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226300000035

第35章 儿童害怕的事物有哪些

第五章5 儿童害怕的事物有哪些

芳芳1岁零5个月了,对面的门或门铃一响,芳芳就会哭着喊妈妈;楼上装修的声音一响,便更是哭着跑到妈妈的怀里,让妈妈抱。妈妈很奇怪,原来没有这么胆小,怎么越大胆子越小了?

3岁的女孩彤彤,最近一到晚上睡觉就要求开着灯,而且还要妈妈陪伴,一直到睡着为止。如果半夜醒来看到灯关了,她就会大哭,搅得全家都睡不好觉。问她为什么要开灯,彤彤的回答是:“我怕……妖怪来吃我。” 

害怕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儿童除了在幼年时害怕陌生人以外,还害怕其他一些客体和情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害怕情绪也在变化。学走步的孩子怕痛,怕带给他们痛体验的人(如打针的医生);幼儿期间的儿童害怕具体的东西,如狮子、老虎,但并不把它们与以前的痛联系起来;学龄儿童害怕学业失败。有些过去并不害怕的人、物与事件,渐渐变成儿童害怕的对象,而过去曾经害怕的人、物与事件反倒变得不那么害怕了。

杰赛尔和霍尔(Jersild & Holmes,1935)通过访问母亲、孩子本人以及在实验情境里唤起孩子害怕的刺激反应等方式收集了儿童害怕的材料(如下图)。研究发现,儿童从2岁到5岁,对噪音、陌生的物体或陌生人、痛、坠落、突然失去身体支持以及突然的移动等刺激的害怕情绪逐渐减少了;与此同时,对想象中的生物、黑暗、动物、嘲笑、有伤害性的威胁,如过马路、落水、火以及其他的有潜在危险情境的害怕情绪增加了。后一种害怕情绪是随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儿童渐渐可以预见潜在的害怕。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害怕可以作为警诫信号,有助于人逃避危险,从逃避中得到解放。但是,害怕对幼儿是有伤害的,害怕具有压抑作用。害怕会使幼儿退缩和逃避,形成胆小和懦弱等消极的性格特征。此外,害怕对婴幼儿的认识活动也有消极的影响,严重的害怕会使幼儿的感知狭窄,思维刻板,行动变得呆板。因而,成人切不可以吓唬幼儿,还要避免把自己的胆怯感染给幼儿。成人应该向幼儿说明引起害怕的对象和原因,以便减轻幼儿的恐惧感。在不可避免的威胁面前,如打针,要帮助幼儿忍受打针的痛苦而尽量减少害怕的成分。还要通过解释来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如怕黑、怕动物,等等。并且要鼓励他们独立地应付这种情景,对害怕进行抵制而不是退缩。

西方一些学习理论心理学家认为,许多害怕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克服,他们提出了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和“模特塑造法”等克服儿童的害怕。

小知识:儿童恐惧的事物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ALGesell)的研究,恐惧随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如下的变化:

1岁时,婴儿会因突然发生的巨响、陌生事物或妈妈离去而感到惧怕。

2岁时,婴儿的惧怕增强了。特别是听到的某些声音(如噪声、雷鸣声某些动物的吼声等)和看到的某些事物(如高楼、汽车驶近时的情景、黑暗等)使婴儿害怕。

3岁后,看到的事物中可怕的事物逐渐增多。如陌生人和老人的面孔、黑暗、动物都会使幼儿害怕。夜里父母外出,也会使幼儿害怕。

4岁后,除了对3岁时惧怕的事物继续害怕外,对听到的事物的害怕又开始增加起来,特别是对警报声感到害怕。

5岁时,已不大害怕动物,但害怕受伤或跌倒,对黑暗仍是害怕,特别是雷电交加的雨夜、警报声等。

6岁左右到6岁后,幼儿惧怕心增强了。声音、黑暗、孤独都使幼儿特别害怕。由于想象力的发展,开始惧怕妖怪等。最近国外研究表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害怕父母离异,怕受虐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