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与伤痕干杯
2198100000012

第12章 一条奔腾而过的河(2)

日常生活里,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其过程可能是这样的:我们有个念头:“有这个可能不错”,于是我们对这事愈想愈积极——这就是一种肯定了。然后,我们决定,“我要它”,并愈想愈积极——这就是更多肯定。终于,我们配得上的容器充分扩大以后,我们行动,得到我们一直在想的这东西。

“消极”的肯定,也是如此。我们想要个东西,告诉自己说我们得不到它,说尽得不到它的理由,于是我们果真没得到它。我们“肯定”我们的容器不够大,装不进这新的欲求,于是它果真不够大。

感悟

如果你对于一件事,一个东西始终说自己“不配”那你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8.舒缓

太多人太忙了,甚至看不见哪一头是上策。看起来感觉起来都很忙碌,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做成多少事。他们的创意和智慧在忙碌中遗失了。

当代最出色的演员之一,汤姆·汉克斯(TomHanks)在电视上接受访问,回答一个问题时说:“多不一定就更好。”他试图传达的讯息是,忙碌会碍事。同时进行太多事,有太多计划或细节要照料,可能会使我们分心,无法发挥最佳的表现;当你的脑子装得太满时,就没有空间可以装新点子和创意。他说得对极了!

通常,在生意的关键时刻,做最佳选择所需要的只是片刻的沉思。不过,如果你太忙了,到处跑来跑去,慌慌张张的,你通常就会错过那珍贵重要的一刻。你会看到一团混乱,却看不见显而易见的答案。例如,我遇见一位房地产买家,专门搜购别人尝试重新翻修以后再高价售出但失败了的房地产。他告诉我,大部分情况的失败都是出于一个忙碌心灵太冲动的后果。“你瞧”,这位成功的商人指出他正在研究的一个案子。“这幢房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粉饰。我的前一任屋主就是想让它尽善尽美才破产的。这幢房子的确有许多问题,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他们慌慌张张地赶来赶去,根本看不见最显而易见的事。”

在某个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得到过这个讯息,表面上看起来表现出忙碌是一个美德。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无能为力。不过,当我们不再担心是否能够完成每件事;当我们不再表现出并告诉他人我们有多忙碌时,我们就比较能够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镇定下来,观看什么才是真正需要完成的。

不要再烦恼无法完成每一件事。你将会发现,当你给自己多一点的空间,不要那么匆忙时,许多好点子都会自动浮现。对我来说,事实证明是如此。我自己最好的点子都不是在我被忙碌淹没时出现的,而是在忙碌的空档,当我可以静静独处的时候,智慧才有机会浮现。就从今天开始,看看你是不是可以变得比较“悠闲”一点。结果一定会让你感到惊喜。

生活在大干世界上的人们,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对事物、问题的认识理解也不尽相同。

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菜根谭》中有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道路狭窄之处,应该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只要心中常有这种想法,那么人生就会快乐安详。此话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

感悟

成功的关键,就是排出一段完全不必做任何事情的时间。即使你每天只能腾出几分钟出来,不要将你的会议和约会重叠,或是撞期,看看你是否可以空出一点额外的时间,创造一些空间。

9.控制自己

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集力而行。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农夫和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缓慢前行。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迎着凉爽的雨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人生之旅前头就是机遇,希望正在前行的过程中和平常心—样能成大事。

面对带枪的强盗,反抗或立即逃跑必然是无济于事的。

一天深夜,卓别林带了一笔钱回家。在经过一段小路时树后突然闪出一个彪形大汉,拿着手枪逼他交出所有财物。

卓别林看着黑洞洞的枪口,装作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有点钱,可全是老板的,帮个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交待。”

强盗没有说话,但把他的帽子接了过去,“砰砰”地打了两枪。

卓别林又央求再朝他的裤脚打两枪,“这样不更逼真了,主人就不会不相信了。”

强盗不耐烦地拉起裤脚打了几枪。

卓别林又说:“请再朝衣襟上打几个洞吧。”

强盗骂着:“你这个胆小鬼,他妈的……”

强盗扣着扳机,但不见枪响。

卓别林一看,知道子弹没了,便飞也似地跑了。

感悟

情绪是自己的,控制好它,会为带来无穷益处。

10.狮子的哲学

你是狮子,你就要选择好你的对手,对于老鼠的挑战,你要懂得放弃比赛。

有一次,一只鼬鼠向狮子挑战,要同它决一雌雄。狮子果断地拒绝了。“怎么,”鼬鼠说,“你害怕吗?”

“非常害怕,”狮子说,“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与一个不是同一重量级的人争执不休,就会浪费自己的很多资源,降低人们对你的期望,并无意中提升了对方的层面。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

感悟

威廉·詹姆斯说过:“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牺牲上。

11.相互之间

自我欣赏的结果,必然是自我封闭。给别人一条路,也等于给自己一条路;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等于给自己一个机会。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的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

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说:“吃一个包子。”卖被子的说:“盖上条被子。”

又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又说:“再吃个包子。”卖被子的也说:“再盖上条被子。”

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到最后,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

人若敬我,我便敬人;人若爱我,我便爱人;人若求我,我便求人;人若予我,我便于人。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所奉行的,就正是这样一种人生哲学。

有句歌词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谁先献出一点爱。第一个人献出的爱,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爱。

感悟

上帝只管进入天堂的人,地球上的人要互相帮助,爱才会充满人间。

12.心中的贼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友善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歹心,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加小心。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当作证据。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具体归纳一下猜疑的不良后果: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态度,正像上面引用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对邻人之父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失去公正的态度。

猜疑危及国家安全,历史告诉我们,君臣相互猜疑则天下就会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向被认为能选贤任能、精明能干,但也有一定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出将入相,茕茕孑立。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之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不利局面。

猜疑又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头来自讨苦吃。

信人者不疑人,疑人者不信人。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貌似无端,实在有端,猜疑源于偏狭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的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古人曰:“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你对别人不放心,别人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时时提防,处处疑心,还会有知心朋友吗?

感悟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猜疑是一块为人处世的拌脚石,应将它尽早从心中抛开。

13.学会珍惜

漫漫人生,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把宝石当石子一样仍掉。

在出现《一千零一夜》这本书的地方,也出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一位巴格达商人在空旷无人的山路上行走,这时,他听到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请你弯下腰来,在路边拣起几个石子,那么明天早晨,你将因此得到欢乐。”商人当然不信石子会给他带来欢乐,但他还是弯下腰去,在路边拣了几个石子,然后装入衣袋,继续赶路。第二天早晨,商人想着衣袋里还有石子,就掏出来看。当他掏出第一粒石子时,商人一下愣了——原来那不是石子,而是钻石!商人又慌着去掏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一颗颗,都是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

一下得到好几颗宝石,这位商人当然很高兴;同时,他也很后悔——我怎么不多拣几个石子呢?多拣几个石子,不又多得到几颗宝石!

所谓知识,就是我们平常看去不中用的石子;而所谓学习,就是我们去拣起这些石子。我们一旦拣起这些石子,那么这些石子,最终也会变成宝石。时间越长,它越会光芒四射,我们年龄越老,也越会感到它的珍贵。

刚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背乘法口诀,让我们从一一得一,背到九九八十一。让我们念啊、背啊、唱啊……那情景,在当时我们幼小的心里,何止是拣石子,实在比拣石子还要乏味!

然而,老师的督促和教诲,使我们最终还是拣起了这粒石子。而正是这粒石子,我们上学时时时会用它,工作中处处会用它,即使将来退了休,恐怕仍会天天用到它——就这么一粒石子,竟使我们终生受益!而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东西,不就是一颗璀璨的宝石?

知识、技能、学问,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宝石。虽是宝石,我们却在不断地放弃。之所以放弃,就因为起初总将它看成石子——既为石子,何必拣起?殊不知就像那位巴格达商人,放弃了石子,也丢掉了宝石;而当我们回过头意识到这一点时,结果也像那位巴格达商人,剩下的只有后悔。这方面的后悔,我们每个人都不止一两次、问题是,明白这些道理,也因此后悔过多次,可一到学习,仍打点不起精神,一曰没时间,二曰没精力。麻将桌前面通宵达旦,哪里有时间?酩酊大醉乐此不疲,哪里还有精力?如果说我们现在后悔还能来得及,那么今后后悔,恐怕会后悔不及。

感悟

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才感叹,此类事情经常在生活中出现,是拥有得太多,还是我们太平凡?生活之舟负担不了太多的后悔。

14.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有一天,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呈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不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我们往往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按照别人的生活方式走下去,孰不知,有时稍作改变,会发现一片惊奇的天空,许多发明创造也因此而产生。

因为惟有头脑清楚的人,能在惊涛骇浪中平衡地驾驶船只的人,才是社会所愿负以重任、委以大事的人。

感悟

只有不墨成规的想法亦可能有新的发现。

15.此路不通

不要硬逼着自己去选择,有时成功不了,放弃反而是另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