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2198600000003

第3章 相由心生,看人先看面(2)

人们常用吐字清晰、口齿伶俐来形容一个人的嘴上功夫,说他口才好,能言善辩,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凡是嘴上功夫好的人,不论是知识水平高的或是低的,一般来说,思维都相当敏捷,而且人很机灵,一点也不显呆板和笨拙。在人际关系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人要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是人际关系处得不好的,这是因为他们倚仗自己的口齿伶俐,总是处处抢先出风头,而对别人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自己不在理上,也要争个天昏地暗。这种为人态度当然不会受人欢迎,人际关系处不好也是很正常的。而另外一种则完全不同,他们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并努力朝着这一方面做。这种人多比较圆滑,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口齿伶俐和能言善辩来化解各种矛盾,促使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谐。

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在与人交谈中,如果其中有人嘴唇的两端稍稍有些向后,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其他人的谈话。

嘴角稍稍有些向上,这种人看起来很机灵或是活泼,而实际上他们的性格大多也是比较外向的,心胸比较宽阔,比较豁达,与人能够很好地相处,不固执。

在与人交谈时,用上牙齿咬住下嘴唇,或是用下牙齿咬住上嘴唇以及双唇紧闭,这多表示一个人正用心地听另外一个人的讲话,他可能是在心里仔细地分析对方所说的话,也可能是在认真地反省自己。

口齿不清、说话比较迟钝的人,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一种人是不仅在说话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在其他方面表现也是相当平庸的,这样的人若想获得很大的成就,可谓是不易。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语言表达不精彩,而且也不经常表达自己,但一旦表达,肯定会有不凡的见解,这说明这个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较出众的才能。

说话时用手掩嘴,说明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和保守,经常害羞,不会将自己轻易地或过多地呈现在他人面前。用手掩嘴这个动作另外一个意思,还表明可能是自己做错了某一件事情,而进行自我掩饰,张嘴伸舌头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表示后悔。

在关键时刻,将嘴抿成“一”字形的人,其性格多比较坚强,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韧性。这样的人对某一件事情,一旦自己决定要做,不管其中要付出多少艰辛,大都会非常出色和完满地完成。

由此可看,要学会看人,就一定要善于看他嘴的变化,把握嘴所反映出来的心理信息。

5.下巴——性格的细腻反应

下巴位于面部的最下方,与眼睛这扇心灵的窗口距离最远,往往容易被遗忘。其实下巴隐藏着性格的细腻反应。

下巴的动作虽然极为细腻,但却能左右他人的印象。站在镜子前,将下巴抬高或缩起,会产生不同的判别印象,下巴抬高时,胸部及腹部都会突出,有骄恃、自大的样子;反之将下巴缩起,稍似驼背,个性上显得很懦弱、气馁,若此时观察对方,将会发现其眼球向上翻滚,仿佛怀疑心重。

我们可从各种场合注意对方下巴的角度。

第一,下巴抬高,此人十分骄傲,优越感、自尊心强,常带否定性的眼光或敌意。

第二,下巴缩起,此人仔细,疑心病很重,容易封闭自己,不易相信他人。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看出,人的个性在下巴上有一定的反映。下面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当然不能单独看下巴,还要把下巴作为下颚的主宰而观察整个下颚。下颚就人类或动物而言,乃担任发声或咀嚼的器官,从外形上看来,男性多带有稍许棱角的下颚与颧骨。实际上,下颚形态的男女差别具有相当的决定性,所以,男人不论如何改装成女人,其下颚也无法蒙骗人们的眼睛。而且,下颚也决定了声音的性质。譬如:电视、电影的幕后配音者,何人担任哪一角色的配音工作,据说也是取决于下颚的形态。

与生俱来的下颚形态,乃是用以推测某人的一般倾向之手段,譬如:“拥有意志坚强的下颚者”或是“尖细的下颚表示神经质”之类。为探讨对方现在想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时,单凭看下颚的外观形状是不够的。唯有留意下颚的动作,才能透彻地解读身体言语。

提及下颚的动作,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即是“突出”、“收缩”的动作。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一般人便会做出“伸长下颚”的动作;除了此种由于肉体上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姿态以外,“突出下颚”的动作,一般而言,不论男女,均属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可视为一种想表示“扑向前去狠揍一顿”意图的动作。迪斯蒙得·摩里斯曾经说明“突出的部位,表示带有意图侵略对方势力范围的性格”。下颚的突出亦是如此,乃是用来作为自我主张的工具。因此,突出的程度越大,则其自我主张的程度也就越高。譬如:“颐指气使”之类的表现,采取此种动作,也是自认对方属下辈或自己很明显地站在优势地位,且很有把握自我主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身体语言。外国人在发怒时,经常将下颚伸向前方,这也可以视为想将其愤怒情感扔向对方的一种攻击欲求的表现。

另外,下颚突出不明显的男性,乃是欠缺自我主张之人,此种说法也是源自同一个论点。

像此种由下颚的突出以表现的自我主张,利用不同形状而表现出来者,即是“络腮胡”。胡子也是使下颚更加突出,以表现自我主张的象征。在我们身边想必也有不少蓄留胡须的人,但是一旦跟他深入交往,很意外地可以发现这种人多半属于懦弱、缺乏个性的人。此种类型的人,即是想将他在语言、态度上不能表现自我主张的部分,用蓄胡须的行为得到补偿。

前面讲到外国人愤怒时,往往做出将下巴伸前的动作,但东方人恰与之相反,而以缩下巴者居多,此或许是由于国情不同所致,较之西方人的表露攻击欲,东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待敌之不备。西方谚语说“缩下巴的人最为阴险”,所以,当东方人愤怒时,便会无所不用其极。由于攻击欲内藏之故,表现身体言语的下颚动作,因而也就不采取突出的形态。乍看之下,十分恭顺似的,其实内心却潜藏着极为复杂的情绪。由此种地方也可以看出东方人特有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

除了此种下颚本身的动作之外,尚有利用手之类接触下颚的动作。

从身体学的观点来讲,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经常去摸弄他的下颚,就表示这个人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这时他可能丧失自信、不安、感到孤独,只有通过接触肉体来安慰自己。

能看出这一点,对我们学会看人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6.表情——内心活动的镜子

表情是内心活动的写照,这是常识。通过对别人表情的观察,我们无疑能窥探其心灵的律动,把握其情绪的变化,了解其行为的心理根源。表情是我们观察他人的显示器。

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情是最能反映心理情绪的表面化动作。中国传统相学中有相面之说,虽不能尽信,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他人的面部表情上来判断和推测一个人的心理和性格。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拜亚,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一些人表现愤怒、恐怖、诱惑、无动于衷、幸福、悲伤等6种表情,再将录制后的录像带放映给许多人看,请观众猜何种表情代表何种感情。其结果是,观看录像带的这些人,对此6种表情,猜对者平均不到两种。可见,表演者即使有意摆出愤怒的表情,也会让观众以为是悲伤的感情。

从这个事例上看,虽然表情对揭示性格有很大程度上的可取性,表情相对于语言更能传递一个人的内心动向,但要具备在瞬间勘破人心的能力,看似简单,实属不易。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学会了掩饰内心真实情感的手段,这种手法在现代商业谈判中屡见不鲜,洽谈业务的双方,一方明明在很高兴地倾听对方的陈述,且不时点头示意,似乎很想与对方交易,对方也因此对这笔生意充满信心,没想到对方最后却表示:“我明白了,谢谢你,让我考虑一下再说吧。”这无疑给陈述方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所以,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没有经过相当程度的对人们内心活动的研究,是不太容易探视出人心的真面目的。

俗语说“眼睛比嘴巴更会说话”,单凭眼睛的动态就大致可推测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想要抓住一个人性格的主要特征,那就必须以眼睛为中心,仔细观察全面的表情才行。

以下就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性格的诀窍。在几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

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脸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龄、性别、种族烙印,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其人的当时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关注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如下这些“脸语”是比较容易读懂的:蹙眉皱额表示关怀、专注、不满、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绪;双眉上扬、双目张大,可能是表现惊奇、惊讶的神情;皱鼻,一般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等。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展开;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表情的产生是脸部所有器官有机反应的综合,就连小小的眉也暗藏深机。

眉——有心理学家研究,眉毛可有近20多种动态,分别表示不同感情。汉语中常用词语有:“柳眉倒竖”(发怒),“横眉冷对”(轻蔑、敌意),“挤眉弄眼”(戏谑),“低眉顺眼”(顺从)。宋代词人周邦彦有一句词:“一段伤春,都在眉间。”这是因为一个人眉间的肌肉皱纹较为典型地体现出他的焦虑和忧郁,即眉头紧锁,而一旦眉间放开、舒展,则是心情变得轻松明朗的标志。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情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感情,然后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表情的动作上,能够一眼洞察别人的内心动机,春秋时期的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高手”。

梁惠王雄心勃勃,广招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因此,梁惠王连连召见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前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哪里是这样,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以此言问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也就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之能。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秘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

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谋略上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了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就无法存在,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魏政权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魏政权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魏政权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在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看似冒险之局,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时,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