观人类战史,没有不运用谋略的战争。在技术实力相当、武器装备各有所长的情况下,如何战胜对手;在技术和武器装备敌优我劣时,如何以弱胜强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都必须运用高超的谋略去分析决策。提高谋略水平是需要长时间学习的,不可能速成的,是需要广泛实践和积累沉淀的。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对信息化战争的新时期,作为拥有大量兵书战策伟大国度的中国人,特别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寻求智慧之源,探索制胜之道,而对古兵法的学习研究,则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借鉴。否则,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谋略思想。

中华谋略源远流长,古兵法则是其“根”,是将士们用鲜血印证过的,是一代代将帅、学者心血的结晶,是战争的浓缩和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一位军事家说:“战争还未开始,其结果就已经写在兵法上了。”社会的本质是对抗和竞争,古兵法所揭示的正是如何在对抗和竞争中获胜的方法和手段,这是它之所以在众多的领域备受推崇的根本原因。“研谋岂止在兵战”?“法无定法为妙法,妙法无法无定法”。把《百战奇法》的精髓运用于其他领域也好,阐释现代战争也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项工作还是留给热心的读者吧!

2007年9月9日于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