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225700000082

第82章 大爱无疆——唐山十三农民

第八十一章大爱无疆——唐山十三农民

【模范档案】

唐山十三农民,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在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中积极参加救援工作。当时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无上荣誉】

2009年9月14日,唐山十三农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高尚人生】

我们来就是干活的

2008年春节前,中国南方发生了特大雪灾。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宋志永看到南方的百姓因为断水断电而生活异常苦难时,内心感到极其沉重。天亮后,他把自己想去南方救灾的想法和几个村民一说,大伙都举手赞成,愿意和他一起去。2月6日下午,农历大年三十,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好锹、镐等工具,和其他人一起奔赴湖南。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王加祥62岁,年龄最小的王金龙只有19岁。

他们中只有宋志永会开车。一天一夜的长途奔波,他始终没有合过眼,困得不行的时候,只能掐自己大腿。2月7日下午,他们到达长沙,但长沙附近抢险救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于是,13个人又连夜赶路,于2月8日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此时,郴州的供电系统已完全瘫痪,这里成了冰雪中的孤岛。宋志永连夜找到电力抢险指挥部,对正为人手发愁的总指挥说:“可能我们不是对这个电力有特别的技术,但是我们运材料没有问题,我们有的是力气。”他们随即被编入电力抢修先锋队。

在郴州,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网铁塔路上的积雪,并且将准备替换的设备运上山,将损坏的设备从山上背下来,平均每个人都要背二三十公斤的重量,一个小时打个来回。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完成任务后才返回家乡,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汶川兄弟,唐山兄弟来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志愿者之一。在灾区,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着,救人、挖遗体、卸物资、搭帐篷……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后来,宋志永又将246名灾区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学。

无论是在郴州,还是在北川。唐山兄弟都听到了当地人发自肺腑的赞美声。“不论走到哪儿,老百姓们都特别感谢我们。不停地对我们说谢谢啊谢谢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们个个显得十分自豪。在郴州,当所有村镇都通上电后,他们准备启程返乡。依着他们淳朴的心愿,只想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可临近回程临出发的时候,涌来的一千多个群众将他们围得水泄不通。群众手里有拿着东西的,有拿着钱的,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达着对他们的感谢。

我们就知道知恩图报

没有上级的号召,也没有组织的要求,十三位农民兄弟自愿到灾区救灾,一个最简单的念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正如宋永志说的:“当年我们遭灾时,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救援我们,现在四川遭了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定得赶过去搭把手。”三十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4岁的宋志永在震后第3天因重度肺炎而生命垂危,是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救灾小分队年已六旬的王加祥,回眸当年全国各地医疗队来唐山支援的感人场景,他由衷地说:“咱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知道知恩图报。”因此,无论是在郴州还是汶川,都是他“回报的时候”。

【精神传递】

他们的义举勇为及高尚情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生动的、最朴素的诠释。他们淳朴和至善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知恩图报”,是十三位农民兄弟的朴素心愿,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担当。十三位农民兄弟处处的侠义之举,充分体现他们抱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将成为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间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