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妙用人际巧办事
2177300000007

第7章 活用同学关系办大事(2)

心理学认为:即使是一个小细节也能反映出双方的共同点,激发双方的共同意识。因此,不论任何人,一旦和对方之间产生了共同点,那么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经常增加双方的这种亲切感,就会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双方产生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种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在使用同学关系办事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点,我们可以寻找出与同学的共同点,激发彼此的共同兴趣,引起双方的共鸣。

同学之间交往的最佳状态,就是自始至终能与对方产生共鸣。我们应尽量寻求双方的相同之处,使对方觉得你和他利害相同、处境相同,从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效果。

在求同学办事时,你最好着重强调一下彼此之间的共同点。人们只要拥有共同的体验和烦恼,或者面对艰苦的障碍时,彼此间就会有很深厚的同伴意识和休戚与共的感觉,这样就能增加彼此间的亲密程度,提高办事的成功率。

有这样一个例子。

老张和老王原本是很要好的中学同学,在学生时期他们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在一起复习功课。在别人的眼中,他们简直就是形影不离。老王由于学习成绩比较突出,中学毕业后考入本市的一所名牌大学,而老张成绩平平高考落榜了。由于各自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从此以后两人很少再联系了。过了几年,老王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政府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而老张在中学毕业后一年,也进了一家工厂当了一名技术工。

老张和老王都过着各自平静的生活,他们彼此也没有见过面。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也都升入了中学。真是造化弄人,老张和老王竟然意外地又见面了,那是在他们孩子的家长会上。原来他们的孩子都升入了同一所中学,而且是同班同学。更巧的是,这所学校正是他们当年就读的那所学校,不同的是,当年那所普通的中学已经变成了重点高中。老张的孩子学习很优秀,老王的孩子经常向他请教。

老张和老王见面的那一刻,双方都感慨万千。会后,他们谈起了彼此的生活,这才了解了彼此的生活状况。老王现在已在政府机关身居要职,而老张仍然在原来的工厂担任技术员。虽然老张完全符合分房的条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老张向老王谈及此事,老王为下属部门渎于职守而十分生气,回去后他亲自督办此事,不久老张顺利地分到了住房。

老张住房问题的解决,只不过源于老王的一句话。而老王为什么会帮助老张办事,仅仅因为他们曾经是同学吗?其实他们一直都是同学,为什么老张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呢?事情的关键就是他们的孩子是同班同学,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使得老张老王那早已变得陌生和遥远的同学关系迅速拉近了距离,老张的住房问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总而言之,同学之间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只要双方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彼此之间就会有好感。只要对方对你产生了好感,被你激发起了兴趣,那么再托其办事,就容易多了。

使用同学关系办事需要注意的事项

同学关系虽然较其他社会关系办事要可靠得多,但同学关系也不是万能的,求助于同学办事也要注意一定的事项。

第一,找同学办事要有诚意

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诚信基础之上,同学之间办事也不例外。如果有些事情你自己能办得了,却又不想费力气,这时候你谎称自己办不了,而虚情假意来求同学帮你办,这本身就是对同学关系的一种欺骗,又怎能祈求别人把事情办成功呢?如果同学后来知道了实情,那么你们之间是不是会变得很尴尬?所以说,求同学办事也一定要有诚意。

第二,找同学办事要客气

同学虽然不是外人,但找同学办事,也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把自己不当外人。同学关系也有远近之分,求关系密切的同学办事,当然不需要太客气,但求助关系稍生疏的同学办事就不能太随便了。就像银行一样,你平日在里面储蓄得多,你可以支出的也多,如果你在里面根本就没有存多少钱,你却要支出得更多,那就不太可能了。

求助同学办事也一样,如果你们的关系不是十分要好,那么你请求同学办事的时候,就要显得客气一点,或说话委婉一点,或给予同学适当的报酬。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你们之间的交情,而且还能为下次办事留条后路。

第三,找同学办事要有的放矢

任何人办事都有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如果方法和手段与目的一致,那么事情就好办得多。反之,就会事倍功半。求同学办事也是这个道理,你所要办的事情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而你的同学也可能分布在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求同学办事要对号入座。哪一位同学适合办哪一类事情,你应当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如果你让一位搞建筑的同学为你谱写一首曲子,那是不是太为难他了?而你让一位电子工程师,为你画一幅肖像,那是不是也不太可能呢?因此,要想成功办事,要想提高办事效率,就需要有的放矢。

第四,什么样的事不能找同学办

前面说过,同学关系不是万能的,因此有一些事情是不适宜找同学办的。究竟哪些事情不适合找同学办呢?同学办不到的事情自然无法找同学去办,除此之外,个人的一些私事大多也不适合同学去办。比如,你的亲戚生病了,你没有时间去看望,而你的同学正好有时间,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不要请你的同学去代劳。另外,违规的事也不能让同学帮你去办。如果你的同学身处公职,你就不能让同学使用职务之便违规为你办事,这种情况下你碰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人托人的事也不能找同学办。假设你所请求同学办的事情,同学不能直接办到,他也需要托层层关系才能办到。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还是不要托同学去办,你完全可以转求他人来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所请求同学所办的事,可能影响到同学的私人生活。比如,你的孩子在一所中学就读,因为学校宿舍吵闹,于是想寻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而你的老同学正好是这所学校的一位老师,在校内有自己的一所房子,你希望老同学能为自己的孩子腾出一间房子来。这种要求就有点不现实,因为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到老同学的私人生活。

总之,自己能办的事,一定要自己办。而与同学利益相抵触的事,尽量不要找同学去办。

同学之间也要礼尚往来

我们平常经常说“礼尚往来”,意思是说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礼”是人们交往办事的润滑剂,有了礼就会减少不少办事的阻力。求同学办事,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要有礼,而且需要送礼。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让同学办事,怎样显得有礼。

第一,“活礼”胜于“死礼”

平常我们所说的礼貌、礼仪、礼节,其实就是约定俗成的“死礼”。求同学办事离不开这些“死礼”,但是在现代交际中,最为通行的是那些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作为办事敲门砖的“活礼”。所谓“活礼”是送礼的“礼”,它大多情况下指的是礼品。

可能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种做法与那些请客送礼、走后门的人没有什么差别。其实,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送礼”了。

有一次,孔子带着子路等几名弟子去郯,途中恰好碰到了当时著名的贤士程子,他们彼此倾慕已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两人车盖相抵,热情交谈。

日薄西山,临别之际,孔子让子路从车上拿五匹帛作为馈赠程子的礼物。子路心里很不乐意,他认为男子若不经人介绍就与人会面,女子若没有媒人牵线就出嫁,是不符合礼的规定的,君子不能与这种人交往,而且孔子还常教导自己这样做。所以子路闷闷不乐地立于一旁,没有听从孔子安排。

过了一会儿,孔子见子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又催促了一遍,子路仍以老师的做法不符合“礼”的规定,而不予理睬。

孔子见他倔脾气上来了,就耐心开导说:“程子是当今天下的贤士,如果现在相见不予馈赠,恐怕终生难以见面了。”子路听了孔子的话,于是就照办了。

孔子通过送礼以表达对程子的敬意仰慕,联系情感。这说明圣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要送礼呢,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当然,如今送礼,已不是单纯的仰慕,它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送礼给同学,不外乎为了联络感情,搞好关系,而搞好关系的目的,除“情”之外,不外乎为自己日后办事提供方便。

第二,给同学送礼门道多

前面提到了求同学办事也要送礼,但礼要会送,而不能乱送。

(1)“礼”要送在前面。

陈先生经营着一家公司,为了生意上的事情,他常常开车去拜访同学。一次,他驱车去一位老同学家,心想:走的时候再把给同学的礼物拿下来,于是他空着两手进了屋,大家寒暄一番,时近中午,同学也没有留他的意思。陈先生于是起身告辞,附带着说了一句:“我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同学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说:“今天中午怎么能走呢?就在我这儿了。”同学的妻子也立刻转身去了厨房。

通过这件事,陈先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拜访同学,最好采用“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的策略。先把礼物一放,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只要有礼在,态度准没错。但是也会有的情况下,需要先办事,再送礼。例如,有时候请求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办一件小事,如果上来就送礼,显得有点儿小题大做,这时候你就可以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你一定要认真帮我办,事成之后我请客!”同学听了这话,一定会尽力的,当然并非为了你的这句话。另外,把握不大的事情,最好也不要先送礼。

(2)送礼要在平时送。

关系需要经常维护,同学之间需要常走动,送礼最好平时送。如果有了急事之后再找到同学门前送礼,未免让人感到有些势利。到了这个时候,即使你提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人家也未必会给你这个面子。我们也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你瞧这人,想求我帮忙的时候才想起我。”求同学办事,最好先进行投资,关键的时候才能尽显威力。

送礼的时机需要我们把握。遇到从前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有空到我那儿去坐坐。”这个时候,带份礼物到同学那里最好不过了,可能同学会说你太客气,说你们又不是外人,告诉你下回千万别带东西。你要真听他的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同学心里是很高兴的。你带着礼物去他家,证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你常想着他。理由很简单,你看得起他。没有人会瞧不起“看得起”自己的同学,所以他一定会很高兴,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你回报。

(3)送礼,要选择适当的时间。

生活中常发生这样的事,你带着礼物请同学帮忙,他答应了。过了几天,你问他时,他却说:“那天去的人比较多,忘了什么事。”这时你才想起,上次去的时候恰逢节假日。求同学帮忙,不要凑在节假日给他们送礼,否则,他们容易“贵人多忘事”。

总之,求同学办事也需要“礼尚往来”,而且送礼要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