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半部论语治企业
221700000049

第49章

第八章第4节 谁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敏而好学”强调的是学习的“速度”,学习要快;“不耻下问”强调的是学习的心态,姿态要低。不管管理者已经掌握的学问有多丰富,都需要有迅速地学习新知识,这是因为市场和商业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不管管理者职位有多高,都应该始终抱有一颗向别人学习的谦虚之心,因为任何人都有擅长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有一位企业家,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没有一技之长。“身无长技”反而给了他最大的“特长”,那就是有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比如,对这些年飞快更新换代的计算机,显然不如小青年掌握的快,有什么不懂的,他会很虚心的向员工求教,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

并不是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到这位哲学出身的老板的谦虚,管理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不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不能虚心听取比自己职务低的人的不同意见,甚至觉得自己的地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

有一位知名民营企业的老板,高薪聘请了一位“海归”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可是后来却辞退了这位“海归”,主要原因是老板注意到这位“海归”管理者平时在企业里面连与同事打招呼寒暄都不会。老板就担心取来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好,那么以后怎样与其他同事合作呢?

其实,这位“海归”怎么会连最简单的与人打招呼都不会呢?可能他只是遇到老板才会主动热情,我们在企业中不难发现这种现象,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里面是不主动与比人打招呼的,他们会错误地觉得主动与下属打招呼是种有失身份的象征。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几乎一无所知。”这正是一种谦虚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质。在学习两字面前,任何人都是老师,同时任何人都是老师。管理者一定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放下架子,完全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向比自己的知识更渊博的人学习。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曾经报道了一个少年创业成功的案例,主人公名叫卡梅隆。1994年,卡梅隆只有9岁,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通过替父母向他们的好友发送节日聚邀请,他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一笔小小的酬金。11岁那年,他通过销售问候卡片积蓄了数千美元,并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欢乐与眼泪”。

12岁时,他花100美元购得妹妹积攒的全套30个“豆豆娃”,并将这些娃娃通过eBay网站销售,从中获得了十倍收益。他从中发现了商机,立即批量购进“豆豆娃”,通过“电子港湾”和“欢乐与眼泪”进行网络销售。这使他不到一年时间里,就积蓄了5万美元。

随后他用这笔钱作为本金,创办能为客户保密个人信息的MyEZMail邮件服务系统。两年后,该系统每月盈利3000美元。1997年,他与另外两个年轻人合伙,创办Surfingpries网络广告公司,获取巨额利润。约翰逊说:“高中毕业前,我的资产已超过100万美元。”

当别人询问他成功的原因是,他的回答是:学习,每时每刻都要准备学习。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都有比自己强的地方,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势,将这些长处和优势复制到自己身上,自己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他的成功并不仅仅依靠机遇和商业头脑,更在于他的学习能力。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管理者要学会向下属请教,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下属就有可能熟悉,那下属就是自己的老师。日本有句成语说“问是一时之耻,不问是一世之耻”,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怕一时之耻而不向别人请教,那么一辈子都因无法搞懂这个问题而蒙羞。管理者如能做到不耻下问,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能博得下属的信任感和好感,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