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222100000022

第22章 掩藏动机迷惑别人 (2)

第3章第3节掩藏动机迷惑别人 (2)

在特定的环境中,缄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不过,不同的缄默方式有不同的作用,运用

时必须恰到好处:

不理不睬的缄默可摆脱无聊的纠缠:当你正为自己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同事却不

知趣地想跟你唠嗑,或者有推销员厚着脸赖着不走,或者有人找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这

时,你可以一言不发,不理不睬。过一会儿,他们见你无反应,自会知趣地离去。

毫无表情的缄默能让人深思:有些人态度倒是很积极,但发表意见时不免有些偏颇,令人

难以接受,若直截了当地驳回,又易挫伤其积极性,循循诱导又费时,精力也不允许,在这

种情况下,最好

的办法便是毫无表情的缄默。他说什么,你尽管听,“嗯”、“啊”……什么也不说,等他

说够了,告辞了,再用适当的不带任何观点的中性词和他告别:“好吧!”或“你再想想。

”别的什么也不说。这样,他回去后定要竭思尽虑,因你的缄默而反省自己:今天谈得对不

对?对方为什么不表态?错在哪里?然后会向别人请教,或者自己悟出原因。

冷漠的缄默能使犯错误者认错改正:有一个出身在有一定教养家庭的小学生,一天,他拿

同学的一件好玩具,晚饭前回来,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同往常一样笑吟吟地说:“妈

,我回来了!”缄默。“姐,我饿了。”缄默。“怎么了?”缄默。“我没做错事啊!”也是

缄默。妈妈眼睛瞪着他,姐姐背对着他,全家都冷冰冰地对待他。他终于不攻自破了:“妈

、姐,我错了……”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

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信心坚定的缄默能使人顺服: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难度很大的任务,当然,他能

胜任

。交代之后,对方讲起了“价钱”。于是,该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缄默,连哼也不哼一声。

“困难

如何大……”,“条件如何差……”,“时间如何紧……”,说着说着下属就不说了。最后

只能说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装疯卖傻隐锋芒

装疯卖傻是一种临危之时隐其锋芒,保全性命,韬晦等机的应变战术。俗话说“好汉不吃眼

前亏”,但凡人要想成就事业,建立功勋,必须认清时务,因机而变,相机而动。如果一味

死拼,不讲策略,貌似英雄,却无人喝彩,终究一事无成,后悔晚矣。

利益之争、权力之争、钱财之争、欲望之争……人间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险恶。在处事过程中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陷入濒危的境地。如果真的有险情在即,就应该沉着冷静,迅速开

动脑筋,发挥聪明机智,因势制宜,随机应变。如此“装疯卖傻”,也不失为一种隐藏锋芒

保全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人。他少年时期聪明过人,心智灵犀,后拜名

师学习文韬武略,颇受老师的喜爱。他有一个同学名叫庞涓,此人心计诡谲,阴险狡诈,自

知才能不如孙膑,便想设法迫害孙膑,但表面上却装着与孙膑交好的样子。而孙膑为人心地

厚,善良纯洁,不但没有觉察出危险来,还把庞涓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常常与之探讨自己

在军事谋略上的想法。

孙膑在与庞涓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渐渐为庞涓所不容。后来,庞涓出师了,到魏国被

召为驸马,深得魏王的器重。他深知孙膑的存在早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写信邀请孙膑到

魏国共事。等孙膑来了魏国,庞涓就利用手中权力迫害他,在魏王面前进献谗言。魏王信以

为真,下令要将孙膑处斩。此时,庞涓又在魏王面前假惺惺地替孙膑求情,建议将处斩改为

“膑刑”,即砍去双腿的膝盖骨。表面上他是在救孙膑,实质却是“一箭双雕”,既迫害了

膑,又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限制其人身自由,为己所用。他把已成残废的孙膑接到自己府

中,假装殷勤照顾,并要孙膑将其平生所学写成兵书。

后来,孙膑终于认清了庞涓的真面目。他深知兵书著成之时,就是自己的死期。他揣时度势

,知道自己现在被庞涓控制,稍有反抗,就会遭受更残酷的迫害。他决定深藏仇恨,等待时

机。为了不替庞涓著书,他佯装疯癫,整日在街头爬来爬去,夜晚则睡在茅厕、牛栏、猪圈

等处。狡猾的庞涓虽没有看出孙膑是装疯,但仍派人暗中监视孙膑,一旦发现破绽,就会将

他给杀了。

后来,齐国大将田忌出使到魏国,见到孙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就秘密地带他到了齐国。

后来,孙膑作为田忌的谋士,帮助田忌在庞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军,杀死了庞涓,最终为自己

报仇雪恨。

如此装疯卖傻,既保护了自己,又消灭了仇人,“一石击二鸟”,不失为一种特殊的成功。

不要放弃隐私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猎奇猎艳的窥探心理。尽管猎奇猎艳对自己并没有一点好处,有时甚至还

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但若掌握了它,心里便似乎有一种幸灾乐祸般异样的满足,就仿佛

一只蛹长出了美丽的翅膀飞起来了一样,仿佛自己高人一等了。

在任何交际场合中,隐私都是一道不应越过的防线。隐藏不好,就可能成为别人攻击你的致

命弱点。

对中国人来说,隐私是比较敏感、很能引起人兴趣的字眼儿,也是一些人有事无事总爱窥探

东西。也许是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无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像急于赴免费盛宴一样去刺探

品评别人的隐私。仿佛一个人有了隐私,就有了见不得人的事了,就不干不净了。其实,这

是一种误解,隐私是包括许多人生内容的。

一般而言,隐私是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不愿告人”和“不愿公开”自然有他自己的原因,毕竟有些事情如果公开,未必会有好的

结果

。国家领导人的隐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一直被列为国家机密。普通人的隐

私虽

与国家命运前途无关,但也与个人的尊严和命运前途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虽然如此,事实

上,仍有许多人对他人隐私的隐秘感有着强烈的兴趣。

比如,女人过了青春妙龄,便觉到了“警戒水位”,再不愿报年龄。可有些不明世俗的人往

往不顾人家的心理隐私,问人家:“今年多大了?”

也许问者并没有意识到这属于个人隐私,微笑着耐心等候,不怀任何歹意。被问的女人心

里也知这些,虽然不情愿,但又怎好不作答?

还有一个例子。现在,许多人的工资待遇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便形成了种种疑团,这种

种疑团让一些“热心”的人煞费苦心,而他们既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税官,只是一些好事

者。他们常常先问人家“今年收入了多少”,然后从对方的举手投足中揣测数字的真假。

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遗留的恰恰有不重视个人隐私的社会心理和法律传统。

事实上,当今中国仍然缺乏保护个人隐私权利的成熟法律,而比法律盲区更可怕的是,在许

多中国人的意识里,已然形成了任意侵扰他人生活自由的恶癖。

于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人与人关系中令人绝望的场景:先生拆开寄给太太的信,妻

子偷听

着打给丈夫的电话;母亲翻开了女儿的日记,父亲撬动着儿子的抽屉;名人的“秘闻”和“

桃色事件”在非法小报上火速地流向四面八方;东家长、西家短,工资级别、奖金多少、夫

妻关系、臂部尺寸,正永不停息地运行于一条“舌头”流水线上……

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一些不愿公开的小秘密,也许是一块绿洲,也许是一处垃圾堆,但不管

怎样,它都是属于私人的,不希望被别人窥探,更不希望别人贸然闯入。保留隐私是人的一

种尊严,是生命中最珍贵的权利,是个人生活中独立的空间。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真正的透明是不存在的,而朦胧才会永恒。朦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

也是一种和平、安宁的境界,一种美与和谐的境界。

其实,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人有了隐私,并逐步得到了隐私权。失去或放弃隐私如同当

众被剥去或自动剥去衣服,又何谈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