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半部论语治企业
221700000037

第37章

第六章第3节 处事多思也不尽善

季文子做事总是反复考虑以后才施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孔子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反复考虑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当机立断反而更容易取胜。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塑胶花热在欧美市场逐渐兴起,每家每户以有塑胶花为时尚。这让李嘉诚看到了商机。他当机立断,丢下其他生意,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胶花,他的“长江塑胶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工厂,他也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60年代后期,虽然塑胶花热并没有过去,但李嘉诚预感到塑胶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立即退出塑胶花业,重操玩具等行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塑胶花行业危机。

6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地价一路飙升,李嘉诚认为地产业将迎来发展良机。于是他就迅速投资购买大量土地。

最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5月,香港政府为兴建中区的地铁中环和金钟站地面建筑而举行了公开招标,各大财团为争夺这块黄金地段的兴建权展开了激烈竞争。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背靠香港政府,素有“地产皇帝”之称。最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了它,开了华资吞并英资的先河,被人们称之为“小蛇吞大象。”

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开始疯狂。李嘉诚迅速投资入市,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

1978年,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另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果断出手,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他遂出任该公司的董事。

紧接着李嘉诚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博的股票。1980年11月,通过整整一年不间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拥有超过40%的和记黄埔股权。1981年1月1日,他正式出任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一举成为香港首富。

李嘉诚能成功,其灵活的经营与决策起了决定作用:反应敏锐,处事果断;能进则进,不时则退。也是因为李嘉诚的处事果断,在香港及亚洲经济界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处事果决,当机立断。军事家在战斗中果敢明断就能把握战机;企业家在商战中果敢明断就能无往不利。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定,良好的机遇一旦错过,时不再来,岂不悔之晚矣?企业、金融行业的生意人也是一样,犹豫心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一旦失机,全部计划就只能搁浅作罢。

众所周之的重庆力帆老总尹明善和力帆足球俱乐部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判断。

重庆力帆刚刚站稳脚跟,与竞争对手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但这个时候,尹明善却要涉足足球事业,很多人都持反对态度。力帆上下不赞同的理由很多:重庆足球基础薄弱;全国所有的足球俱乐部都在亏损;要拿出近9000万元资金投入到足球俱乐部,对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尹明善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相信足球俱乐部能够为公司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价值。他力排众议,最终买下了重庆寰岛红岩俱乐部。事实证明了尹明善的决断是正确的。足球俱乐部没有让尹明善失望。在重庆力帆还没有正式接手球队时,媒体就开始铺天盖地地报道,力帆的名声一下子大了很多,“八年寒窗无人问,力帆一球天下闻”,正是对此最佳的写照。

随着声名鹊起,足球俱乐部为力帆带来了第一笔生意。乌拉圭一位华侨认定力帆是大企业,非要买力帆的摩托车。紧跟着又带了第二笔。广东惠州的麦科特集团是尹明善争取三年而未成功的客户,后来却主动要求订货,原因很简单:“能搞足球,力帆长大了!”

2000年11月12日,重庆力帆队以总比分4∶2击败北京国安,赢得足协杯冠军。力帆的名声更响了,足球俱乐部为力帆集团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使产品订单一下子增加了40%。

在尹明善的一生中,这种果断决断,有过很多次。在尹明善眼里,判断力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他说自己经常看经济方面的报纸、杂志、书籍,看电视里的经济栏目,由此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培养判断力。而且,他始终坚持这样一点:有了判断,还必须果断。“做一件事,有55%的可行性就干!等到你论证来比较去,即使有80%的把握你也会失去机会。”

果断决策是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尽管我们时常听到要三思而后行,决策要慎重,但我们必须明白,管理者应该明白,好的机遇大部分需要你当机立断,否则机遇就会在反反复复思考的过程中溜走。

并且反复思考也并不能阻止错误。众所周知,决策是在对自身主观状况和外界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据此分析结果做出行动的决定。犹豫心理往往是在马上要行动的关键时候出现,使生意人改变决策或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等到再一次确认原决策正确,应该实施的时候,外因或内因已经起了变化,所决策的内容已不能再正常进行了。由此可见,反复思考有时恰恰是错误决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