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220900000011

第11章 不以贵贱之分待人

平等:人与人并无不同

佛家认为,所谓平等,就是一如,无二如,是如来的五智之一。佛陀曾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做佛。“在佛陀的眼里,众生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仅人与人比较如此,就是人和动物也一样。

第十节不以贵贱之分待人

佛门箴言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智慧解读

佛教所说的平等,不是局部的,乃是全面的平等,不单说人与人平等,佛与佛平等,人与佛、人与动物、人与天神鬼狱都是平等。不单说有情平等,一切心法、一切色法、心法与色法、因法与果法,无不平等。

修行法门

什么是平等?平等便是无差别。在佛教创立的初期,就体现出了佛教的平等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佛教中的“佛”并非“神”,而是人,并且佛陀当初在证悟真理时,第一句宣言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由于因果业报的千差万别,在智愚美丑、贫富贵贱上有所不同,但论及全众生的本体自性,并无二致。这就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

有一幅漫画,画面一上两只同样的小狗,在两块不同的哈哈镜前照了镜子,一只狗在镜子里显得很高大,一只显得很矮小。画面二中,那个显得矮小的狗见了显得高大的狗时,就低声下气,非常卑微的样子,而另外一只狗却趾高气扬、昂首挺胸很骄傲的样子。

这幅漫画讽刺的正是人们内心滋生出的高低贵贱观念,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心理误区,真实的狗是不知道高低贵贱的。只有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境遇中,似乎觉得人被分成了等级,有人就是高高在上的“高贵者”,有人就是位置低下的“卑贱人”。正是人们心存这种贵贱的观念,才会在“高贵”与“卑贱”中不停转换角色,因“高贵”而洋洋自得,因“卑贱”而痛苦委靡,让生活陷入无尽的烦恼之中。

要想摆脱这无尽的烦恼,你需要摒弃待人的贵贱之分,正如佛法之所以高深,就在于其可以摒弃一切门户之见,认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倡导众生平等的思想。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是没有资格出家当和尚的。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禅师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差异,无贫富贵贱之分。只有我们不以贵贱之分待人,自然就能在面对他人的崇拜或嘲笑之时冷静处之,生活也就少了许多烦恼和苦痛。

有人说:“世间上没有完全平等的事情。”诚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难达成,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观念。世间大小尊卑岂有一定的标准?我们唯有摒除成见,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纳,才能和平相处,共享安乐,也才能真正领悟佛法中“众生平等”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