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门家训
2196300000008

第8章 颜之推家训(2)

名门家训析要: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单的、自闭的、不健全的。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结交朋友的重要性,帮助孩子结交到好朋友。

有人说: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只要看一看他周围朋友的品行,就清楚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吕公着曾经说过:“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在家里要有父母兄长的指导,在外边要有亲戚朋友的帮扶。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朋友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交朋友利弊并存,因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奉劝人们要善交朋友,同时交朋友时一定要谨慎。古人说:

“以利交友,利尽则散;以色交友,色衰则绝;以势交友,势倾则弱。”真正的朋友,是跨越身份、地位、权势的,是彼此心灵相印的。

俞伯牙从小对音乐极有天分,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时,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

“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声呢?于是他就问:

“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

“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

“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后,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 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

“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真正的朋友,应当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相互分享,能够愉快相处;真正的朋友应当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既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能指出对方的缺点,坦诚相待。假如友谊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就可以持续一生。因此,家长应当告诉孩子什么人是真正值得交往和寄托的朋友,将友谊的含义一点一点解释给孩子听。

成长链接:让孩子在友爱的环境下成长

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孩子如何择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既重师,又重友,把“朋友有信”视为人伦的重要内容,交友,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培根曾经说过: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鼓励孩子树立交往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细心的父母,假如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兴趣和特长,就会为他结识这方面的新朋友提供机会,从而让他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

托马斯·伯恩特说:

“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假如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家长要对他们的友谊予以肯定,并且在孩子和朋友的交往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 不能欺诈,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在交往中就应当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另外,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敏感区,因此在平时说话、开玩笑时应当注意尽量不要触及朋友心灵的“疮疤”。

另外,对于孩子的朋友,家长要热情欢迎他们来家做客。当孩子的朋友来家里时,父母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结交哪几类朋友呢?

交往的第一个朋友。孩子交往的第一个朋友往往是街坊邻居家的孩子,这往往能让孩子了解到交朋友是件有意思的事。对于这种玩伴,父母无须硬让他们在一起做游戏,只需要让他们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下玩就可以了。在孩子玩的时候,要鼓励他们做互帮互助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促进友情的健康发展。

异性朋友。早让孩子和异性朋友接触有利于他长大之后与异性交流和沟通起来更为方便、没有障碍,同时他也会对异性更加尊重。

男孩和女孩在幼年时期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4岁以后,孩子开始倾向于和同性朋友相处。父母应当想办法让孩子多和异性朋友接触,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双方家长最好不要提“定娃娃亲”这类的话,以免让孩子不知所措。

喜爱运动的朋友。运动能够使人增强体质、活力四射,经常参加运动的孩子性格开朗,能给周围的小伙伴以积极向上的影响。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多带孩子去游泳馆、体育馆等场所,让孩子多结交喜爱运动的朋友而不是成天躲在家里面看电视、打游戏等的朋友。

年龄稍大的朋友。孩子的堂哥堂姐或者是学校里面高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做孩子的好朋友,他们有更高的心智,在行为和言语上会给孩子树立榜样。因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发现其朋友的优势所在,让孩子以其为榜样,并积极地向他们学习。

对于和孩子交往的这些朋友,父母不应过于求全责备,也不能处处束缚,应当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让孩子乐在其中,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交往,多结交朋友,并且能够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信赖;同时还能够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促进孩子之间友谊的形成和巩固,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不徒高谈虚论——让孩子改掉夸夸其谈的习惯

高谈阔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这是鲁迅先生曾经讽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曾经极为盛行,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颜之推是如何看待这种高谈阔论、言不及义的行为呢?

对于那些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人,颜之推是深恶痛绝的。他一直主张为人要做实事,不能只知道高谈阔论,那样,不仅于事无益,还会逐渐毁了自己的前途,因此,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涉务篇》中这样教育他的子孙: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也就是说,有才学、有知识的人处世,最可贵的是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而不能只是高谈阔论,整天不是弹琴就是看书,白白耗费国君(国家)给你的俸禄和官位。

颜之推主张不论是帝王将相、圣贤高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勤奋学习,不可荒废,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因此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也就是说,为人要有务实的精神。因此,他主张除了要熟读儒家的《五经》之外,还应“涉百家之书”,而且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

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他严厉地批评了当时许多世族子弟饱食终日、不学无术、庸庸碌碌、夸夸其谈的作风,认为那些人“难可以应世经务”,做不出什么实效成绩来。

不只是那个时代的人喜好高谈阔论、攀比、夸夸其谈,这同样也是现代大多数孩子的一个通病。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喜欢向同伴 炫耀,自己住的房子如何豪华,自己坐的车如何高档,长期攀比的心理容易让孩子形成浮躁、虚荣、崇尚金钱的作风,并且喜欢空谈,而缺乏实干的能力。从颜之推的教育理念中,我们能够看出,教育孩子,要让他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这样才对他以后的安身立命有所帮助,而让孩子一味地自吹自擂,只能是毁了孩子的前程。

名门家训析要: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墨子门下有一位学生,名叫子禽,有一次子禽向墨子问道:“老师,您认为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

“你看看那些生活在水边的青蛙、癞蛤蟆还有那群逐臭不已的苍蝇,它们不分黑夜白昼,总是聒噪个不停,希望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吸引他人的注意。可是,就算它们叫得口干舌燥、嗓子生烟,也没有谁会去注意它们到底在叫些什么,人们对这些声音早已是充耳不闻了。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司晨的雄鸡,它只不过是在每天黎明到来时按时啼叫,然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听到了鸡叫,知道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于是纷纷开始新一天的劳作。把二者对比一下,你以为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准确把握说话的时机和火候,努力把话说到点子上,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收到预想的效果啊!”

听了墨子的这番教诲之后,子禽如梦方醒,恍然大悟。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平时接触的各类人群里,那些像癞蛤蟆、青蛙和苍蝇一样,不顾时间、地点与场合,整日喋喋不休、废话连篇的人还是为数不少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夸夸其谈,不要像青蛙和苍蝇等那样整日扯着惹人厌的嗓门儿高叫,而应该向司晨的雄鸡学习,顺应时势,尊重规律,恪尽职守,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成长链接:改变孩子夸耀的习惯,培养务实的作风

其实每位家长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能发现,身边有很多孩子都喜欢夸耀,比如,有的孩子经常向小朋友夸耀说自己有多少好玩的玩具,爸爸妈妈是多么富有,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夸海口,经常胡编乱造,说自己有什么英勇的行为,做过什么好事,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在孩子 身上出现的夸耀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制止和改正呢?

不要让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屈就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那样只能使孩子的虚荣心愈发膨胀,从而自我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这一方面,父母本身要看淡金钱、名誉、地位,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身居要职手握大权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要因为自己暂时处于顺境之中,就妄自尊大,得意忘形。

在别人面前尽量不夸孩子。有些家长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是多么优秀,多么聪明过人,而别人大都对此附和。长期听到这样的夸奖,孩子就会有些飘飘然,逐渐会养成爱慕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习惯,以为自己是最好的,其他人都比不上自己,久而久之就会目中无人,眼高手低,这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家长在夸奖和鼓励孩子的时候要适度,不要频繁地夸奖孩子,就算是夸奖也要采取中肯的态度,不能言过其实或者是用一些浮夸的语言。

在夸奖孩子努力的同时,还应当指出孩子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让他明白应永远进取的道理,让孩子力争取得更大的进步。

不要让孩子养成自夸的习惯。有些孩子喜欢自夸,甚至自夸起来无休无止,没边儿没沿儿,常常沉溺于这种虚幻的美好中不能自拔。

在教育这类孩子时,家长要采取主动提问的方式,可以问问孩子“你在哪方面比较优秀,能告诉我一下吗”等等。假如孩子一时语塞,家长就要趁机对孩子进行开导,让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学习,保持谦虚的好品格。

家长不仅要戒除孩子夸夸其谈的坏习气,还要培养孩子务实的精神,培养他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步走向成功。

居里夫人说过:

“在快捷方式上得来的东西绝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曾经有科学家指出:

“在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能支撑的高度。”画坛巨星达·芬奇在总结他的人生经历时说:

“基础是成功的根本,一旦有了坚实的基础,就可以在上面做出前所未有的创造。”着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说:“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脚踏实地、艰苦攀登。”要培养孩子脚踏实地的作风,就要让孩子戒骄戒躁,不能终日空谈而不付诸行动,应该从小处做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孩子一旦受到激励,很容易在头脑中编织自己的理想,但是只是空想而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枉然。因此,父母仅仅为孩子树立远大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孩子的务实精神,让孩子重视行动的力量,不懈地努力,即便遇到坎坷也要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最终把理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