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2177900000018

第18章 要善于抓住机遇(1)

机会与成功是紧密相连的,对每一个人也都是平等的,机会就在你身边,触手可及。但是要想利用机会,你就必须有高度的洞察力,去发现、认识,直至抓住它。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是善用机会的高手。

一、有能力才能抓住机遇

机遇不会平白无故降临到自己头上,要想获得机遇,就要善于让自己去创造机遇,这样机遇才会注意到你,从而来到你身边。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他在工作时非常卖力,他勤奋、忠诚、守时、可靠、并且多才多艺;他为自己的事情付出许多心血,按理说他应该前途光明。

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即使是比他差得多的人,都不断获得升迁、获得机遇、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不懂得表现自己,不善于创造机遇,因而,别人从来没有注意到他,机遇也没有注意到他。

你是否也是这样?若是如此,就必须学会表现自己,学会创造机遇,成功就会容易多了。适当的表现自己,以此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自我推销要有创意的,需要良好的技巧。在机遇来临时,是最需要表现自我的时候。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遇才成功的,她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名字是连同《正大综艺》、春节联欢晚会一同深深地烙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的转折点来自应聘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

在此之前,她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如果没有这次机遇的话,杨澜也可能会表现得很优秀,但却绝不可能这么早、这么快,又是这么轰轰烈烈地成名。

正如杨澜在自传里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意外的机遇,今天的我恐怕已做了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经理,带着职业的微笑,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了。”而这个意外机遇的掌握,正是靠着她的善于表现自己。

这个机遇便是泰国正大集团结束了与几个地方台的合作,转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正大综艺》。双方决定要挑选一位有大学经历的女大学生做主持人,杨澜也被推荐参加试镜。

说实话,杨澜并不被人看中,只是因为她的气质较佳,所以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总决赛。据一位导演透露,虽然杨澜被视为最佳人选,但是被有的人认为还不够漂亮,所以,是否用她尚不能确定。

最后确定人选的时候到了,电视台主管节目的领导也到场了,他们要在杨澜与另外一位连杨澜也不得不承认“的确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中间选择一人。这将是最后的选择。杨澜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起,她想:“即使你们今天不选我,我也要证明我的素质。”

这次考试两人的题目是:一、你将如何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二、介绍一下你自己。

杨澜是这么开始的:“我认为主持人的首要标准不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否有强烈的与观众沟通的愿望。我希望做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我喜欢旅游,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我要把自己的这些感受讲给观众听。

在介绍自己时,杨澜是这样说的:“父母给我取‘澜’为名,就是希望我有像大海一样的胸襟,自强、自立,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点……。”

杨澜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文字参考,她的语言流畅,思维严密,富有思想性,很快赢得了诸位领导的赏识。人们不再关注她是否长得漂亮,而是被她的表现深深吸引住了。据杨澜后来回忆说:“说完后,我感到屋子里非常安静。今天看来,用气功的说法,是我的气场把他们罩住了。”

当杨澜再次回到那个房间,中央电视台已经决定正式录用她了,这次面试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机遇来临时,就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不行,就多表现几次,在一个地方表现无效,就在多个地方进行表现。表现多了,被发现、被赏识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请记住:把自己的美展示出来,从而赢得机遇的青睐,并不是件羞耻的事。

二、利用自己的专长抓住机遇

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大凡在行业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的企业,都有一群拔尖的技术人才为企业获得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推波助澜。当然,这些企业的当家人自身就有可能是拔尖的技术人才中的一员。

一位海外学成归来的创业者,对编程一窍不通,对市场却有着独特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利用编程人才为公司服务。两年不到,他的“蚊子型”公司已是脱胎换骨。

国内在海外留学人员有30多万,其中80%的人想回国创业,使得国内近几年也形成了一个留学生创业热潮。北京捷通软件技术开发公司的张连毅就是一位回国创业者。

张连毅清华大学毕业后1992年赴美国读MBA课程,1998年回国。33岁的张连毅回国创办了一家名叫捷通的软件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结束了为期6年的赴美留学生活。

“捷通”最初的注册资金50万元人民币,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000万,其中软件销售利润在总利润中占到50%。这对于举步维艰的中国软件业是个值得一说的数字,所以,在中关村创业大厦办公的张连毅和他的公司成了各级行政部门的得意之作。1999年,江泽民同志到中关村视察时,张连毅作为留学创业的代表受到接见。

自称对编程一窍不通的张连毅认为,信息业中软件业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硬件行业,它不需要过高的投入,利用的是人脑资源,还能借鉴别人已经做出来的东西,资源可以被反复利用。

就是凭着这样的人才利用观,张连毅抓住了创业的机遇。在中关村创业,张连毅的策略是“借鸡生蛋”,即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大机构的成熟技术有机结合,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将产品推向市场。有人说张的核心技术是别人的,但他不以为忤,他更关心产品能否问世、能否占领市场并成为同类产品中的名牌。

捷通公司做的是汉字处理,主打产品是一种叫做“录易”的汉字识别系统。作为软件供应商,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还相继推出了“语音伴侣”、“捷通录易手写输入法”以及“飞达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等一系列应用软件。产品由于独特的市场定位以及良好的实用性能,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张连毅说,国内但凡出名的IT公司都与汉字有缘,例如紫光方正都是从汉字起步,可以说,汉字曾经给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机会。今天,汉字仍然为有心于信息产业发展的人以机会,他就是其中之一。

未出国之前,张连毅就在紫光做汉字识别系统,出国后,他在美国办了一家公司,也做中文软件。他很愿意当典故告诉别人的是,自己的美国公司在开张第一天就赚了1000美金。这对于不懂编程却以软件赚钱的张连毅来说,自是得意之作。

张连毅刚回国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从1999年下半年起,软件从销售体系到价格都进入了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业内竞争激烈,再加上硬件厂商捆绑式的销售,软件厂商生存之路愈发艰难。

张连毅找到的机遇是与联想、惠普、恒升等大的硬件厂商捆绑销售,借助硬件厂家的力量壮大自己,借机树立自己的品牌。目前,捷通与清华同方、联想集团、海信集团、IBM等近30家国内外著名厂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全国建立了40多家代理商,并进入了“连邦”、“赛乐氏”等国内知名的软件销售网。捷通的软件产品已开始迈出国门,进入了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作为一个懂得利用人才的人才,张连毅深知企业内部的管理非常重要,他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管理引进到国内企业的管理。今年3月份,张连毅邀请曾任某跨国公司驻欧洲行销经理的一位美国朋友来北京,在捷通公司出任模拟经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个岗位、一个岗位地跟班观察,一个员工、一个员工地交流观点,最后全体进行总结。捷通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完善。

张连毅先是对自己苛刻——工资定得很低,日程排得很满。其后就是对员工严格。在这里,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最充分合理地利用。你看不到计算机是闲置的;就连两毛钱一张的名片、宣传单,都不允许轻易浪费。每个人都应该十分清楚这一个小时自己干了什么。

为适应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抓住市场机遇,捷通公司迅速提出“攥紧拳头、全力出击”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围绕其汉字语音转换核心技术的发展战略。在应用软件方面,利用捷通技术研究开发适用于办公、教学、娱乐等会“说话”的软件,并与广大PC厂商等进行技术转让等合作,抢占语音合成市场。

捷通文语转换技术独有的小音库使其向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成为可能。是捷通最先提出将文语转换技术应用于掌上电脑、WAP手机、信息家电中,打破这些产品本身的发展瓶颈,并率先成功实现在联想、海信、蓝德等掌上电脑的应用。捷通汉语文语转换系统在掌上电脑上的应用荣获2000年中关村电脑节十大IT创新产品奖。

张连毅就是借着对人才的利用,创造出如日中天的应用软件领域,为捷通展现了巨大商机。合理利用人才和他们的技术,等于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机遇。在这方面,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做得也不差。

近年来,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将目光瞄准了社会科技资源,到高校、科研院所借人才买技术,由企业出题目,出资金,对方出技术,协同攻关,走出一条巧借社会科技资源壮大自身的道路。

通过这些年的合作,他们冲出传统落后工艺技术的泥泞沼泽,先后赋予阿胶生产空调制冷、微机控制、激光喷码、离心分离、自动化等一项项新工艺新技术和知识产权,获得了2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15项国家专利,一直领导着阿胶生产技术的新潮流。如今在东阿阿胶,制胶工人就像科研人员一样,坐在中央控制室电脑前,看看屏幕,敲敲键盘,优质半成品阿胶就生产出来了,一天的阿胶产量和比建厂初期一年的产量还多1.67倍,人均利税是70年代初期全厂利税总额的5.8倍。

他们还把从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延伸到重组企业的技术创新。在重组企业聊城阿华制药厂,他们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发成功了6种药用辅料新产品,其中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澎速王崩解性能好,质量达到美国、英国药典标准,PHl01、PHl02两种高技术含量的微晶纤维素新产品达到美国药典标准,替代进口成为西安杨森、上海先灵葆雅公司、哈医药集团等十几家合资或国有制药大厂家的定点原料产品,现已出口到4个国家,昔日亏损700多万元的烂摊子,不到一年的时间扭亏为盈,去年实现利税108.63万元。

东阿阿胶集团依托社会科技资源还敢于涉足高科技产业基因工程药物。1995年他们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个基因工程开发项目——佳林豪(国际通用名称“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当时,这个替代输血用于肾性贫血及多种贫血治疗的高精尖产品,仅有美、日、法几个发达国家生产,国内完全依赖高价进口。一个传统中药厂要搞生物工程药,其难度可想而知,他们通过联合攻关不仅出色完成了这个国家科委圈定的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四个一次”(一次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验收,一次投料上罐成功无污染,一次通过产品合格检测,一次通过CMP认证)的奇迹,而且还通过培训和攻关实践锻炼带出自己的技术人员,这些人经过第二轮攻关已使佳林豪的细胞表达量提高了10倍,纯化率提高了1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们并已掌握了不少生物研究所尚未掌握的细胞克隆技术。

东阿阿胶人依托社会科技资源已从起初的买技术、买产品、联合攻关发展到在科研院所里安营扎寨与其共建科研院所。去年他们分别与山东省医科院和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在上海和济南建立了上海阿华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山东阿华生物技术研究所,由厂方提供厂房、仪器、设备和科研经费,院校提供技术、产品以及人员培训、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跟踪调研等有关服务,博士生导师、教授级的人才为他们的生物技术研发挑大梁唱主角,两个研究所分别负责上游技术产品研发和产品中试和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与他们公司的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构成了完整的基因工程产业链。

三、良好的形象能吸引机遇

很多人向往着日后能有个锦绣前程。但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终日幻想着,眼巴巴地期待着成功的机会会从天而降,从而给生活带来一个戏剧性的转变。

这些人想入非非,编造着种种以自己为模特的美妙故事。

男主人公在工作中奋斗不懈,几年来,准时上班,没有与别人发生纠纷,等等。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竟没有人发现他的真正价值,因为他穿衣、吃饭、聊天,盯着手表看时间,还拿公司的邮票发私信,就像其他职员一样,没有什么特征,难以把他和别人区别开来。

其实,他与一般人是“截然不同”的。他具有成功者的一切品质:勇气、韧性、洞察力、想像力,等等。一旦机遇到来,他会以聪明绝顶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这些品质,比如,他可能:

力挽狂澜,为公司挽回将要失去的最大的利润;

或者出奇制胜,为公司赢得最好的主顾,而这些主顾正是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追逐的重要对象。

或者妙手回春,把公司混乱不堪的财务体制,整顿并管理得有条不紊,使公司避免了一场破产的灭顶之灾。

本部门的主管和经理将为他的这些非凡成就赞叹不已。当然,为使这个故事的情节顺利展开,还需要一个配角,即公司的一个主要领导人——公正的、万能的上帝,他一挥魔杖,我们的主人公的全部梦想便都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主人公一跃而起,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企业巨头和新闻人物,从纽约到香港无人不知。他身穿高雅的卡里·格兰特便服,谈吐潇洒,像格里戈里·派克一样富有感情和力量,而处理各种棘手问题时,又像杰克·莱蒙一样轻松自如,不费吹灰之力……

这个美妙的故事不无幽默感,如果不谈它的悲剧性的结局的话。许多人直到咽气的时候,还在期待上司那根神奇的魔杖。他们从未想到,正是他们自己放弃了使自己成功的机会。因为,他们至死也没有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而相反,在经营企业的真实世界里,没有人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性,而变得面目一新。要迅速赢得一个好声誉是不可能的,评价的形成是缓慢的;而一旦形成,就会像混凝土塑像一样坚固。因此,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来说,应该尽早克服自己的缺陷,培养作为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如果你还没有打算在同事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的话,就必须立即开始,并使你的一生融合在这一形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