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225700000063

第63章 民心所向铸丰碑——谷文昌

第六十二章 民心所向铸丰碑——谷文昌

【模范档案】

谷文昌,男,汉族,生于1915年,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1981年病逝。

【无上荣誉】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敢于对人民负责

1955年谷文昌任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当时的东山县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海岛县,风沙肆虐,台风频至,自然环境极其严酷;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的恶意破坏,抓壮丁,掠财物,更使这里的百姓十家九空,一贫如洗,生计非常艰难,到处是一派破败的景象。

因为离台湾岛较近,1950年5月,解放前夕的东山岛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兵灾”:溃败的国民党残余部队从东山抓走了4700多名青壮丁去台湾。这些人的家属就成了“敌伪家属”。一方面是失去亲人的老幼妇孺,另一方面是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如何对待他们成为一道难题。

在县委会上,谷文昌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共产党员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谷文昌及其战友们以其超人的政治胆识与智慧,将他们改为“兵灾家属”。这一改,就把近5000个家庭及与之相牵连的两万人划到人民的阵营里来。之后,他不仅带领人民参加“东山战斗”,反击蒋匪,走合作化道路;更重要的是顶住各种压力,坚定不移地带领干部群众一步步把东山县人民引上幸福之路。

从来不拿自己当官看

作为县委书记,他是东山县最大的官。但他从来不拿自己当官看。出差、开会、办事,他总是告诫身边的随行人员,咱们是贫困县,靠国家的救济生活,财政拮据,百姓很苦,一定要节约。因此,他总是住最简陋的旅店房间,吃最便宜的伙食。地委召集开会,他带病参加,咳嗽不断,仍住便宜的房间。地委领导要他按照县委书记应该享有的标准,搬到条件稍好的房间去住,他仍坚持不搬。

他的爱人史英萍也是南下干部,20世纪50年代组织上要提拔她当副县长,他坚决不同意;60年代调整工资,名额有限,他又说服爱人把名额让给别人。为了下乡工作方便,公家给他分配一辆自行车。有一天,他看见女儿学骑这个车子,就严厉地批评女儿,说这是公车,绝对不能私用。

他的工资都补贴了公务不足,或给穷苦百姓救了急。有一次,为了公家的事,请人吃饭,花了几十元钱,他也不许用公款出账,而是自己拿钱补了。他常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他一去世,家人便根据他的遗言,把为了办公而装在家里的电话拆了,交还公家。

当地老百姓称他为“谷恩公”

谷文昌办的最大的实事是绿化东山岛。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和田园。谷文昌到东山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他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他一心为民着想。人民生活贫困,他围海造田,兴修盐场;海岛干旱,他率领人民兴修水利;百姓交通不便,他开辟了几十里的公路;东山没有文娱场所,他多方筹资建起了剧场、影院;为了让群众听到广播,他亲自出面请盐场赞助,东山成了当时福建省第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县……他骑着自行车,带着锄头,哪里是百姓最关心的地方,他就在哪里现场办公。他把一把锄头整整磨短了5厘米,锄把换了三根。在他的带领下,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

离开东山后,谷文昌历任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局长、农办主任等职务。1981年1月,66岁的谷文昌因患癌症永远停止了呼吸。离世前,他表达了最后的心愿:“把我送回东山,东山是我的家。”他死后,当地老百姓称他为“谷恩公”。逢年过节,总要先给他烧上一炷高香,叫做“先祭谷公,再祭祖宗”。他们说,谷文昌心中有人民,今天东山人民心中就有他。

【精神传递】

谷文昌的名字一直铭刻在人民心中,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他和东山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业绩,至今在东山大地上闪耀着熠熠光辉。他所表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我们新时代的公务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谷文昌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每一个人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力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