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226300000059

第59章 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儿童恐惧症

第九章4 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儿童恐惧症

赵婷今年10岁,是一名小学生。当醉人的春天百花盛开时,她的情绪就会非常低落。还是在赵婷七个月时,她母亲抱着她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刚进新房,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一只小花猫蹿上桌子,把插着花的花瓶碰倒并摔在地上。赵婷见此情景非常害怕,大哭起来。十个月时,奶奶抱她在院子里玩,一走近院里种的牡丹花她就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抱她离开花,就不哭了。一岁时,又带她去串门,发现她一看见别人家床单上的花卉图案和花瓶里插的花就放声大哭。家里人这才意识到赵婷怕花,但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四岁时,她和院里的一群孩子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看热闹,当她发现棺材上的大白花和人们佩戴的小白花时,立刻转身没命地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已经面无血色了。奶奶焦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惊恐异常地答道:“花追我来了!花张着嘴追我来了!”逗得全家人哄然大笑。六岁时,她上了学前班,刚一去就赶上欢度国庆节,排演文艺节目。她们班女同学的节目是手持纸花跳舞,这下可触犯了她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肯参加排演。以后渐渐发展到只要是花她就害怕,无论是布上、纸上的花卉图案,还是纸花、塑料花、鲜花,她都怕得不得了。近几年,城市绿化有了进展,很多街旁绿地上栽种了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这对赵婷来说却是件可怕的事,在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她竟不得不绕道走未种花的偏僻路。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故意往她身上扔花,吓得她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甚至上课时她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总是东张西望,唯恐窗外有人把花扔进来掉在她身上。在她的心里,花是那么可怕,使得她生活不安宁,以致成绩下降。

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赵婷怕花简直是不可思议,实际上,赵婷怕花是恐惧症的一种表现。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焦虑,达到异常程度。

恐惧是正常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恐惧与儿童的身体大小和应付能力有关,也反应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恐惧的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环境特点及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许多恐惧不经任何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均会自行消失。而恐惧症患儿惧怕的内容比较稳定,不会泛化,持续的时间较长,不易随环境、年龄的变化而消失。患儿会由于恐惧产生回避或退缩行为,任何劝慰、说服、解释都显得无济于事,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儿童恐惧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

1动物恐惧。害怕猫、狗、蛇,有的甚至到精神失常的程度。

2社交恐惧。害怕与父母分离、怕生人、怕当众讲话、怕拥挤、怕上幼儿园和学校、怕考试。

3损伤恐惧。怕出血、怕鬼怪、怕流氓、怕传染病、怕生病、怕死。

4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怕黑、怕闪电雷击、怕独自关闭室内、怕高。

研究发现,儿童恐惧症主要是由环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比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过于保护、限制儿童的许多行动,或者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可怕的事情。大人过严过高的要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也会诱发儿童恐惧症。

对恐惧症患儿的治疗,首先要了解发病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恐惧症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形成的,因此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循序渐进地消除其恐惧心理。一般的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让其逐渐适应,最后达到消除恐惧症的目的。

相关链接:克服儿童“学校恐惧症”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恐惧症中的一种,主要表现是:害怕上学,害怕参加考试。如果强迫儿童去上学,他们会产生焦虑情绪和焦虑性身体不适,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便急尿频等;如果同意他们暂时在家休息,焦虑情绪和不适症状很快就会得到缓解。孩子怕上学,可又深知不上学不行,于是内心产生了解不开的矛盾,很容易表现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便急尿频等身体不适症状。如果此时家长把孩子当成病人,会使孩子形成习惯反应,同时会给孩子“有病”的消极心理暗示,逐渐形成虚弱自我意识,易使孩子失去自信,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家长在确定孩子患上学校恐惧症后,就应帮助孩子重塑自信,让孩子确信自己没病,是个十分健康的孩子。要积极帮助孩子克服学校恐惧症,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可按孩子的恐惧程度由轻到重实施以下步骤:

首先,请同学或老师来家里辅导孩子。

其次,家长先陪孩子在教室学习,然后让孩子自己在教室学习,逐渐培养他在教室和几个同伴一起学习。

再次,让孩子在教室由老师单独辅导,或在教室和几个同伴一起听老师辅导。

最后,让孩子在教室正常上课。

具体实施步骤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