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9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母的爱与教育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自私鬼”。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替他人考虑,还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上”、“小公主”,到了学校也没有什么好人缘。这一切源于父母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0多年前的一天,圣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逝去700年后,在遥远的希伯来,一群拉比聚在一起,写出了《塔木德》,书上有一句话,几乎和孔子的感悟如出一辙:“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
犹太的拉比们害怕后世人难以理解这种智慧,还举了一个极富教益的实例。
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便让人安排,去邀请6个人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拉比感到意外,他想其中一定有谁是不请自来的。但拉比又不知道不请自来的人究竟是哪一位。于是,拉比只好对大家说:
“如果有不请而来的人,还是请自觉点,回去吧。”
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的人,站了起来,走开了。大家顿时目瞪口呆。他们都知道,他肯定是被邀请的,他是最有名望的啊!
显而易见,这个智者是在为他人背黑锅。他知道,7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没有受到邀请,但既然到了这里,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自己资历不够,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为了保护这个人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不是证明自己出席会议的资格,而是干脆让他“混迹其中”,以此来保全他的面子。所以,那位有名望者的退让,可谓用心良苦。
智者用自己的仁慈之心奉行了犹太版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为了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面子问题。当与此同时,人们也由此对他敬佩有加。
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一直秉承这种美德,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你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犹太父母经常会给孩子将犹太最著名的拉比之一——希雷尔拉比的故事。
希雷尔拉比出身贫寒,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最终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当希雷尔当了犹太教首席拉比之后,一次来了一个非犹太人。他要求希雷尔拉比“能在他一只脚站立的时间里,把所有的犹太学问告诉他”。希雷尔拉比用一句话拒绝了他:“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意做的事情。”
犹太孩子在父母的这种教导下,早早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尊重别人的意愿,从来不会做强迫别人的事情。他们很早就明白,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那么对方就会回敬你同样亲切、友善的态度。
孔子也曾倡导这种处世智慧,但是两千年后,很多人已经淡忘圣人的这些话语,对孩子娇生惯养,默认他的各种霸道行为。这些溺爱表面上是爱孩子,实质上却是害孩子。或许父母曾经受过很多苦,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便不自觉地想把更多的爱给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补偿之心。但这种“溺爱”长久下去就会造就一个“自私鬼”。
放弃这种无限制的“溺爱”吧!告诉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现在起,真诚地帮助他人,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这张‘人情’支票数额越大,你未来的收获就越多。”
温馨小贴士
有许多孩子任性、霸道和自私,对他人一点也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是危险的。而孩子这种自私的个性必须从小就开始纠正。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在生活中讲一些关心他人的故事,如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启发教育从小要尊敬老人,关心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教育孩子关心身边的人,孩子的同学生病了,可以带他去看望一下同学;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教育孩子给予邻居必要的帮助;当孩子自己有好东西时,告诉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才会更快乐。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乃至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