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2176700000017

第17章 名人的世界(3)

巴顿与马茨的搭档的确是珠联璧合,前者的这一段经验之谈是放之四海皆适用——不管你是干大事业也好,做小买卖也罢,选择一个优秀的“冤家”做搭档,你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哪怕就是卖牛肉面,你也会成为最棒的“牛肉面大王”!

16.危机的背后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便降临了。

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三千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失业来临之时,却接到了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全国上下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会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三千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落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联络被终断的货源。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用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二十五小时。这时,劝亚伦·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17.用心去干一件事

那些具有非凡毅力、顽强意志的人,经过自己不屈不挠的执着追求,终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也会赢得世人的崇敬。

亨利·必克斯特恩出生在威斯特麦兰郡的克拜伦德尔地区,他父亲是一个外科医生。他本人也准备继承父业。在爱丁堡求学期间,他就以坚韧刻苦而出了名,他对医学研究专心致志,从不动摇。回到克伦拜德尔地区之后,他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但日久天长,他渐渐对这门职业失去了兴趣,对这个偏僻小镇的闭塞与落后也日益不满。

他是那么地渴望进一步提高自己,这时他已对生理学发生了兴趣,并有了自己的思考。他父亲完全赞成必克斯特恩本人的愿望,于是把他送到了剑桥大学,以使他在这个世界闻名的大学进一步深造。

但过分地用功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为了恢复健康,作为一个医生,他接受了一项职务——即去洛德奥克斯福德当一位旅行医生。在此期间,他掌握了意大利语,并对意大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学的兴趣远不如以前了。他打算放弃医学,回到剑桥之后,他决心攻读学位。他获得了当年剑桥大学数学学位考试一等及格者。他的努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毕业之后,令人遗憾的是他未能进入军界,他只得进入律师界。

但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他进了内殿法学协会。他像以前钻研医学一样刻苦地钻研法律。他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每一个人都对我说:‘你一定会成功——以你这非凡的毅力’。尽管我不明白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点我敢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干一件事,我是决不会失败的。”

28岁那年,他被招聘进入律师界,虽然也曾经历一段“靠朋友们的捐赠过日子”、“连最必需的衣服、食物都已紧缩到不能再紧缩的地步”、“经济十分拮据”的日子,但他终于成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主事官,以蓝格德尔贵族的身份坐在上议院之中。

18.千万别怀疑自己

只要你真正相信自己并投入工作,就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着名的推销员齐格参加了一个在北卡罗来纳州查勒提开办的由田纳西纳什维尔的梅里尔指导的全日制培训课程。

培训结束后,梅里尔先生将齐格留下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甚至一个全国优胜者。我绝对相信,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

说真的,齐格细细品味这些话时,他惊呆了。你必须理解齐格当时的处境,才有可能意识到这些话对他有多大的影响。他回忆道:“当我是个小男孩时,我长得很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我上学后,从五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我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我的一个盲目性约会。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上一年赚上5000美元,我的自我意识仅限于此。现在却突然有一个受我尊敬的人对我说‘你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所幸的是,齐格相信了梅里尔先生,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把自己看成优胜者,于是,他真的就像个优胜者了。

齐格说:“梅里尔先生并未教很多推销技巧,但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推销成绩列第2位。我从用克莱斯勒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我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不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50点,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梅里尔先生的话对他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19.选择对的,然后勇往直前

既然你确定了是对的,就决不能妥协。

你听过塞蒙·纽康这名字吗?这个人出生于1835年,卒于1909年。在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成功前一年半,他说了以下的“名言”:“想叫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不但不可能,而且毫不实用。”

你知道约翰·莱特福特吗?他不但是个博士,而且当过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这部名着前夕,他郑重指出:“天与地,在公元前4000年10月23日上午9点诞生。”

狄奥尼西斯·拉多纳博士生于1793年,曾任伦敦大学天文学教授。他的高见是:“在铁轨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乘客将不能呼吸,甚至将窒息而死。”

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初演,落幕后,拿波里国王费迪南德四世,坦率地发表了感想:“莫扎特,你这个作品太吵了,音符用得太多了。”

国王不懂音乐,我们可以不苛责,但是美国波士顿的音乐评论家菲力普·海尔,于1873年表示:“贝多芬的第七交响乐,要是不设法删减,早晚会被淘汰。”

乐评家也不懂音乐,但是音乐家自己就懂音乐吗?柴可夫斯基在他1886年10月9日的日记上说:“我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这家伙毫无天分,眼看这样平凡的自大狂被人尊为天才,真教我忍无可忍。”

有趣的是,乐评家亚历山大·鲁布,1881年就事先替勃拉姆斯报了仇。他在杂志上撰文表示:“柴可夫斯基一定和贝多芬一样聋了,他运气真好,可以不必听自己的作品。”

1962年,还未成名的披头士合唱团,向英国威克唱片公司毛遂自荐,但是被拒绝。公司负责人的看法是:“我不喜欢这群人的音乐,吉它合奏已经太落伍了。”

你听说过艾伦斯特·马哈吗?他曾任维也纳大学物理学教授,生于1838年,卒于1916年。他说:“我不承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如我不承认原子存在。”

爱因斯坦对以上批评并不在意,因为早在他10岁于慕尼黑念小学的时候,任课老师就对他说:“你以后不会有出息。”

严格说来,遭人反对、小看不是坏事,这可以提醒我们争取进步。可是,人身攻击就令人难以忍受了。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曾受人批评为:“这个作家的愚蠢,在他眼睛上表露无遗。那双眼珠,有一半陷入上眼皮,如在看天,又像狗在小便。他注视你时,你会为了那愚蠢与无知,打他一百万记耳光仍觉吃亏。”

就算西方文学的大宗师莎士比亚,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以日记文学闻名的法国作家雷纳尔,18%年在日记中说:“第一,我未必了解莎士比亚;第二,我未必喜欢莎士比亚;第三,莎士比亚总是令我厌烦。”1906年,他又在日记中说:“只有讨厌完美的老人,才会喜欢莎士比亚。”

这位雷纳尔先生爱说俏皮话,他在1906年的日记中说:“你问我对尼采有何看法?我认为他的名字里赘字太多。”连名字都有毛病,文章如何自不待言。

英国作家王尔德,也以似通不通的修辞技巧,批评萧伯纳说:“他没有敌人,但是他的朋友都深深地恨他。”

思想家卢梭54岁那年,即1766年,被人讽刺为:“卢梭有一点像哲学家,正如猴子有点像人类。”

戴维·克罗克特有一句很简单的座右铭:“确定你是对的,然后勇往直前。”

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英雄人物,总有遭人批评的时刻。事实上,越成功的人,受到的批评就越多。只有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免除别人的批评。真正的勇气就是秉持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

20.选择以退为进

对于成功着来说,只要人生目标的大方向没变,有时候选择以退为进的策略,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我们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更多地强调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有时候,一味地硬冲硬打未必是一种最好的方法,以退为进也是一种人生的策略。

的确,疾风知劲草,人须有傲骨,面对险恶的局势,人应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自应提倡,也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一种精神。但是,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就某个具体的事情来说,也有其“时”、“势”的问题,在某些特点的时间里、环境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而并非是消极退让。

美国刚卸任不久的总统克林顿跟莱温斯基的那场“拉链门”风波仍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情东窗事发,克林顿死不承认,采取死撑着的态度,这也是一种选择。当着全世界人的面,堂堂的美国总统承认自己的丑事,这是多让人难为情的事情啊!但克林顿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么做,其实是将包袱扔给了所有的美国人:我已经承认了我自己的错误,你们有权利让我下台,你们也有权利让我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对一个已经承认错误的人,你们就看着办吧!

说克林顿死猪不怕开水烫也好,说他狡猾也好,但最终是他胜利了。

同样是美国总统,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轻易地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退学。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与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确曾犯了一项很严重的错误,他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错的。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余地。”肯尼迪这么做,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你还要跟他没完没了吗?如果对手真的继续进攻了,显得对手没有一点风度。

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既然已经承认错误了,那么你就不能再去攻击他,再去跟他计较。无论是克林顿还是肯尼迪,他们都没有因为有过劣迹而受到丝毫的伤害,相反的是,他们还都将它转变为了一个优点,这从肯尼迪后来当选总统和克林顿的事情完全在互联网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证实。他们承认自己有过错误,他们就已经将自己人性化了:我们和平常人一样,也会犯错;同时,承认自己有罪,赢得人们的同情。而别人这时也乐得做顺水人情。

这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以退为进的策略。在主动的情况下,由于彻底解决某个问题的时机没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清朝康熙皇帝继位时年龄很小,功臣鳌拜掌握了朝中大权,并进而想谋取皇位。康熙十分清楚鳌拜的野心,但他觉得自己跟基未稳,准备还不充分,于是索性不问政事,整天与一帮哥们儿“游戏”,以造成一种自己昏庸无知的假象。一次,康熙着便服同索额图一起去拜访鳌拜,鳌拜见皇帝突然来访,以为事情败露,伸手到炕上的被褥中摸出一把尖刀,被索额图一把抓住。直到这时,康熙仍装糊涂说:“这没什么,想我满人自古以来就有刀不离身的习惯,有何奇怪!”康熙此举让鳌拜对他彻底放松戒备,最后康熙等时机成熟时一举将其擒获,可以说放出长线钓上了大鱼。

政治斗争如此,商界如此,甚至,在我们的平时的工作、做人的各方面都是如此。

21.奋斗才能永恒

恐惧一无是处,它只会消磨人的自信、勇气与活力。

这不是一个“个体”的世界。当“理解万岁”响彻云霄之际,我们深知那是“恐惧”的结果:我们的心灵突破重重障碍,呼喊出这么一句响亮的口号,其深层的目的正是为了消除心底对生活交际的恐惧。

人们表面要求的是“理解”,实际上却是希望以口号联结成一个强大的阵线,以对抗那他们认为个体所无法克服的恐惧。因为,那“恐惧”的对象正是另一些个体的看法。这不是一个个体的世界,我们无法不去重视他人的看法;这是一个交际的世界,我行我素只会遭来群体的排斥。因而我们害怕,以至做任何事都战战兢兢。

时下,有些人称我们的民族是个“温和”的民族,林语堂先生称中国人是“以心灵来生活”的。很多人都慨叹中国的运动缺乏冒险的项目,即使有,泱泱大国中也只是寥寥几个愿意参与其中。我们在惊叹“冒险者”的勇气时,虽可能也会兴起一股冲动,但仅此而已,我们仍只愿坐在电视机前,安享舒适,因为那与生俱来的恐惧太强烈了。“死亡”的阴影时刻潜伏在心灵的某一处,长期的存在,使它的势力不断的增强:我们已经对小小的伤害都产生了害怕。这就是一些人为对稍具危险性的运动便只能观望,而不敢参与的原因。

塞尼加说:“我们的恐惧总较我们的危险为多。”我们得感谢恐惧这一家伙,它让我们避免了太多的“危险”。然而,在我们说这话时,一副嘴脸是多么的虚伪。我们即使因为恐惧,而一生“稳当”,也决不会对“恐惧”产生一丝一毫的感激之情,我们是那样的憎恨恐惧,就是因为生命中有了他,我们的人生才变得那么的平庸、萎缩,而缺乏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