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话说到点子上
226500000007

第7章 诡辩能辩亦可辩

第一章第6节 诡辩能辩亦可辩 

诡辩的故事很多,诡辩者采用的花招也是千变万化。

古希腊诡辩家欧布利德吃了官司,蹲了监狱。一天,大公命令欧布利德到晒谷场上,赶在下雨之前把谷堆收回仓库。欧布利德磨磨蹭蹭,结果谷子被雨淋湿了。大公责问欧布利德,他却说:“一粒谷子不是谷堆吧?再加一粒也成不了谷堆,这样每一次加一粒,都不能形成谷堆,因此,谷堆从来就不存在,你让我运谷堆,我怎么能干呢?”大公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在古代,这样的诡辩者不计其数;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往往会构设诡辩来向对方发难,陷对方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诡辩在辩论中固然厉害,但诡辩自身存在着语言模糊、内容矛盾、逻辑错误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反驳诡辩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打开突破口。

1将错就错

诡辩的逻辑一般是错误的,我们不妨顺着这个错误的逻辑,将错就错,就地取材,重新构设一个诡辩进行反驳。这也叫做诡辩反诡辩。

某校禁止学生在教室里穿拖鞋。一天下午,某班的“捣蛋鬼”梁勇又穿着一双拖鞋啪嗒啪嗒地进了教室,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让他从座位上站起来。

“我三令五申禁止穿拖鞋,你为什么还穿?”王老师问。“对不起,我没穿拖鞋。”梁勇大声回答。

“什么,你脚上穿的不是拖鞋?”王老师提高了嗓音。

“不是,是凉鞋。”梁勇语气坚定,还有意低下头望着自己脚上的鞋子。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移到了那位男生的鞋子上。这双鞋子原来是一双普通塑料凉鞋,不过现在鞋后跟全被剪掉了,看上去与拖鞋没有两样。

“鞋后跟全剪掉了,怎么是凉鞋?”王老师恼火地问。

“当然是凉鞋!这就像一个人的腿断了,他还是人,而不是狗!”梁勇昂起了头,大声反驳。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为王老师捏了一把汗,担心他下不了台。王老师先是一愣,但很快镇定下来。他盯着梁勇,不紧不慢地说:“你的话好像很中听,不过,你的辩解是错误的。凉鞋之所以是凉鞋而不是拖鞋,最重要的在于凉鞋有鞋后跟,这就像一个人,如果他连最重要的头部都没有,那他就不再是人了。”梁勇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低下了头。

王老师对这名男生诡辩的反击可谓是直逼要害,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凉鞋的根本特征在于有鞋后跟,从而构造了另一个诡辩:掉了头的人便不是人了,来击破对方的言论,后发制人,以谬制谬。

2阐释批驳

老张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秘地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

老刘听了老张的不友好言语,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十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你贪图金钱。”

诡辩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可通过对其语言进行判断、分析,解释批驳对方的荒谬之词,阐明自己的观点,就像上例中,诡辩的关键词是“缺少”,这个词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老刘就针对这一模糊点来进行重新的阐释,使对方的谬论整个扭转过来,矛头指向了对方,最后褒扬了自己的道德追求,贬斥了对方对金钱的贪得无厌。

论辩中,我们的种种努力,不过就是找出或者制造出对方的错误。对方以诡辩作为武器,那我们就立即抓住诡辩的辫子,进行毫不留情地反“诡辩”。

只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诡辩能辩亦可辩。

如何对诡辩做出有力的反驳?

1将错就错。

2阐释批驳。

知识链接

在古希腊,一个学习诡辩的青年学生问他的老师什么是诡辩,老师反问道:“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学生回答说:“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老师说:“错。”学生于是说:“乙洗,因为他需要洗。”老师说:“错。”学生于是又说:“那就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洗,另一个是因为需要洗。”老师说:“还是错!”学生于是再说:“哦,答案原来是两人都不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的人不需要洗澡。”老师说:“还是错!”

学生茫然。

老师没有继续和学生逗下去,干脆直说:“这四种可能彼此相悖,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回答,一个诡辩者都可以予以反驳,因为他不需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就是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