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226300000061

第61章 沉默不语的孩子——儿童缄默症

第九章6 沉默不语的孩子——儿童缄默症

小宇从小就是个胆小的孩子,很怕见生人,平时家里来了客人,她总是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不出来。有时候妈妈带她到小区里散步,她不是躲开其他小朋友,就是一个人自顾自地玩。妈妈只当她是胆子小也未曾引起重视。

上小学以后,小宇上课时很专心,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但是她从不回答老师的提问,下课的时候也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班里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她也不愿参加。时间长了,小朋友都觉得她很孤僻、不合群,所以都不和她玩了。

老师发现了情况后,先让班长和她结成对子,可是当班长和她交谈时,小宇不是用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就是用笔谈的方式和班长交谈。见小宇这样,老师通知了小宇的父母,建议他们带小宇去医院检查一下。

妈妈告诉医生,小宇平时在家里与父母感情不错,而且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玩时也有说有笑的,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后经临床检查,小宇被诊断得了选择性缄默症。

缄默症是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智力正常,但表现出顽固的沉默不语,多在儿童3~5岁的时候发病。

根据儿童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缄默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全面性的缄默症,就是不管在何种场合都不说话,或者是拒绝说话;另一种是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儿童在获得言语功能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些社交场合沉默不语的症状。缄默症并非言语障碍,而是一种社交功能性行为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于儿童阶段,他们有正常的言语理解及表达能力,但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越鼓励他们讲话,越是缄默不语;有些儿童在幼儿园里不怎么说话,但回家就特别能说;见到亲人或其他儿童时,与其说话,但有其他人在场时,立即低头不语,有时仅用手势动作来交流,如摇手、点头等简单的反应。他们的言语表达在场景上和对象上有鲜明的选择性,约70%的儿童还伴有其他情绪和行为问题。选择性缄默症多发生在敏感、胆怯、孤僻的儿童身上,女孩比男孩多。

研究发现,儿童发生缄默症与儿童自身的性格、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以及发育因素有关。平时父母过分溺爱、保护,初次离开家庭,环境变动均可引起缄默症,部分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儿童是因为感到不安,为了保护自己而保持缄默的。

对于儿童缄默症,专家建议应该尽量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逐渐消除孩子陌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要尽量避免对孩子的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当孩子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其表现,以造成紧张情绪进一步升级,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可以采取转移法,如父母陪孩子游戏、外出游玩,分散其紧张情绪。

平时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孩子刚张开口讲话时就给予奖励和鼓励;也可以用孩子最需要、最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条件,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让孩子说话。

此外,也可以运用药物治疗。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安定类药物或抗抑郁药物。

育儿启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远离缄默症

儿童缄默症是让家长十分头痛的心理疾病,家长们通常认为这是孩子过于内向的表现,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患有儿童缄默症的儿童,通常除了不爱说话以外,还伴有某些行为异常,如长时间静坐,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或长时间发呆,性格比较孤僻,依赖性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也非常差。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不好、父母教育不当或与孩子沟通不良、与同龄人接触较少以及缺乏自信等都可能导致儿童缄默症的发生,因此,要想让孩子远离缄默症,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不要让孩子生活在恐惧和紧张之中,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