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一生信奉的传世智慧
2193800000028

第28章 做人智慧(11)

“还有多么温和的脾气!难道有谁见过他激动吗?”另一个信徒眼睛发光地低语。

“啊,这是多么的博学!”一个信徒用圣歌般的调子说,“他是第二个拉比!”

信徒们陷入了沉默,这时这位拉比慢慢地睁开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受伤害的表情看着他们。

“怎么没有人说说我的谦虚?”他责备说。

这则故事的名字就叫《谦虚的拉比》它嘲讽了一个毫不谦虚的拉比的愚蠢。

此外,法典还对自大的危险提出了警告:“金钱是自大的捷径,而自大是罪恶的捷径。”

不把内在显现给别人看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不自大,也是犹太民族处世技巧之一。

感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大者只会目空一切地对待着生活着的人和事,孰知你目空时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诚,你不真诚对人,只能落得孤家寡人。

53.万事从我做起

人最爱犯的错误是认识和观念错误,一旦观念不正确,就必然导致行为跟着错。

——智慧箴言

人人都希望有个好的家庭,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幸福;也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工作条件和拥有一个好的祖国。这样的话,我们便可以不怎么努力也可衣食无忧。可是,我们知道如何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好的工作条件和富裕的国家吗?我们羡慕那些显赫的家族,可我们必须知道,当他们的先辈创业时多半也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赢得了一片天地,而后继者也是勤耕不辍,兢兢业业,在先辈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绝不是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我们梦想着有个优雅舒适的工作空间,做着令人艳羡的白领或金领贵族,可是我们必须知道,这样的工作空间是靠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才有的。同样,我们希望自己降生在一个美丽富饶繁荣的国度,可是,正如肯尼迪说的那样:不要问你的国家能给予你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一个个体的奋斗与努力,一个国家又何来繁荣与富强呢?

总之,一个道理,一切都要从自己开始,善断好坏远远不够,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亲自动手。

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对别人的过失总是很敏感,而对自己却异常的宽容,有时甚至还为自己强词夺理,巧言辩护。人很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同事、朋友、上司、下属,却唯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中国有句俗话叫“正人先正己”,更告诫人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也”,先自我批评,管好自己,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犹太法典》中这样告诫犹太人:

“最值得依赖的朋友在镜子里,那就是你自己”。

“人们介意他人身上些微的皮肤病,却睁眼不见自己身上的重病”。

“人有两片耳一张嘴,就是要人凡事应多做少说”。

同时,《犹太法典》也这样来比喻领导者:

“身体从头开始”。

“没有船长的船,就如同没有舵,全然不知方向”。

“能以微笑回答别人非难的人,是领袖之才”。

人首先要要求自己,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路要真正自己去踩,才真正算走自己的路。自己不走,叫别人走,是毫无道理的;而踩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其实是替别人走路。

犹太人有着凡事从自己做起,善于自我反省,慎独自律的传统。作为上帝的“特选子民”,他们以信守合约,遵守法律著称于世。同样,在犹太人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他们从来都是以身作则,先自己作好表率,然后才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影响别人,而很少有自己都没有遵守却让别人遵守的情况。或许,遵守规章,履行契约,从我做起,这些只是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比较浅层次的表现。在内心的灵魂深处,犹太人有着可贵的“慎独”精神,也就是可贵的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总是去问自己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却很少去要求别人该怎样。

在公众面前受到社会的压力,遵守规范是比较容易的。而单居独处之时,外界压力完全消失,只剩下内心的良知抵御着蠢蠢欲动的恶念。唯有此时能把持得住自己,方算得上有道德根底的人,所以《塔木德》上有一句话,叫“在他人面前害羞的人,和在自己面前害羞的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所谓“罪感”和“耻感”的区别。

所谓“罪感”就是把罪之恶看作是由罪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无论何时何地,人知我知,犯罪就是为恶,就是一件应该激起愧疚之心的事情。

而所谓“耻感”,则把罪之恶看作某种取决于外界状态的属性,为人知者方为恶,不为人知则无所谓恶不恶。所以,犯罪者的愧疚或者忏悔,不是为了作恶本身,而是为了作恶竟然被人发现。这种“愧”是为了“出丑”而愧,“丑”要是不出来,何愧之有?这种“悔”是为了搞错时机而悔,要是正逢无人发现的机会,何悔之有?

很明显,在“罪感”支配下的个体行为要比在“耻感”支配下的行为,在遵守规范时有着更大的自愿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这在犹太人的行为中表现得是十分明显的。

犹太民族的大门始终敞开着,不能遵守上帝律法的人尽可以自己走出教门,何况连犹太共同体都长期处于某种“独居”状态,更不要说犹太人个体了,这样一个民族不能不要求其成员多多“慎独”,多多“知罪”。在拉比的教诲中,“独居闹市而不犯罪”,之所以能同“穷人拾遗不昧”和“富人暗中施舍十分之一的收入给穷人”同立为“神会夸奖的三件事”,其共同之处,尽在一个“独”字。犹太人的上帝所赞赏的“慎独”,其实正是犹太民族延存的基本要求。

犹太民族弘扬“慎独精神”,但绝不必意味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绝不提倡“独善其身”式的“隐士”,而是教导人们要和普罗大众生活在一起。

有个拉比,行为高洁,为人亲切而仁慈;对神虔敬,做事审慎,因此他理所当然成为受人景仰爱戴的人。

过了80岁后的某一天,他的身体的突然一下子开始变得虚弱了,并很快地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床边。

弟子到齐了之后,拉比却开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问道:

“老师为什么要哭呢?难道您有忘记读书的一天吗?有过因为疏忽而漏教学生的一天吗?有过没有行善的一天吗?您是这个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最笃敬神的人也是您;并且您对那像政治一样肮脏的世界从没有插过一次手,照理老师您没有任何哭的理由才是。”

拉比却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你向神祈祷了?你是否行善?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参加了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的拉比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一些不在犹太人共同体活动中露面的人,以使他们一起“参加一般人的生活”。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一般人的生活”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也不是指常人的其他感性生活,而是特指犹太民族的集体生活。

可见,犹太人“从我做起”的这种以自我为基点的人生观念,并不是与集体与别的个体相离移的,犹太人“从我做起”的意义在于提升了自己,却又影响感化了别人,这比单纯的要求别人要强得多。正如在犹太复国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犹太人不论贫富,地位悬殊,一律为着心中的以色列建国而积极努力,他们从没有想过要求别人为重建国家而做些什么,而只是想着我能为祖国的重建做些什么。正是这种先从自己做起的理念和精神升华了犹太民族的集体感和凝聚力,才使他们能够在四散各地的情况下紧密相联,并最终促成了以色列的再生。

感悟: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给予自己帮助。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我们总在想:要是有人帮我一把有多好!于是,我们老寄希望于别人,特别是自己的朋友。但实际上,朋友再好也仅仅是朋友,他的心里想什么你只能去揣测,而绝对不会受你的左右,而至于那些不曾相交的一般人,就更不别指望了。一般而言,人是有善心的,但是绝不是每个人都是菩萨。所以,自己不做事而寄希望于人,自己便是天生的寄生虫;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从自己开始,牢牢把握自己。

54.做自己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智慧箴言

犹太人,大多非常博学,知识领域非常广,堪称“杂学博士”。因此,犹太人在用餐时,谈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家常谈话,到娱乐、艺术、各地名胜古迹、动物、植物等天下大小趣闻趣事都纳入谈论之列。但是会影响到用餐时愉快气氛的话题绝对不谈,例如有关政治及有关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绝口不谈,因为这些话题往往会勾起犹太民族被迫害的痛苦回忆,而且又往往因为各人的看法不一致,引起争论,如此便破坏了乐融融的用餐气氛,另外猥亵的话题也是避而不谈的,这些都是为了在用餐时可以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犹太人在吃饭时务必要尽量放松心情,慢慢地吃,优哉游哉地谈些轻松愉快的事情,一切恼人的问题都暂时置诸脑后。

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周期,时好时坏,或是伤心——在失去友情、爱人或是自尊心的时候;或是焦虑——在恐怕受到伤害或是遭遇挫折的时候;或是愤怒——被人误解,被人得罪触怒,被人背叛的时候;或是内疚——对自己失望,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觉得自己无能的时候,等等。特别是人在盛怒之下,往往会失去理智,容易伤害他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与他人友好相处,保持自己的理智,从而使自己获得成功,享受快乐生活的要诀。

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是人格完善的一个标志。能够从精神上驾御自己的人,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回顾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观察他人的行为,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即我们心理上的感受,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动不动就暴跳如雷,表面上看似乎你颇具有权威,其实并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结果只能使别人憎恶你或者害怕你。

你可以采取一种延迟反应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不能容忍的事件,你感觉到将无法克制自己,怒火像海潮般涌来,正常的心境将遭受无可挽回的破坏,你就要爆发了!这时你不妨试着在心里默默地数数,从1数到12,然后再决定采取什么行动。这时,你会发现,你的怒气已经大大缓解,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恢复了理智,这时你可以考虑采取什么行动了。

当你觉得自己就要被恶劣糟糕的情绪所控制的时候,就念一遍先辈传下来的那句话:

弱者被情绪控制行为,

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

自负时,想想自己曾经是多么幼稚;

成功时,想想自己潜在的危机和面对的竞争对手;

志得意满,众人争捧,沾沾自喜时,想想自己那些失意孤寂的日子;

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那就试一试能否让自己变回少年;

想放纵自己的欲望时,想想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也控制不了,如果你成为自己恶劣情绪的俘虏,你又怎么能够控制即将开始的谈判局面?又怎么能够树立自己的权威,率领大家去实现你的计划?又怎么能够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死心塌地的和你一起去承担投资的风险?

做自己的主人,还要战胜各种诱惑。

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中,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美酒佳肴,比如金钱美女,比如歌舞厅夜总会,比如精彩的电视节目,比如麻将、扑克、钓鱼、溜冰、电子游戏、网上聊天……

现实生活就是由这无数个考验组成的,它们有的企图腐蚀消磨我们的意志,有的是想侵占我们的时间,有的是希望我们养成不良的习惯。

这些诱惑是性格的试金石。

有一个孩子问他的父亲:“爸爸,我长多大才能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父亲严肃地告诉孩子:“你永远也长不到随心所欲的年龄,因为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这样的事。”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在很久以前,世界本是安宁美好的乐园,有一天,天神交给潘多拉一个精美的盒子,叮嘱说:“你千万不要打开它!”潘多拉特别想知道盒子里面装了些什么,但是想到天神的嘱咐,她忍耐着,最后,她实在忍不住诱惑,把盒子打开了,结果,盒子里面装着的战争、瘟疫、罪恶……都飞了出来,安宁美好的乐园就此永远失去了。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健康美好,也可以让它变得丑恶,其中的关键就是看我们自己能否战胜自己,打败诱惑。

感悟:

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控制了你自己的情绪,打败了各种诱惑,你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你就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

这时,你会看见,成功就在你的面前。

55.学会忍耐

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天都会更新。因而,你昨天生气的细胞,已为今朝新的细胞所替代。酒足饭饱后所思考的内容,与饥肠辘辘时所考虑的也不一样。我仅仅在等你的细胞的更替。

——智慧箴言

犹太人在2000多年受迫害的历史中所积累的忍耐精神,绝不是没有用的他们在忍耐之中总结出求胜的犹太人成功秘诀。

“人类要变化。人类发生变化,社会也随之变革。社会变革了,犹太人也一定会复苏。”

这是犹太人在2000多年忍耐过程中产生的乐观主义情绪,也是从犹太历史中诞生的民族精神。

一般在生意交易中,犹太人会耐着性子,等待对方态度的改变。然而,当其知道不合算时,不用说3年,哪怕半年,犹太人也不会等下去的。

犹太人一旦决定在某项事业上投资(人力、物力),他会制定投资一个月后的、两个月后的和三个月后的三套计划。

一个月后,即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也丝毫不感到吃惊或动摇,仍一个劲地追加资本。

两个月后,实际情况仍不理想,便进一步追加资本。

问题是第三个月的实际情况。这时如果情况仍与计划不符,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证明将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会毅然决然地放弃这桩事业。放弃这桩事业,也就是放弃这以前的投资和努力。尽管如此,犹太人也泰然自若,生意虽然搞得不如意,但因为不留后患,不为一堆烂摊子而伤脑筋,这样反倒乐得自在。

换成日本人情况就不同了。

“好不容易才搞到这步田地,再苦一阵子就……”

“现在放弃的话,三个月的努力不就泡汤了吗?”

抱着留恋和犹豫的心情继续干下去。结果越陷越深,无力东山再起。

日本人常讲“桃三李四柿八年”啦,“达摩僧面壁九年”啦,“石上坐三年”啦等等,认为有耐心,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这根本无法与犹太人抗衡。忍受了2000多年迫害的苦难历程的犹太人,比起动不动就剖腹自杀的日本人,是一个更具有忍耐精神的民族。而他们只愿等待三个月。

感悟:

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不懂得去接受生活中的忍耐就难以获得人生的成攻,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如意,唯有在不利的条件下学会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