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226800000077

第77章 听“通天教主”讲“百家讲坛”里的为人智慧 (1)

第十五章2 听“通天教主”讲“百家讲坛”里的为人智慧 (1)

南怀瑾先生被称为“通天教主”,总给人很高深莫测的感觉。他晓“禅道”,讳莫如深的禅机让人能瞬间顿悟。他通“佛理”,心灯如莲的佛言佛与能让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精“国学”,儒家思想、道家方略、名家巧辩、墨家兼爱在他口中都能化古老为新奇,让人受益无穷。这里,我们这位“通天教主”开了个他一个人的“百家讲坛”,将深奥的禅、道、儒、佛等等深奥知识深入浅出地化为朴实而形象的比喻,指点青少年如何学会做一个有志向、诚实、明智、高尚的人。

志当存高远,莫学李斯的“老鼠哲学”

所谓立志,就是立下未来的人生理想。 谁都想在这个社会上顽强地站立起来,为自己立起堂堂正正的口碑,立起轰轰烈烈的事业,立起体体面面的人生。而若想切实立起这一切,就必须首先在人生旅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孔子曾经说过“三十而立”,人们常常简单地认为这里的“立”是独立的意思,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指出:“三十而立”的“立”就是不动,是做人做事以及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的意思。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便要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立下伟大而切合实际的志向;立起坚强而勇于奋斗的品行、立下正直而高尚无畏的道德。

南怀瑾先生在谈到立志的问题时,特别推崇儒家学者们的志存高远。他将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解释为:人在立下人生的志向时,要把道义的实现作为志向的目标,选择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来规范自己,以仁义为己任和为人处世的依据。南怀瑾先生特别强调,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树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意识,帮助自己立起高远的志向。在《李斯的老鼠哲学》一文中,南怀瑾先生便给我们讲述及这样的一个故事。

少年时期的李斯,跟着师傅荀子念书。李斯很穷,学习时经常吃不饱饭。他有一天上厕所的时候,看到粪坑中的老鼠,又小又瘦,见人惊逃的仓皇样子,十分可怜。过了几天后,李斯去米仓替老师盛米,又看到了一只在米仓中偷米吃的老鼠。但这只老鼠又肥又大,见着李斯不但不逃跑,反而瞪瞪眼很神气的样子看着李斯。李斯觉得很奇怪,心想:“为什么厕所中的老鼠见着我拼命地逃跑,而这只老鼠见着我不逃跑,反而拿眼睛瞪我呢?”

一时间,李斯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以至于忘记了盛米做饭的事情。后来,李斯通过两只老鼠间的巨大差异,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又小又瘦的老鼠,是没有本事没有靠山,被人或者被其他老鼠欺负惯了的老鼠;而又肥又大见人不避的米仓老鼠呢?欺负其他老鼠欺负惯了,认为自己很有本事,很有靠山,所以敢见人不避目空一切。想到这点时,李斯突然觉得自己就像厕所中的那条小老鼠一样,非常地可怜。于是,自己在内心里暗暗地发誓:做人也像老鼠一样,要做就做米仓中的大老鼠,管他什么偷吃不偷吃,而不要做那条可怜的厕所中的老鼠,不但吃不饱,而且肮脏受人欺负!这便是李斯的“老鼠哲学”。

悟出这个道理以后,李斯便告诉老师荀子自己不读书了。荀子问他不读书要去干吗啊?李斯说自己要去游说诸侯,求得功名富贵。荀子语重心长地对李斯说,你的学问还没有学好,怎么可能求得功名呢?李斯说,我现在穷到饭都没得吃了,求学的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说吧。就这样李斯半途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开始了追求富贵功名的人生。

后来,李斯来到了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当上了丞相的职位。享受着荣华富贵的李斯,把自己的一切归功于启发他的那条米仓中的老鼠。在生活中也奉行自己的“老鼠哲学”——仰仗着秦始皇的信任和自己的地位,打击陷害和自己不和的忠臣良将,贪赃枉法,肆无忌惮。正所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等秦始皇死后,李斯也像自己陷害他人一样,被宦官用诬陷,而招致满门抄斩的可悲结局。

南怀瑾先生向我们讲述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立下的志向对我们的将来有着巨大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尤其是求学阶段,是人生志向的确立时期。这一阶段确立起来的人生志向决定着你以后为之奋斗的人生。李斯后来的悲剧,归因于他年轻时所立下的志向,为了一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地像一只仓中的老鼠一样贪得无厌,肆无忌惮。殊不知,老鼠毕竟是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老鼠不劳而获,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且大肆破坏,且会传播鼠疫,危害人类的生命罪大恶极。李斯后来做到了丞相的职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的内心只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断地干些贪赃枉法不得人心的勾当。最终的结果,把自己和家人推向了断头台,落得遗臭万年的可悲结局。李斯的悲剧源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立志,在立志这点上尤其应该引起青少年们的深思。

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人在立志的时候,就应该以符合道义的准则来要求自己,将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绝对不能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小小的事业中。这便是我们青少年在立志的时候最应该考虑的事情,因为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对我们的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个有远大理想、有高尚追求的人,一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志向,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因为有了明确的人生志向,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他会将自己的志向做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感到内心的踏实,生活的充实,不再被许多微小、繁杂的事所干扰,也不去奋力追求所谓的荣华富贵,干什么事都显得成竹在胸。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成功者总是那些有伟大志向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无头苍蝇一样在人生之旅中四处碰壁的人头上。

青少年朋友们:人生在世,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的选择。在你步入社会之前,确立人生的志向时候,应当志存高远,千万别学李斯的“老鼠哲学”。

诚实的人,绝不让错误的枝头开着借口的花朵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这过这些情形:当你打碎了家里的碗,会不会怪碗没有洗干净太滑了?当你不愿意做一些事的时候,是不是会说“我不会做”或者“我做不了”这件事?当你不想参加某节体育课的时候,是不是会向体育老师说“我病了”这样的话?当你做错了事,面对别人的指责,是不是打死也不承认自己错了,或者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相信很多青少年朋友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口是如此的普遍。每天在我们身上都会发生很多次。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又经常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我们所犯的错误出现得如此频繁,以致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借口的危险性,而且总是在借口的包庇下,将自己的错误不了了之。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错误呢?南怀瑾先生给了我们答案。

在《论语别裁》这本书中,南怀瑾先生解释孑L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时说:人1艮容易发现自己的过错,但是人类总有个通病,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仍会找出很多理由来,越想自己越没有错.而君子知道自己错了就会承认,所以过错一经发现后,就要勇于改过,才是真学问,真道德.错误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明明知道自己错了,而不加以改正,找许多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最大的错误.

在《圣经》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有两个人因偷羊而被捕,得到的惩罚是在他们的前额烙上两个英文字母ST,也就是“偷羊贼”(Sheep Thief)的缩写,然后他们就被释放了。

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羞辱,就躲藏到别的国家去了,可是碰到的陌生人,仍旧不停的问他这两个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了掩盖自己曾经犯下的罪,他不断地撒谎。日复一日,渐渐地他的内心更加不安,痛苦不堪,最终没有逃过前额的这两个字的阴影。最后他抑郁而终。

另一个人被释放后,心想:“我虽然无法逃避偷过羊的事实,但我仍旧要留在这里,赢回邻居们对我的尊敬。”

一年一年过去了,这个人又重新建立起正直、诚实可信的名誉。

有一天,有一个陌生人看到这位老人头上有两个字母,就好奇地问当地人,那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地的那个人告诉这个陌生人:“他的额上有两个字母,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我也忘了这件事情的细节了。不过我想那两个字母是‘圣人’(Saint)的缩写。”

正如卡耐基所说:“若能抬起头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错误也能有益于你。因为承认一桩错误,不仅能增加四周人们对你的尊敬,而且将增加你自己的自信。”而像故事中的那个远走他国的人,就算他走到哪里,不断地编造着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遮盖自己的错误,最终仍然走不出错误的影子。

人总会犯错,诚实的人,当意识到自己做错的时候,首先做的不是如何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而是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自身找原因,不推卸责任,责怪他人,勇于承当自己的责任。只有这些诚实的人,才能走出错误的阴影,才能最终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成功。南怀瑾先生就曾经告戒广大青少年:勇于承认错误是做人难得的情操,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更要培养勇于承认错误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