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2186600000004

第4章 不走寻常路(3)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必须培养成功的心态,以使你的生命按照自己的意图提供报酬,没有成功的心态就无法成就什么大事。记住,你的心态是你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练习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成功心态来引导你的行为,坚持下去,你的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功。

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敢于冲锋、主动进攻,善于抓住眼前的机遇。有位名人说: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奔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机遇从来都不会落在守株待兔者的头上。很少有人能够去主动追寻自己的机会,他们甚至在被机会洋倒时,还看不见它。与大多数人相反的是,苹果公司乔布斯绝不是那个守株待兔的人,他不但是卓越的领导者,更是一位善于抓住机会的聪明猎人。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一个有心人。有人这样评价机会对成功人士的重要性:“那些成大事的人不但是捕捉机遇、创造机遇的高手,而且惯于在风险中猎获机遇。”仔细想想颇有一番道理。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要靠我们自己去抓住,去把握。

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的来临吧!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能把握住机会,而失败者只会白白浪费机会。人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错过了就永远也回不来了。愚者错失机会,智者把握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是人创造的,机会是永远垂爱那些时刻准备的人。所以只要你有一定能力,机会会来的。如果你不时刻准备着,即使机会来了,你也不知道什么是机会。不能只是傻傻地等,一定要靠头脑去准备,去创造机遇。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千万不可等待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如同天神手中的魔杖,左右着人们的命运与成败。成功,它只垂爱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人,最终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而不努力去抓住机遇、漠视机遇的人,只能由悔恨、平淡主宰此生。

人们常说:成功与失败是高不可攀的山峰,只要你始终努力就能登上山顶。还有人说,成功与失败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你有耐心去追求的话就能跨越到对岸。其实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差,这一“念”就是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要更新传统的观念,适世、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不要嫌山高就不去攀越,不要嫌沟远危险就不去跨越,不要嫌没有机会而不去寻找,只有认清形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去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千万不可坐等机会光顾,运用自己的智慧,坚持努力的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只有去寻找机会才能有机会和成功握手。反之,则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悄悄飞走。

空杯子可以盛下更多东西

经典语录

佛教中有一句话: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经典事例【第一笔“大生意”】

在1976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沃兹签了长达10页的合作书并把它交给了乔布斯,苹果公司成立了。万事开头难,苹果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举步维艰。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找乔布斯,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一一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第一笔“大生意”。乔布斯抓住了这个机会,让苹果公司迎来了转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乔布斯。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定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的指导,以及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很多人说乔布斯的故事和比尔·盖茨有着一个相似的开头一一因为他在大学里也只念了六个月的书就退学了。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有着天壤之别,比尔·盖茨代表的是一种主流的生活、奋斗与成功史;而幼年被送养的乔布斯代表的却是另外一种离经叛道的非主流生活、奋斗与成功史。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他们都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从来没有自满过。

乔布斯酷爱禅宗,时常通过打坐来专注地思考一件事物。禅宗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初心”。就是说要像小孩子一样看待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喜。一旦以这样的心态观察事物,你就可以跳出固有印象带给你的禁锢,并且打开思维,产生许多新鲜的想法。每次,当乔布斯看到一件新出炉的产品时,不管设计师在他面前怎样夸耀自己的成果,乔布斯总会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样,带着许多疑问去观察这件产品,问出许多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正是创新的关键。

往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注水,水会溢出,而必须清空杯中的水方能再倒入水。想必你会非常疑惑,为什么我们要讲述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常识。其实,我们今天要和你一起分享的正是这种吐故纳新的“空杯心态”。

相信大家都会认同,创新性在企业中有多么重要,没有什么方法或者模式能够永久地创造繁荣。市场在变,潮流在更新,顾客的需求也在逐级攀升,今天的成熟做法明天就有可能落伍。所以,这个变中求胜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及时清空那些过时、陈旧的思维与认知,为新生事物、革新制度或者创新思维的引入留出空间。而要想达到这种令自己的内存不断更新升级的境界,你就必须保有“空杯心态”。

当然,道理是很清楚,但真正付诸实施却并不容易。比方说,当你遭遇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时,你可能会习惯性地照搬照抄老套路,而没有意识到应该分析现实情况,找寻新的应对策略;或者当变革来临时,你也可能会拒绝直面现实,拒绝承担新形势所带来的新风险。我们非常理解,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变化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冲击了你接纳能力的“舒适地带”。此时,你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就会向你的大脑叫停,阻止你去适应新的状况。

好了,既然找到了症结就不难对症下药。当惯性和惰性冒头的时候,适时地给自己一个提醒吧。这样,你就会更容易放下过去,实现轻松转身。现在,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去倒空自己的那只杯子呢?

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要适时倒空自己杯子里的旧东西,不间断地学习新东西,不热衷于学习的人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者。

曾经有一位国际跨国公司的总裁来到中国分厂考察,考察结束之后,宴请中国分厂的全体中外高层管理者。但凡曾经在外企中担任过中高层管理职位的人都知道,不管你准备得如何充分,也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提问搞得手足无措,因此对于总裁的来访都是战战兢兢。即便是与总裁一起吃饭,气氛也很难轻松起来,因为也许只是一个小问题,都会给总裁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将直接关系到管理者在企业的升迁。

那天的气氛非常融洽,总裁巡视了一天,没有发现有什么重大问题,脸上一团祥和,与会者的心情也开始放松。宴会开始之前,照例,中国分厂的外籍总经理逐一介绍了在场的各位中方高层管理者的姓名、部门、职位、入厂时间,并将中方管理者的特长做了简要介绍。总裁边听边微微颌首,表示非常满意,等外籍总经理逐一介绍完了之后,便一起举杯喝酒开宴。放下酒杯,总裁说,听完总经理的介绍之后,觉得大家都是个中翘楚,感到很高兴,为了加深对大家的了解,下面大家边吃边谈,轮流谈一谈你们最近都看了什么书?有什么体会?不管什么书都可以。结果除了一位中方管理者之外,其余的人最近都没有读任何书。

总裁大感失望,于是他大谈了一通学习的重要性,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学习意愿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在场的管理者个个都无地自容,总经理也非常难堪,面上无光。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学习有什么用?学会怎样赚钱才有用。并常常举李嘉诚的例子来佐证这句话的权威性:李嘉诚只不过是小学毕业而已,不是照样成为世界华人首富?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不错,李嘉诚确实只上过小学,但是他的学习却并不是只局限于学校。电视上曾经播放过记者对李嘉诚的访问:你今天的成功究竟几分靠机会、几分靠努力?他说,在他当学徒的时候,不管工作多么辛苦多么劳累,他都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此每天都得到了些许提高,而看到不学习的同事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

许多在华时间长,积累了较多人事管理经验的外资企业往往不愿意招聘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去做管理者,他们宁愿招一些没有经验但是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愿意学习的新人来培养。这是因为不同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而人又都是有惰性的,一旦形成了某种管理习惯,再加上不主动学习,因此就难以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如果遇到的又是性格固执的人,那会更为令人头痛。所以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勉强改变那些已经形成某种不良管理习惯的管理者,不如重新培养没有什么经验的管理者,让他们直接按照本企业的要求去做。

学习,不仅仅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不断战胜自身惰性,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方法。

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卓越的企业,离不开公司内部员工不断学习的精神。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在学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决心和耐心,他们总能够抢在他人之前掌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