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2183300000014

第14章 情绪的魔力(2)

有一次,银行界名人史提门,因为公司某高级职员做错了事,而痛加斥骂。他让那可怜的职员立在他的面前,自己坐在写字台旁,板起面孔,手里拿着一支铅笔,指着职员的鼻子,大声痛斥。言语间极尽嘲讽讥刺,尤其当他说到最后几句苛毒的话时,那位职员不禁全身战栗,恐慌得满头大汗,哑口无言。

当时恰巧有一个史提门的朋友坐在一旁,他看见这个令人难堪的局面,禁不住义愤填膺,站起来向史提门说;“朋友!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像你这样凶恶残暴的人!这位先生是贵银行极重要的一个职员,现在你竟当着客人的面,毫无顾忌地痛加辱骂!亏他的忍耐力大,否则即使他对你拔刀行刺,人家也将不以为奇!须知我们对待任何人,都不应该摆出毫不留情的铁面孔。现在我只能给你一个劝告——你的神经受了太深的刺激,快要爆烈了,赶快走出这里,好好地静养一会儿!”

史提门听了这一番话,虽然表现上并未立刻和缓下来,但当那位朋友走后不久,他立即收拾行囊,到外埠去静养一个时期。当他旅行回来他已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发怒最易使我们丧失理智,闯下种种滔天大祸。所以如果一旦发觉自己已至忍无可忍快要发作时,立刻设法离开,到可以使你暂忘一切的地方养养神。

愈是在紧张的场合,愈应冷静头脑,这样才不会闯祸。

当别人大发雷霆时,你最好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如果能做到这点,你一定不难发觉对方因兴奋过度而显示的种种弱点,而能一一加以击破。

最聪明的办法是依自己的个性,选择一种适当有效的泄怒方法。将它养成习惯,当你怒火上升时,就不难立刻将它扑灭。

〔达到成功的途径〕

设计自己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因为它是科学地安排人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使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主观行动。

敢于设计自己,是现代处世的新观念之一,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敢于设计自己的人,必然是一个目标十分明确的人,是一个善于塑造自我形象的人。

很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设计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而今,当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成为创造的主体时,设计自己的热情也随之高涨。如何认识设计自己,怎样设计自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把一生当做一个整体安排——五种生命历程设计人生如果按70岁计算,大约为25000多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中有多少潜力要挖掘,有多少道算术题需要组合。然而,只有把一生当做一个整体来安排,才能合理地、科学地开发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使人能发挥它的最高效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根据生命历程进行自我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类是根据年龄变化特点,以生命的生理进程为序来设计自己,如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美国心理学家利文森则把人生分为争取独立自主、积极寻求工作的“拔根期”(16~22岁);建立家庭,做好工作的“成年期”(22~29岁);因进展不易,要改变工作和单位,以求新的发展的“过渡期”(29~32岁);专心致志于工作,以求取得成就的“安定期”(32~39岁);希望获得进展和改变方向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的“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岁);当取得一定成绩,就往往满足现状和要求稳定下来,但还有抱负,还能获得一定发展的“成熟期”(43~59岁)。孔夫子对自己的总结,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对人生阶段划分的一种理解。利文森提出的这个模式则力图说明美国人人生阶段的一般趋势。这两个自我设计的特点是把年龄的递增和各个阶段遇到的重要问题或应达到的标准结合起来设计。

第二类是根据时间和工作的关系进行自我设计。如心理学家凯茨在1980年把人生的阶段分为社交、创新和稳定三个阶段。他认为在“社交期”,人们最关心的方面是工作职位和人际关系,主要内容是确立自身的职位;弄清职位的规范和要求;建立社会关系,力求和他人融洽相处;了解上级、下级和同级的期望;用行动和成果来证明自己是一个重要的、有贡献的成员。而在“创新期”,人们最关心的是影响和成就,主要内容是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改进自己的特长或专长;扩大工作,增加贡献;力争表现突出,力求获得晋升;对团体内外施加自己的影响。最后是“稳定期”,人们最关心的是维持和巩固,主要特征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任务已经习以为常;对自己的工作程序和资源加以保护、扞卫甚至神秘化;对自己的自主权加以维护;尽量使自己最少遭受损害;开拓和巩固自己的社会环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慧的“三个一万天”,他把从出生到满27岁,做为第一个一万天,称为学习各种知识、锻炼社会能力的“成长时代”和“修业时代”;把28~54岁做为第二个一万天,称之为施展自己知识和能力,在自己工作领域拼搏、创造业绩的“活跃时代”;第三个一万天即从55~81岁,称之为回顾思考、总结一生的“充实时代”。这两个自我设计的特色是既注意从人生总体着眼去划分阶段,又注意从各阶段总体特征抓人生的主要内容,从而产生指导人生设计自己的战略方针。

第三类是日本大阪电气通讯大学教授松永省吾提出的以“成为科学上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为总目标来设计自己。松永省吾的“人才终生流程图”把人生阶段分为“开始”、“世界观”、“立志”、“目标”、“科学技术知识”、“专才”、“通才”、“通晓专业”、“学科学术团体成员”、“学科带头人”、“判断”等十一个阶段。在他看来,世界观影响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而人在立志以后,则要努力攻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通过致力于某一方面的研究而成为专才,或通过谙熟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各方面知识而成为通晓专业的通才,进而成为本学科权威性学术团体成员,这一目标达到后,专才要向博的方向发展,通才要选一个方向深入精研,以成为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领导。松永教授设计自己的特点是注意了对人生成才过程的完整系统描绘,在划分阶段时又注意了前后互相衔接并注意不断反馈调节,从而达到人生成功的巅峰。

这五种三类设计自己的模式都是我们在设计自己中应该认真参考的,虽然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有差异,有的人是神童,少年时便达到一般青年甚至中年的智力水平;也有人未老先衰,不到成年便老气横秋。但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必将经历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而在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里,生理上和心理上是有共同之处的,是有一定的共同规律的。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具有某些独特性,因而不能把以上模式生搬硬套于所有的人,而只能把它作为设计自己的一种观点和方法,从中获得启示。

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设计的欲望产生于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产生于自己对人生的真挚态度,形成于对个人与社会关系以及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因之,一般不要在少年中或虽然步入青年但自我意识尚未成熟的小青年之中过早设计自己。

在社会需要中寻找你的最佳位置——五种基本设计

人,是社会中的人,自我,也是社会中的自我。人的成长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时代是密切联系的。社会需要对人才的催生、推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设计自己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认识时代给自己提供的条件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违背时代潮流,背弃社会需要,建筑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来设计自己,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而一旦在社会需要中设计自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社会需要寻求职业或工作的设计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学科专业选择的设计,即为报考各类大专院校及专业的设计,这是人才发展的基础设计,其准确性关系甚大,必须认真对待。应该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到认真调查,科学分析,正确定向,适时调整以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考虑到在人才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的特点,在做学科专业选择的设计时可考虑分为初定向设计和备用设计。其中初定向设计是人才定向发展的初始至攻方向。当由于设计对象自身条件或者客观条件不利,预计成功率不大于7%时,则应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做出备用设计。当然,初定向设计和备用设计必须互相兼顾,以便在启用备用设计方案为主攻方向时不感困难。

2.争取招聘的设计。在进行学科专业选择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观察社会需要人才的形势,加深造就,毕业后争取聘用。在进行争取招聘设计时要注意从多种渠道了解与自己有关专业系统的招聘计划,并对每项就业机会注意搜集“做什么”(职务内容)、“责任和利益”(招聘者和被招者的相互交换条件)、“如何做”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当认为这些资讯对决策特别重要时,就要多搜集一些,详细一些,有可能的话还可进行实际考察。

3.业余成才设计。选择业余时间可以出成果的专业,例如,写作、绘画、书法、翻译等,以业余成才的方向为主加强学习提高。业余成果设计以和工作互相结合为最好。这样既可以把工作日没有完成的任务放到闲暇时间去办,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学习、研究工作上碰到的新问题、难题,还可以面向实际、深入社会,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以引起联想,触类旁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

4.自谋职业的设计,即结合自身的特长和社会需要,特别是一定的客观条件,以自谋职业为前提,沿着自谋职业的方向进行自我成才设计、致富设计、人生设计。

5.通用发展的设计,即加强文化知识基础,加宽知识面,为就业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后的适应能力。此种设计在就业以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再做一番调整,调整后重新定向,向通用人才或者专门人才的方向发展。

“在历史的图表中,能否找到你落脚生存的位置?”美国桂冠诗人沃伦曾向世人问道。能在社会需要中找到最佳位置的人,一定能享受到成功的甘露。

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地点

——五种发展设计

美国学者阿瑟·戈森曾问著名演员查尔斯·科伯恩,一个人如果想要在生活中获得成功,需要的是什么?大脑?精力?还是教育?

查尔斯摇摇头;“这些东西都可以帮你成功。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甚至更为重要,那就是;看准时机。”他解释说,演员在舞台上,是行动——或者按兵不动,是说话——或者缄默不语,都要看准时机。“在舞台上,每个演员都知道,把握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相信在生活中这也是个关键。如果能掌握了审时度势的艺术,在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上,就不必去追求幸福和成功,它们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这位老演员的话是人生的经验之谈。看准时机,学会审时度势也是进行自我发展设计,不断发展自己,以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根据已成才不断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设计形式有以下几种;

1.纵向深化发展设计。沿着本专业既定的方向,在已有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致力于某一方面的研究,争取站在这门专业和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上,成为本学科的权威人士或学科带头人。

2.横向展宽发展设计。其目的在于拓宽知识领域,比较适于培养通用人才,适于需要掌握应用“边缘科学”的职务,或者为了达到一专多能而拓宽知识面。

3.斜向分支发展设计。其含意是在同一领域内,向着与本专业或本职工作的联系的另一分支的方向发展,因其不是横向,也不是纵向,介乎两者之间,如果用矢量表示应该是斜向的,故称斜向分支发展设计。

4.职内有标准发展设计。这是一种受职务条件控制的定标设计。例如某技术员要取得工程师职称,则必须达到工程师的标准,必须准备通过相应的合格考试和一定的审批程序。

5.不定标发展设计。所谓不定标,就是不给设计对象规定固定的目标和固定的标准,因之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设计形式。

盖洛普民意测验组织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的儿子——小乔治盖洛普在对大量著名的艺术家、商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进行调查后,有31%的人认为他们成功的因素是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专业”。人的才能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根据才能继续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发展设计,才能“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地点”,从而不断取得成功。

在自我调节中拓宽成才的天地

——五种调整设计

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的美籍华裔学者林继俭教授,中学毕业后考入当时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后来,林继俭到了国外一直想攻读一门将来对国家有用的专业,他考虑到中国以农立国,便选择了植物学,这是他对初选目标的首次调整。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他读完了五年的大学生物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当时一位关心他的教授向他指出,关于生物学和化学的篇幅没有多大增长,而生物化学报的篇幅却在剧增,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又进行了第二次自我调整,决定再次攻读生物化学。60年代分子遗传学迅猛发展,林继俭恁凭借自己具有多学科、多知识的优势,终于在这个新开拓的学科领域获得了细菌代谢调节的遗传控制和细胞膜的分子运输等不少研究成果,并一度担任哈佛大学微生物与分子遗传学系的系主任。

由于人才成长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各种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很大变化,很可能原来的优势变为劣势,也可能在另一方面出现新的优势,这是在开始设计自己时在往难以预料的,必须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因此,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智力特点,适当调节自己的专业方向,有时能使自己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取得新的突破。自我设计动态调节有以下几种;

1.自我认识错误调节。正确认识自己,是进行自我设计的前提。但是不见得每一个人在开始设计自己时,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知己”如同“知彼”一样,亦非易事。正因为对自己设计进行调节也是必然的。

2.根据社会需要调节。人是社会中的人,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节,是设计自己中常有的事。

3.根据才能发展需要调节。在个人才能发展过程中,锻炼出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才能,随之对自我设计进行调整。

4.根据科学发展需要调节。科学发现过程好比采掘过程,它总是沿着不同的物质层次和不同运动级别不断深化的。不同时代,总有一门(或几门)学科成为当采红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