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2183300000020

第20章 自我身心管理(1)

健康的身体是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资本”,没有它,其他“资本”几乎变得与你不相干了。俗话说,名声、运气、家庭、朋友可以说成是“0”,健康却是“1”,假如你把这个“1”放在首位,每加一个“0”,就增加了你一份财富。没有这个“1”,你什么也没有。

如果说健康的身体是“资本”的话,那么,健康的心理则是使自身潜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原子弹。“人类潜能运动”研究者认为,现阶段人类心灵状态并不是终极状态,日常意识的层次也只不过是一种局限的层次。因此需要改变意识状态,发掘人类潜能。他们甚至预言,随着人的心灵的“突然”转变,可能诱发人的“突变”。

社会发展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幸福,而人类的幸福不仅要取决于对自然界的征服,还包括人类对自身的改造。研究自我身心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学会自我情感调节

情感是人的心理的波动状态,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在自我管理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心理之“车”的发动机和能源,离开了人的情感,自我管理者的心理之“车”就不能驰骋。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的动力功能可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是指积极的乐观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痴情等,它能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如烦乱的心绪、极度的哀伤、冷漠的态度等,能使人消极地行为,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而自我情感的调节的主要任务,则在于自觉地培养、维护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做到在任何情况上都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工作和学习。

第一,调节情感倾向性。情感的倾向性就是一个人的情感经常指向什么性质的事物而言的,它是意识的倾向性表现。例如,有的人高尚,他的情感经常指向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物;有的人庸俗,他的情感经常指向个人的生活琐事。情感倾向性的差异往往使同一情感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如憎恨的感情如果指向国家的敌人,就成为鼓舞创造英雄业绩的高尚情感;如果反映向竞争中的佼佼者,则是毫无价值的卑微情感。对情感倾向的调节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的情感指向“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走向成功”。

第二,培养情感深度。情感的深度是就一个人情感涉及有关事物的深度而言的,也就是情感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联系的普遍性与深厚程度。情感的深度在工作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人形成顽强的毅力,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培养情感深度是使情感产生效能价值的前提条件。

第三,发展情感的广度。情感的广度指情感的多样性而言。情感的多样性不仅包括情感的内容,同时还包括情感的形式。情感的广度对工作、学习以至人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国教育学家史宾塞说;“倘使没有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其他自然美所产生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美好的意义。”

第四,提高情感稳固性。情感的稳固性是就情感的持久与稳定的程度而言的。情感的固定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情感维持时间的长短;二是指情感的深度有无增减,深度增强就是稳定的情感,深度减弱甚至变易无常的就是不固定的情感。情感的稳固性在工作和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中曾说;“我已经给自己选定了道路,我将坚定不移。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情感调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发挥自己的情感效能,使情感成为鼓舞人行动的力量。因此,善于把自己的任何情感,无论是积极、乐观的情感,还是消极、悲观的情感,都转化为激励自己行动的力量,是情感调节的关键艺术。

善于自我心理保护

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有一句名言;“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越有新追求,越想干点事业的人,可能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及精神打击越多。面对这些情况,有些人坚强地挺立着,继续走自己应该走的路,而有些人却颓废、绝望,甚至轻生。俄罗斯文学之父、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知识渊博,体魄强健,精力旺盛,正当有为之年却为婚姻之事发生纠葛,最后竟在决斗中丧生,死时年仅38岁。法国的青年数学家E·加罗瓦、俄国青年诗人莱蒙托夫,也有类似的遭遇。马克思也曾受到决斗的挑衅,但他头脑清醒,没有让情感失去理智的控制,蔑视地不加理睬,才没有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举动。

在社会生活中,人在一生中会遭到各种各样的精神打击,诸如失恋、工作上的重大挫折、含冤莫白、遭受意外灾害、家庭纠纷等。在精神打击面前,是沉入颓废的泥潭,败下阵来,甚至放弃人生,还是挺起胸膛,继续前进,去争取胜利?这固然与打击的轻重程度有关,同时也和是不是善于进行自我心理保护有极大关系。

自我心理保护就是运用心理学方法解决各种心理上的挫折打击,以保证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心理健康。善于进行自我心理保护,能使一个人豁达、乐观、处变不惊,在任何情况下,不悲观,不动摇,不因一时冲动而做出后悔不及的事情,从而始终坚定地走向成功。

要善于进行自我心理保护,首先要非常现实地看待人生碰到的各类问题。一是要看到“没有问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不但从一开始就回避问题,放弃努力的人,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就是成功,也不是让成功者脱离问题,而是给成功者摆出新的问题。二是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会有终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样的问题都有终结,都会过去。三是问题中隐藏着良机,不管什么样的问题,除了表面的一层,还有隐蔽的深层。这之中可能隐含着某种潜在的可能性,或某种机会,人们碰到的许多难题,都可能隐含着某种机会。四是问题不可避免,对问题的反应却可选择。人虽不能控制问题的产生,但却能控制自己对问题的反应,而对问题的反映,将关系到问题导致的后果。五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对问题的处理,只要愿意总是有最积极的办法可供选择。英雄、强者就是在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是进行自我心理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包括良好情绪的培养激发以及坏恶情绪的意志抑制,把情绪上的随意放或一味压抑转为有助于工作与开拓生活的持久热情。良好情绪给工作事业带来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自信成功的乐观、奋战拼搏的激情、危急时的沉着、失败下的沉重与不服输等都是促成最后目标的宝贵因素。至于坏恶情绪的意志抑制,包括急躁情绪的克服,紧张情绪的控制、牢骚的消解、忧思愁绪的摆脱、精神苦恼的抵御、怒气的转移、悔恨情绪的消除、自卑心的防治以及嫉妒心的升华等等。进行自我心理保护还必须掌握一些方法,一是自我鼓励法,就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一个人在痛苦、打击和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他就会感到有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来。二是“自我譬解”,也就是“想得开”。如不小心丢了几十元钱,心里十分懊恼,如果想一想;“就当生病买药吃了”,“就当少拿几十元奖金”,内心也会释然一些。三是升华法。把对恶劣情绪的压抑转化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的热情。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慎》;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四是请人疏导法。俗话说;“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而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把痛苦闷在心里,越想越想不开,如果把它向同事、亲友倾诉,痛苦和烦恼就会大大减轻;如果还能得到对方一些鼓励和安慰,或者几句顿开茅塞的点拨,往往会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而且因为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经历,你便在不断扬弃自身中,逐渐摆脱旧我,自我的位置也就慢慢升高了。

消除自我迷误

法国有位哲人说过;“人之所以常常认为被某一件事伤害了,其实,这种伤害大多起源于对这件事的看法。”就是说,对事物产生意见和看法完全在于你的思考。有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他认为上司把他看得很笨,以为自己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很不快乐。但是假如他并不知道上司认为他很笨,他还会苦恼吗?或者上司就根本没有这种评价,那又该如何呢?所以,使得这位年轻人苦恼的原因并不在于上司对他的看法,而在于他自己的感觉。他错误地认为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

这种推理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人的看法。例如,某个人的死亡并不会使你感到悲伤;在得知其死讯前,你是不会悲伤的。使你悲伤的原因在于你对这一死讯的心理反应。又如,台风本身并不使人抑郁,而抑郁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你对台风的反应使你感到抑郁。当然,这并不是你应该欺骗自己说遭遇台风是一种享受,而是说你可以想一想;“我为什么非要感到抑郁呢?”“这能使我更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吗?”

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其实是自找的,有些事情本来不那么严重,或者说根本不算一回事,但由于自身对生活的理解不够达观,强化了问题的“能量”,变成了一道道的扼杀生机的绳索和人生旅途上沉重的枷锁。只有像美国高级精神病学家韦恩·W·戴埃指出的那样,消除心理上的自我迷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你就可以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积极地生活”。

戴埃博士认为,自我迷误,即自我挫败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包括自我轻视,根据别人的评论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赞许,不是相信自己,而是要看别人的意见如何;用许多固定的标签描述自己,如“我从小就很笨”,“我一贯胆子小”;不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经常陷入消极的悔恨之中;不去探索未知,使自己在许多方面不能得到现实的幸福,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盲目遵循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的框框,使自己活泼的生机束手就擒或束手待毙;强求虚有的公平,遇事斤斤计较;逃避现实,遇事拖拖拉拉;依赖别人,缺乏自主精神;脾气过于暴躁,行为往往失去理智的控制等等。

自我迷误是可以消除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人能主宰自己,人能选择自己的情绪,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主宰自己。戴埃指出,要想主宰自己,首先需要培养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即你一定要确信,你每时每刻都能做出情感上的选择。因为情感并不仅仅是出现在你身上的情绪,情感是你自己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心理反映。也就是说,情绪是一种可选因素,而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因素。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有思想,人类有能力为自己头脑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如果某个信息“跳”进你的大脑(这也是你自己的决定,尽管或许不知其原因),你仍有能力不理睬它,而依然控制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这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绝不是做不到的事。据心理学家估计,我们社会中至少有75%的人属于外界控制型,他们从小到大都认为,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愤怒、恐惧、怨恨、爱慕、喜悦、欢乐等情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个人对它无能为力,只能接受不能控制。但只要认真观察这些约定俗成的错误心理、习以为常的自我挫败行为,找出维持错误心理的支撑体系,就发现它们共同的一点就是;避免责任,抵制改变。生命是属于你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寻找感情控制力的目光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是消除自我迷误的起步。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自我,才能不成为盲目遵守传统、习惯等种种限制的机器人。人生是由自己的思考所创作,当你运用自身的、内在的控制力量对待你的思想、行为,你就是一个消除了自我迷误的人,你也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注意自我保健

德国诗人歌德曾呼吁;还我青春,还我力量!人才,是“人”与“才”的有机结合,只有人的健壮体质,“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人的每一种能力、每一种精神的充分发挥,与整体生活效率的增加,都有赖于体力之强健。可以说,健康,是比任何金银财宝更有价值的财富,人生健康,生活会更加愉快、幸福;事业上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多、更大。但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才会获得健康的身体。古今中外的自我保健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十大类;

第一类,劳动保健法。我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2岁,他在总结健康长寿经验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意思是说,若要健康长寿,必须经常地适当地参加劳动。

第二类,运动保健法。恩格斯年轻时喜欢击剑、划船、散步和登山,他的骑术也很高超,因为有一个经过锻炼得来的好身体,恩格斯到晚年,除胡须有些灰白外,找不出一根白发。70多岁以后,能完成“十二个平常人”也难以完成的繁重工作。

第三类,“七情”调摄保健法。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调摄就是必须避免和克服“喜笑过度”、“发怒”、“忧”、“愁”、“悲伤”、“惊恐”等。

第四类,修身养性保健法。如读书、吟诗、作画;栽花、种药、养蜂、钓鱼、听音乐、参加文娱活动等。

第五类,最佳环境保健法。即要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无噪音,少致病因素的环境中生活。

第六类,四时保健法。即春防感冒,夏防中暑和肠道病感染,秋防疟疾、痢疾,冬防肺气病、冠心病、肾炎、高血压等病。顺应“四时”的变化,是一条健身的长寿之道。

第七类,身体食补保健法。传统的中医补法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真正补养身体的是食物。因此,有人将食物称之为“生命”之药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如中医认为蘑菇、乌龟、蜂蜜、萝卜、韭菜和韭菜籽对中年人有健身作用,另外,如南瓜、冬瓜、西瓜、西红柿、橘子、香蕉、柿子、苹果、梨等各有其特别的保健作用。

第八类,身体药补保健法。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当身体虚弱时,常常弄一些滋补性的药物或者食品来补养身体。事实证明,使用补品或补药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补品补药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如何选用是有学问的,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