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226300000012

第12章 婴幼儿的深浅知觉是怎么来的

第二章4 婴幼儿的深浅知觉是怎么来的

1960年的春天,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让繁忙工作带来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在欣赏了峡谷那奇妙无比、变幻莫测的景色后,在峡谷边的平地上野餐时,吉布森无意间回头眺望,身后是犹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测的峡谷,她顿时紧张得心跳猛然加快,浑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带后,她低下头看着怀里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婴儿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深度和高度知觉,并对此有所反应?她决定进行研究,找出答案。

尽管我们的视网膜是二维平面的,但我们却感知到一个三维世界。那么,早期的婴儿是否也具有这种三维知觉能力呢?这涉及婴儿的深度知觉研究。

吉布森和沃克选择了几十个从6个半月到14个月的婴儿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当婴儿刚会爬行时,就表现出对视崖边界的认识,说明此时的婴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知觉。

但是,由于实验所选择的婴儿测试前都至少有6个半大,因此,这项研究无法告诉我们深度知觉在多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即人类是否先天具有知深浅的本领。

于是,吉布森和沃克采用了更为科学和灵敏的技术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他们把实验的对象缩小到2~3个月甚至更小的婴儿,测定婴儿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时的心跳,发现婴儿放在浅滩一边时,心跳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放在“悬崖”一边时,心跳速率就会减慢。研究者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婴儿把“悬崖”当做一种好奇的刺激来辨认,而并不是认识到“深度”所产生的恐惧表现。但是,把9个月的婴儿放在“悬崖”一边,他的心跳不是减慢而是加快了。研究者认为,这是从环境中获得的经验使他们出现了害怕的情绪,尤其是有些婴儿曾有过摔落的经验,当再次面临相似的情境,害怕就难免了。所以,由此研究可以推理,婴儿的深度知觉不是天生的,它与后天的爬行过程和摔落经验有关。

延伸阅读:恢复光明后的问题

有一个人出生时就是一个盲人,在他生命的前52年中,一直都看不到外部世界。那些年里,他生活得非常好,人们经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绕着村庄行走,并且把手搭在一个朋友的肩膀上。他也会使用自己工作场所中的工具来制造东西,但是他十分渴望能拥有光明,他花费了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努力去寻找看到这个世界的方法。

在他52岁的时候,他做了一次成功的角膜移植手术。他平生第一次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他很快就熟悉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但是他却无法获得远景、深度或者速度的感觉。他认为能够很容易地把自己从医院的窗户上降到地面上,即使他当时在4楼。在过大街的时候,当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时,他变得十分恐惧,尽管当他是盲人时一直都从这条大街上走,并且十分熟悉。在做手术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变得十分忧郁,越来越多的时间他选择坐在家中,待在黑暗里。

怎么解释他恢复光明后面临的问题呢?

其实,看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就会明白,人的深度知觉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但是他由于缺乏后天的经验,因而就出现了适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