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2183300000022

第22章 智慧的学习(1)

1.怎样坚持好问的态度

很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勤学好问。从伽利略到麦克兰,他们都是从好问中得到成功的。

一盏小灯启发伽利略发明

“你的脑筋是一个仓库呢?还是一个工厂?”这句话是大陆伊里诺斯银行和芝加哥信公司的总经理尤金·斯提汾兹问的。“你的知觉仅只当作一种门户,让事实进入大脑里储藏着抑或能将事实当做一种原料,让你的大脑生产出新的产品呢?”

伽利略发现过一种原理,由这种原理产生出了古老的摆钟,他这种原理是如何发现的呢?法拉第如何发现电感应原理,而使电气发动机和电流传达变为现代最有势力的东西呢?贝尔的电话是偶然发明的吗?马可尼的无线电也是碰巧发明的吗?这些发明家所看见的现象,也是其他的人都看见的。他们储藏事实的仓库并不比常人大些,但是常人所造出的东西却比他们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他们成功的秘诀,说起来实在简单。他们每人在心智的门前站了一个哨兵,尤其是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询查每一个进来的客人,不断地问一些这类的问句;“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进来?你与刚才进来的一些人有什么关系没有?你的相貌为什么要长得这样?为什么你的声音与我刚才听见的不同?你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你能被允许进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些科学家发问的习惯几乎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你不晓得有问题的存在便不能解决问题。假使你吸收东西到大脑里,任它们储藏着,那你的大脑不过是一座仓库而已。你所储藏的东西应当有卡片目录,需要的时候你便可以找出来。

另一方面,这个哨兵的职务并不是阻止东西进来,而是做一详细的监察,使一些破坏分子无法乘处而入。它欢迎外国人和奇装异服的人物。它询问它们是想多知道它们,训练你的知感哨兵养成好询问的习惯,不可目空一切或盛气凌人。有时候,最重要的客人来时,却穿着极平常的衣服,毫无声息,没有伟大的表现。

引起伽利略观察而造成最大的发现的,并不是一件什么惊人炫目的东西,而是一件小而简单的物件。许多人都看见过,而并未多加注意的小东西——灯,伽利略看见后就在内心中产生疑问,由是而产生最大的发现。

“当他在十七岁那年,有一天他走进当地一个天主教堂。他正若有所思地环视四周时,突然抬头望见从礼拜堂天花板上长链悬挂着的灯。这时,一种很难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他忘记了礼拜堂,忘记了做礼拜的人,他望着这些摇摆的灯,突然脑中涌现一种感想——这些灯的振动,或许长摆和短摆不是同时发生的吧。于是他默数自己的脉搏,以实验他的这种臆测,因为在那时候脉搏是他唯一所带来的测量物,他实验出来了,凡振摆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

提出疑问是有代价的。但是,假使你问了没有结果又如何呢?如果你不断地问,问得足够时,最后,便会引导你问到一个最要紧的问题上去。如果你从来不问,便会看不到问题,如果从来没有见过问题,当然就不能尝试努力解答。每一个发明都是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美国电力公司的大老板斯泰因梦兹说;“如果一个人不停止问问题,世上是没有愚蠢的问题和愚蠢的人的。”

如果有人说我们的问题问得蠢,多半是因为他们不能回答的缘故。父母回答儿女问题,也是直到他们不能回答时,便停止不许再问。一个工头如果晓得的不多,也是不喜欢工人多问问题的,因为这会使他出丑。在另一方面,问问题是一种艺术。一个人不可在不适当的时候问问题,也不应以一种纠缠的态度或故意取笑被问者无知的态度问问题。

铸物始祖梦克兰从发问获得成功

在世界铸造专家中,闻名的大卫·梦克兰曾经因为他问问题,而失掉过二十个工作。他被辞退的缘故多半是这样的。“在一个铸形中,我们做了五十个铸物。但却有二十个坏了。我详细地检验成品,并且将所有的日期都记载在纸上。每一次我们都是用的同样的铸形,同样的金属,一切进行手续也都相同。然而差不多总有一半的铸物是不好的。我冒险去和工头反映,也许是金属之中掺难了什么别的元素,而使之起变化。”

“‘好的铸物中的金属不是和坏的铸物中的一样吗?’他问我。”

“‘金属确实是一样的,然而却无法得到一样的结果。假使我们可以找出其原因来,就能够减少许多坏模型的浪费。’我回答着。”

“工头立即辞退了我,因为我‘干涉’了他的工作。”

梦克兰这种好问的态度并不是他所问的事情错了。他始终坚持“问”,最后他获得很大的成功。他的最大错处是我找错了人,他找了一个不晓得回答也不想知道回答的人。这种碰钉子并不是说你以后不应再问了,而是你应当找别的方法去得出答案来。如果一定要问别人才能得到答案,就必须问一个确实知道这个答案的人。去纠缠那些不晓得答案的人是一件很蠢的事,这不过是使他们不高兴而已。去问知道的人吧!

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找出自己所要问的答案来。无论什么问题,一旦想解决,绝不是拿着别人无知的话当作最后的决断。成功者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绝对不会相信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

爱迪生的一生,从小孩直到老死,没有停止问过“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将自己所问的问题都求出答案来,然而他所得出来的答案却是多得惊人。例如;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为什么会肿的呢?”爱迪生问。

“我还不晓得确实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晓得?医生晓得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以为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呢?”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淤积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晓得如何取法。”病者回答。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为什么他们会不晓得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道。”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回答道。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时,立刻开始试验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都灌入四分之一管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溶化了。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的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地传播出去,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普遍受到采用。

重要的,不是在于你能否得到答案,而是在于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组织美国羊毛公司的威廉·伍听说;“得到真正教育的唯一方法便是发问。我们只学我们所要学的。你之所以问一个问题便是因为你想晓得它的答案,因为你想要晓得,于是心里便记得。所以一个时时产生问号的头脑是一项很大的财产。”

不耻下问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行为准则一个时时产生疑问的人可以从好多地方和以一种不惊动的方法得到知识。我们当然无须纠缠那些不晓得答案的人。然而,在另一方面,假使你努力寻找知识或答案,你可以从很卑微或想不到的地方而获得。林肯利用“问话式的交谈”得到许多关于他所急欲获得的知识。菲尔得曾从一个看门的人那里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这个看门的人认得所有重要的顾客,他们有多少小孩,他们的年龄等等。他也认识各店的总经理,对于店铺各方面的知识晓得的非常之广。当菲尔得在温泉区休养的时候,就坚持送信给这看门的人要他来住几天,整天的时间里一直问他问题——希望把他所有的知识都挤出来。

许多人讨厌问别人,不喜欢承认别人比他们懂得多,这是一种极愚昧的自傲心理作祟。假使你请教他人时是以一种早已晓得的态度,那你最好不问。无论你所请教的人如何卑微,你的发问态度必须诚恳,要有一种真正想知道的态度。想从别人身上得到知识的唯一秘诀,便在于你能使别人感觉到你确实承认他们广泛的知识。这种诚意的敬重便能打开别人如泉涌般的心门,而你也能得到利益。

要端正关于问问题时所应持的态度,就要不断地承认你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承认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有待你去学习。譬如即使你承认一个帮佣所知道的有关家务方面的常识比你晓得的多些,或许你也可以从她那儿学点什么。反之,假使你自以为比旁人知道得多,假使你和他们交谈是要证明他们比你愚蠢,那你已在朝成功的路途上走错了方向。

卡伦博士提出了一些可以问你自己的问题,看你在碰到的机会里是否尽量利用了你的好奇心?

“你是否尽量利用好奇心证明你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呢?”

“你是否充分利用了你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你事业的一切以及与事业有关的事?”

“关于科学、经济、艺术、道德,或历史等书能激起你的好奇心吗?是否这类读物都引起你好奇的行动呢?假使不是如此,你的心智便容易变得不留神和空虚无物。”

“如果你是在一个舶来品商店里做店员,你会对店内各种不同的货品,如丝、羊毛、棉花等货物的出产地产生疑问吗?”

“假使你是一个教师,你是否持着你的好奇心去研究各种教育原理,并且在班上亲自试验过呢?你是否为有些孩子聪明、有些孩子愚笨而感到奇怪?”

“假使你是一个机械师,你是否因做了本分所应做的事便感到满足了,或是对于整个的机械有一种研究的态度?”

“假使你身为父母,你会把你的子女当做一种有兴趣的问题加以研究过吗?记录他们的特性,寻出他们生存的原因,以及研究如何训练他们。你知道现在有儿童训练法这门科学,以及关于这类题目的许多书籍吗?”

“好奇心也可以使我们变为无价值的忙碌者。例如我们跑到窗口去看什么人在敲对门邻舍的大门,私拆别人的信件,偷听别人电话中的谈话,或是从门缝里偷看等——这都是滥用好奇心的举动。你的好奇心是否经过训练,使你只用正当的方法对于正当的事情起好奇心吗?”

对于你四周的东西和事情保持疑问的态度。寻找问题,加以发问。找出困难和矛盾的地方。

承认仍有许多你可以学习的事情。而别人,甚至比你地位低微的人,可以供给你极有价值的资料。

养成喜欢讨论问题的习惯。假使你喜欢讨论,你便能懂得透彻地训练思考。相反地,假使讨论问题使你讨厌,你便会躲避,也绝不能学到如何思考。

2.创造与革新

善用你的智慧

有一次美国大陆银行行长兼支加哥信托公司经理史蒂文问一个年轻职员说;“请你告诉我,你是把你的当成堆积事情的仓库呢?还是把它当作制造新产品的工厂呢?”

这是两句多么微妙的问话!就我们所知,大多数的人们是把自己当做仓库。他们尽管把种种学问经验从书本、社会搬进脑中搁置,直至它们自动腐朽消失。

如果世上个个人如此,也许至今吊灯还不会引致钟摆的产生。如果那位大发明家伽利略在礼拜堂看见吊灯摆动时,仅把它搁置脑中不动,不把它当做原料制造新奇的钟摆,世人也许至今还没有钟表,而伽利略也许无法名垂千古了。

其实世上一切新的发明,都不是单靠堆栈式的脑子所能产生,佛莱地的脑子是工厂,所以他发明了电磁感应圈,而有今日发达的电力发动机和电流传送,贝尔的脑子不是“堆栈”,他的电话机才能产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时,也是用一副“不能动弹”的脑子。

他们成功的因素,不过是在自己的脑子里布了一个哨兵。遇有事情从他们的眼睛,耳朵等通过时,都得仔仔细细地审问明白。

不耻下问

一个遇事好究根问底的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极广的知识。当然我们并不是常常缠住那些“不知道”的人,喋喋不休,而是只要打定主意追求学问知识,往往可以从许多细微的事物上,获得宝贵的问题与答案。美国林肯总统平日虚心好问,常常用问话的方式与人交谈,猎取许多他所需要的知识。费尔德并会因为肯虚心下问,从一个卑下的守门人处获得不少对他有用的知识。

世上有不少人是不爱向人问话,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承认自己懂得不如对方多。这种荒谬的骄傲态度,实在愚蠢!为什么我们要因此放过许多宝贵的知识学问呢?又有一种人,常喜欢以考问的态度向人问话,并预先表示自己已经对那问题知道得很清楚,实在比不问远要糟糕。

无论你所要问的问题大或小,都应用虚心诚恳的态度,这才是从别人处猎取知识最聪明的方法。你必须表示,你承认对方对于问题有精确高深的见解,这种尊重的态度,常可使对方心甘情愿地把所知的一切全盘托出,对你大有益处。

其次是问话的态度,即使你已经懂得一些皮毛,也应该装作全无所知,承认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未曾学到而亟于想学的态度。

猎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

一、对你四周的一切事物,深沉抱持怀疑的态度。

二、多问,多思索,常常找寻造成困难的症结。

三、世上可以学习的事情多得不计其数,俯拾即是。只要肯虚心领教,即使对方是地位低的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激发好奇心,养成遇事便研究的习惯。记住研究事物,必先使你自己感到兴趣。

3.有效的读书方法

当英国商业界巨擘赛尔弗里年轻时,求知欲十分浓厚,他的朋友家里藏有许多图书,答应尽量借给他。

对于有这样一个好机会,他的心里十分高兴。他每星期有五天,可以在下午腾出三个小时看书。但是每当他看书时,总是觉得精神逐渐不振,昏昏欲睡。

这怎么办呢?他当然不愿就此将书本抛在一边,不再借阅。因此,他开始仔细探讨原因。结果,他发现不只是读书,就是任何事情单调工作太久,也会使人昏昏欲睡。想改善这一缺憾,只有将他所看的书,多多更换,藉以提高兴趣。

他说;“我将三个钟点分开支配;第一个小时我读一本比较深奥费解的书,第二个小时读少费思索的传记,第三小时读些趣味浓厚的小说或游记等。”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因为开始第一个小时,正当清醒,便可乘机多吸收一些深奥费解的知识。随后由于精神渐感疲乏,便应改看容易理解的书。及至最后一个钟头,已经没有能力看费神的书,故可以改看那些无关紧要的小说。

许多人喜欢睡前看书,将书当做催眠剂。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实在是件愚不可及的事,因为临睡时看书虽有催眠的效力,但也因此养成了一看书便昏昏欲睡的习惯。而且有时睡前读了一本极令人兴奋的书,往往会刺激神经,而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这在精神、身体上,都会造成极大伤害。

阅读应有目的

若要从书本上吸取知识,首先得有一定的目标,这样才能使你所读的书,本本都有用处。否则一味盲目阅读,所得的知识就如一团乱麻,理不清,用不着。

若想求得专门学识,那就从选择这一类的书着手。阅读时不必将各书全部读完,只要拣出最精要的部分摘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