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221400000023

第23章 开创盛唐帝国的君主李世民

第23章 开创盛唐帝国的君主李世民

李世民(公元599—公元649年),即唐太宗,626—649年在位。本是李渊次子,玄武门兵

变后

,即帝位。在位期间以“隋亡为鉴”,较能任贤纳谏,社会经济经发展较快,被旧史家誉为

“贞观之治”。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随父起兵西伐东征

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李世民出生在陕西武功,其父李渊希望孩子长

大以后能“济世安民”,故取名“世民”。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

李渊在太原竖起反隋大旗。他把三万部队分作两部,一部由长子李建成统领,一部由李世民

统领,自太原出发,沿汾水而下,渡过黄河,直扑长安。李世民的部下很快发展到13万人

。次年,炀帝在扬州由于兵变被杀害,李渊废杨侑帝自立,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

唐建国后,李世民以秦王身份,统众讨伐盘踞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经过两次激

烈大战,唐朝付出巨大代价,才把这一割据政权消灭。

但此后不久,东方形势大变,唐帝国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起来。大业十四年(618年)

十一月,李世民率众踏着坚冰渡过黄河,

进屯柏壁(山西新绛境),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相持。至次年四月,宋金刚粮尽撤退,李

世民全力出击。至介休,双方大战,宋金刚大败,与刘武周逃入突厥。李世民收复太原,唐

帝国转危为安。后来刘武同、宋金刚都被突厥处死。

消灭刘武周后,唐帝国将兵锋指向东方的郑国。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统帅各路

大军进攻东都,河南郡县相继降服,洛阳处在包围中。

621年(武

德四年)五月,李世民利用窦建德召见群臣的间隙,发动猛烈进攻。窦建德战败被俘,被牵

至洛阳城下。王世充绝望了,只好开门投降。李世民大军进入洛阳。

七月,李世民凯旋回京。李渊下令将窦建德和其他农民军领袖绑赴刑场杀头,同时下令

窦建德的部将限期到长安报到。

窦建德的部属刘黑闼纠集100多人,突然占领漳南县城(今河北故城),窦建德散在各地的

属纷纷响应。半年中,全部占领原来的领土。李渊无奈,再派李世民前去镇压。经过激烈战

斗,刘黑闼失败,进入突厥。但李世民撤军以后,刘黑闼依靠突厥的力量又打回老家来,并

且再度占领原来的地盘。最后李渊改派太子李建成前往镇压。李建成采纳谋士魏征的建议,

将俘虏全部释放,很快瓦解了刘黑闼的军队。刘黑闼向北逃窜,行至饶阳,被部下诱骗捕获

,送进唐营杀掉。

到了627年(武德七年),各地的割据势力都逐个消灭,全国的大统一又实现了。

玄武兵变得太子位

全国实现了统一,但唐皇室内却酝酿着一场尖锐的斗争。

李世民同母兄弟四人,长兄建成即太子;李世民行二,封秦王;三弟玄霸,少年早死;

四弟元吉,封齐王。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进攻长安的先锋,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

主帅,因此很受父亲的喜爱。但李世民进入东都后,他采取的许多重大措施未能全按李渊的

意旨。尤其是他把王世充和窦建德的部属纳入自己的麾下,使他的实力威望大大提高,引起

李渊的不快和疑虑。

太子李建成的亲信魏征等人劝建成早早下手,除掉李世民。李建成采取了两个方面的

措施:一是利用太子地位,积极扩大实力,培养亲信;二是挖秦王的墙角,对秦王的幕僚能

拉则拉,不能拉就铲除。把秦王府的一班人予以瓦解,然后再除去秦王。

626年(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清晨,太白星再次越过了正空。太史令傅奕奏称:“太白星出

现在天空秦的分

野,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借机对李世民进行试探,把这个奏报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乘机把

建成、元吉如何淫乱后宫,如何搞阴谋诡计,全部揭开了底。李渊大惊,通知李世民:“明

天命人审讯,你可早来参见。”张嫣婕妤探知此

事,立即派人通知了建成。

六月四日,建成得知皇帝要审问他淫乱后宫,谋害秦王的事,和元吉商量对策。元吉主

张集结士兵,托病不朝,观察动静。建成深信李渊站在自己一边,主张一同入朝,自问消息

。行至离玄武门不远的临湖殿,发现守门士兵不是原来人马,而是全副武装的秦府人马。两

人拨马回头,李世民尾随在后。元吉准备射杀李世民,但仓皇之中按上箭再三拉不开弓弦。

李世民一箭射去,将建成射死。元吉被部下射落马下。这时李世民的马却失去了控制,奔入

丛林。李世民被树枝所阻,坠下马来。元吉夺弓,想掐死世民,尉迟敬德大喝一声,跨下马

来。元吉自知不是敬德的对手,拨脚回奔,被敬德追击射死。

玄武门兵变后,李渊眼看着建成、元吉死了,其儿孙也被杀死,也无可奈何。

李渊深知如不让位,父子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因此他立即下诏,军国大事一律由秦王

处理。接着他指示宰臣:“朕应该再升‘一等’,加位太上皇!”这年八月,正式传位给李

世民。从此唐帝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清静”治国贞观之治

626年8月,李民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初年,农民战争刚刚

结束,中央政府对各地区的统治还不稳固,加之连年灾荒,生产萧条,人口流动,许多农民

军的头目还潜在民间,如何避免人民起来暴动,仍然是当务之急,这就牵涉到对人民的看法

问题。

李世民君臣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朝对人民“动之也”。怎样避免人民起来造反呢

?那就要“静之”。李世民君臣反复强调“静之则安,动之则乱。”

贞观六年(632年),有些臣僚以为如今功成业就,天下太平,应该率领百官封告泰

山。李世民先是反对,在大臣的反复要求下,他也心动起来,但最后由于魏征的坚决反对,

就没有去封禅。

李世民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他选拔人才的总原则是:“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

咸尽其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计较人才来源于何种政治集团。不计较恩怨亲疏。

不计较出身和经历。善于用人之长,不求全责备。

注意官员品德,防止佞臣得逞。

李世民不仅注意选拔人才,又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主,也能随时用隋亡的教训来提醒自

己。他对大臣们说,国君事有不当,务必畅所欲言。

在他身边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是魏征要求李世民时刻不

忘的座右铭。凡是居安思危,影响善始克终的言行,魏征总是尽力谏止。

法律是一切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保障。这就是唐太宗所谓“国家纲幻,惟赏与罚。”

谁执行制度,遵循礼教,卓有成效,就按法赏赐;谁违反制度、超越礼教,就据法制裁。

李世民即位后,根据武德时期的法律,删繁就简,将刑罚变重为轻,重新整理成新律。

到其子李治统治时代,又加以详尽解释,就是流传到今天的《唐律疏义》。这是流传至今我

国最古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是此后两朝制定法律的蓝本。

李世民开创了后代所谓“九卿议罪”的先例。

由于李世民执行“赏不避仇敌,罚不庇亲戚”的原则,那些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不得

不收敛手脚,不敢过分欺压佃民。曾经在贞观六年皇帝的宴会上口骂国舅,拳打五爷的尉迟

敬德,后来也关起大门,修饰楼台,弄些歌儿舞女,静享清福。

突厥是北方强大的游牧汗国。李世民即位后,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大军十万,直抵长安外

围,京师戒严。李世民严阵以待,迫使他在渭水便桥订立盟约。唐朝赠送大量财物,颉利才

撤回塞外。

贞观三年,李世民派李靖

、李(责力)

率大军出讨。次年,突厥全面崩溃,颉利可汗被俘,突厥终于灭亡。突厥亡后,李世

民妥善安置降民,提拔突厥贵族到唐朝做官,医治战争创伤。

突厥亡后,北方各族君长来到长安,一齐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说:“我做

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事务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高呼万岁。从此以后,李世民又成为北

方少数民族的“天可汗”。凡发布命令,都以“天可汗”的名义下达。

李世民对突厥的妥善处理,大大加强周边各民族的向心力。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李世民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对归附或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设置羁縻州府。

大力推行和亲政策。

开驿路,通互市场,接纳客使,兼收并蓄。

李世民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为之“感恩戴德”。641年,突厥首领阿史那思

摩奉命率部渡河,移居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他上表说:“臣受唐家恩德,愿子子孙

孙作唐家一犬,守吠北方门户。”649年,李世民去世,松赞干布来信说:“先皇晏驾

,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者,我帅兵赴难”。大唐

帝国开明君主

李世民晚年,由于隋亡印象愈来愈淡薄,国家经济复苏,人民安乐。李世民便开始下令

大肆修建宫殿,对臣子的“忠言逆耳”渐渐不能忍耐,心胸开始变窄,刚强傲慢的性格日益

暴露。贞观十九年(645年)大举入侵高丽,最后由于天冷粮绝,被迫撤回,出征高丽回宫

后,身上长了个痈。647年又得了风病,病情加重。649年,听说印度僧人会配长生

药,他信以为真,服药以后,拉痢不止。五月,逐渐不能支持。这个大唐帝国的皇帝,各族

人民的“天可汗”与世长辞了,终年53岁。

唐太宗李世民利用农民战争开拓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昌盛的大唐帝国。他的许多政策措

施为后代的帝王所继承;他的许多作为,为后代人所称道;他的许多见解,甚至到今天还有

鉴意义;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关系;他的开阔的胸怀,泱泱大

国的风度,为他的子孙们作出了榜样,有利于使大唐帝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他是我

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