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妙用人际巧办事
2177300000029

第29章 求人办事实用技巧(6)

当时,左拉拿着自己的书稿,前后一共见了三位出版商,请求他们出版自己的作品,但都遭到了拒绝。他为此有些心灰意冷,不过他最终没有放弃继续寻找下一个机会。在他准备向第四位出版商拉克鲁瓦推销自己时,心里面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再次被拒绝。

他在拉克鲁瓦的办公室外面徘徊了好一阵子,最后,他还是鼓起了勇气,决定孤注一掷。他推开拉克鲁瓦的办公室的门,正视着拉克鲁瓦的眼睛,坦诚地说:“已经有三家出版商拒绝了我的这部书稿,我不知道您对它有没有兴趣?”看着拉克鲁瓦有些疑惑的表情,他又补充了一句,“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眼前这个冒冒失失闯进自己办公室的小伙子,有些其貌不扬,但他的勇气着实让拉克鲁瓦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道怎么了,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说自己作品不好的人。

如果这样说,结果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的书被判处终身监禁,而不能出版。不过,拉克鲁瓦倒是为左拉的这种勇气感到震惊,他竟然向别人、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出版商承认自己碰壁,这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的。

正是左拉的这种勇气和魄力,引起了拉克鲁瓦极大的兴趣,他决定要看一看左拉的书稿到底写得怎么样。最后的结果是他很痛快地就与左拉签下了出版合同,并就有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谈判。

左拉没有在三次碰壁以后,完全气馁,他及时地调整了自己寻找成功的途径,采用了向对方坦言作品真实遭遇的做法,避免了再次碰壁的难堪和尴尬,最终使书稿得以顺利出版。

山不转水转

在求人办事过程中,遭到他人的拒绝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时的拒绝并不代表永远的拒绝,也不意味着这件事没有办成的希望和可能性了。最主要的是不要因为被拒绝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破坏自己的心态。灰心、丧气、沮丧对事情的成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求人办事遇到挫折时,要想办法静下心来,仔细认真地分析对方为什么会拒绝自己,他拒绝自己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得出的结论,结合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事情就有可能会出现新的转机。

在求人办事过程中,出现的拒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临时拒绝。

对方的拒绝并不是事先就早已决定的,也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是临时决定的。在他们能力许可范围内,有想帮助你的愿望,但由于彼此之间不太熟悉,他们对你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顾虑重重,会陷入到两难境地,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在瞬间可能就会做出不予帮助的决定。

出现了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求人办事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因为对方的心理是处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中,他们的决定随意性很大,容易决定也容易改变。为了使对方由不帮助转变为帮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很自然地接近他们,让他们了解你,并把你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对方。让他们对你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对你的信任感,消除疑虑。这样,随着了解的加深,对方很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先前的决定。那么,等到机会成熟,你再旧事重提,事情就很容易办成功。

第二种情况是执意拒绝。

这种拒绝是对方在事前就早已做出了决定,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得失以后做出来的。对方可能在此之前对你有了比较深入、具体、详细的了解。他们之所以拒绝帮你,可能是因为帮助你对他自己没有多大的好处,或者没有必要帮,或者认为不值得帮,或者是他们对你不感兴趣……总之,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也不排除对方根本就没有能力帮助你的可能。

要想使这样的人改变态度,由拒绝变成同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难度相当得大,成功的几率很小。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着去争取,用自己的真诚和坦率去感动对方,让他改变主意,不过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如果不想放弃的话,最好是“骑着马找马”,另想其他办法。因为你没有必要死守着一个未知数,还是两手准备比较安全一点。

第三种情况是隐蔽拒绝。

这种拒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方不明确说出拒绝你的真正原因,而是找其他一些理由或借口来搪塞你。对方不愿意说出真正理由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没有具体的理由,就是不想帮助你,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所以只好拿其他的理由来进行敷衍。

(2)你所提出的需要帮忙的事情,办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对方又怕你怀疑他的能力,所以也找其他的理由来搪塞。

(3)对于你所求助的事情,可能被求的当事人答应帮忙,但他的家人却极力反对,迫于家庭方面的压力。出现这种事情,对方不方便说出实情,所以就隐瞒了事实真相。

遇到这种隐蔽拒绝的情况,首先要大致分析对方不把真实情况告诉你的原因,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解释说服,或是等待适当的时机,或是转移目标,向其他人求助。

当然,对于这种隐蔽性拒绝的原因,并不是一眼就能看透,这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和思考。需要具备较强的察言观色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平时要在这方面多思考,多锻炼。

左右逢源好办事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为了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的人交往。在与人交往或接触过程中:待人接物得当,与周边邻舍、亲戚朋友关系好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办起事来得心应手。而那些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经营周边关系的人,办起事来就会处处受阻。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个人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常常与办事能力的大小成正比。尤其在现代社会,每个人以及每件事都或明或暗地交织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不善于使用关系网的人是不可能顺利把事情办好的。

要建立好关系,使用好关系,首先要学会做人。在现代社会,人们常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然而揭开金钱和财富的面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深层次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准则,是对各种社会关系的使用水平。香港首富李嘉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未学经商先学为人。”他把自己致富的原因归功于他父亲留给他的为人资本。也正是这些为人的资本不仅使他成为首屈一指的华人首富,而且也使他成为众人仰慕的“儒商”典范。

为人处世的关键在于“为人”,只有“为好了人”才能“处好世”。为人需要加强自身的休养,检点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自信、乐观、诚实、宽容、慷慨等,学会外圆内方,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他又怎么会不受人欢迎呢?

当然,修身并不意味着要成为有德无能的庸人,要使用好关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些建功立业、发达致富的成功人士在掌握了如何做人的同时,也学会使用各种关系办事的技巧。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并不在于他们做还是没做,而在于他们是否知道应该怎样做。生活中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只要你能说会道,把握机遇,随机应变,善假于物,那么一切难题在你面前都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韦小宝能够穿梭于势不两立的天地会和以皇帝为代表的清廷之间,游刃有余,虽九死一生,却毫发无损。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人头落地,性命不保,可是韦小宝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机智灵活的头脑和油嘴滑舌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能够巧妙地周旋于各种关系之间,左右逢源。无论他身处哪一边,都不会被当做真正的对手。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才能保住身家性命。

总之,没有关系难以办成事,而不会使用关系更难办成事。处理关系的技巧有多高,办事的能力有多强,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多大。善于建立关系,使用关系,你才能求人办事左右逢源。

借题发挥巧办事

很多办事高手,不仅能将别人的想法变成自己的主意,还会使用别人的想法去办自己的事情。在交友办事时,如果能巧妙地将别人的想法换成你自己的主意,那要办的事就成功了一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明的上司这样征求我们的意见,“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你认为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好?”或者“你有什么高见?”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见解,并且提出“应该这样办”或者“那样做”的意见或建议。每当这时,上司就会对我们说:“你的意见很好,我也是这么想的。”接下来,他就会把你的意见换成自己的主意,让你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这样,处理起事情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有一家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严重积压,迟迟不能销售出去,老板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工厂里的中层主管,与他们共商对策。

他对这些主管说:“我们的产品销不出去,大家有什么良策吗?”

这些主管听了以后,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人提出必须把产品质量搞上去;有的人提出应先从技术上下工夫,对工人进行培训,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生产质量问题,最终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也有的人提出,要壮大销售队伍,这样才可以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些主管们把各自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老板只是静静地听着,并且不时地做着笔记。等这些主管们说得差不多了,他将这些意见加以整理归纳,然后,将主管们的想法换成了自己的主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解决方案和处理办法。

显然,这是一位精明的上司。由于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包含着主管们的想法和意见,所以在执行的时候,这些主管们会以为他们是在执行自己的想法,因此特别卖力,所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使用这一方法办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要善于领会对方的意思,如果把对方的意思领会错了,那么事情肯定就不好办了。

某设计院的陈院长是一位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优秀事迹曾受到了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但他的任期快要结束了,他本希望能再任一届院长,把他这届任期没有完成的设想都实施完。他知道,只要他不主动提出辞去院长职务,谁也不会接替他的职位。但这又和他提出的“培养年轻人、提拔年轻人”的口号相违背。因此,他希望在自己提出辞去院长的职务时,会有很多人挽留他再任一届院长,并说出挽留的原因。

陈院长首先在一个私人会谈上,将自己不想再担任下一届院长职务的想法告诉人事处长,但人事处长并没有真正领会陈院长的意思,反而觉得自己发挥伯乐才能的时机到了,于是向陈院长分析了新任院长必须具备的五大条件,并就设计院内的四个可能人选的优缺点以及他们当上设计院长后对设计院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陈院长听完人事处长的谈话后,果真像人事处长所期望的那样,表扬了他是一个工作认真的人事处长。但后来,他再和人事处长谈话时再也不提院长换届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