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224700000004

第4章 3孩子的眼睛是个照相机

第一章3孩子的眼睛是个照相机

教育家说:“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成长的,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自己能走多远,孩子才能走多远。”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才能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中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

大家也许还记得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奶奶端上一盆洗脚水,并替她洗脚。这情景每每给年幼的孩子看在眼里。有一天,妈妈回到家,看到还在玩耍的孩子急速向厨房跑去的背影,妈妈正觉纳闷,只见孩子已端来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由于年纪小力气不够,水端不稳还一个劲儿地往外晃荡。孩子把水端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洗脚。” 这个画面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虽然这是件小的无法再小的事情,但是它给我们的印象却很深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很在意,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朱庆澜先生说:“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嘴,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信的。”尤其是在家里,“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同儿女在一起,一举一动,儿女都把你监管着。比如教儿女不要吸烟,父亲就不能吸烟,如果父亲吸了烟,不但叫孩子疑心,还会让孩子从此不信任父母的话,看不起父母,作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因此,他要求做父母,“要禁止儿女不要做哪件事,自己先不要去做;要教儿女做哪样事,要自己先去做”。朱庆澜先生把自己的以身作则看做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根本方法”,并且断言:“根本法一错,什么教法都是无效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告诫父母:“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们怎样表示欢迎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说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活的教科书。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你灌输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记。马卡连柯曾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马卡连柯的观点正和“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这个俗语不谋而合。这完全可以用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身教。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通过模仿而学习,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正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位父母都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自己必须相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志,自己的人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终日喝酒、打牌、“筑长城”的父亲,或一位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场上的母亲能给孩子作出勤奋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很难想象,一对连自己老人都不愿赡养的父母能教会孩子关心和爱;我们同样很难想象,整天琢磨怎样占人便宜的父母能培养出孩子健全的社会属性——为了孩子检点自己的言行吧,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孩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让孩子在自己身边学会做人,父母必须先修正自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谨记: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