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瑜伽
227200000004

第4章

第一章3 厌烦情绪

一名作者在《读者文摘》上写道:现今世界的文明和优越的物质生活乃前所未有,然而现今一代的人却愈来愈厌倦生活。我们寻求娱乐却常常觉得索然无味;甚至在剧院上演一幕精彩的戏剧时,也常常出现幕还没拉上就走了好几批观众的现象。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一出又一出的电视剧、电影,但脑子里却不知道看了些什么。我们看报章、杂志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大多数人在说“我累了”的时候,实际上是指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厌倦了,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索然无味。

弗莱德曼所讲的“无名病”就是厌烦病。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都会患这种病;无论你有什么,抑或你没有什么,都不能保证你不会患上厌烦病。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聪明的还是愚拙的,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同样会患上此病。

厌烦病不仅是妇女特有的病症,男人也同样会有。有一个商人去医院看病,却说不清自己有什么不适。医生给他做了彻底的检查,结果找不到这个商人有任何毛病,于是这人再去医生处做进一步查询。经过一段轻松的谈话后,医生就对他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的体格检验完全正常,我不用在你的病历卡上写任何东西。”

商人听了并不显得高兴,他说:“医生,我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没有一刻不觉得疲倦。”这时,医生才意识到他的病人患的是“厌烦病”,而不是一般的身体不适。于是医生就开始指出这个商人所拥有的一切:兴隆的生意、舒适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和其他能用金钱买到的许多东西。但这个商人听了以后却说:“让别人把这些东西都拿去吧,我对这些简直烦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患这种病的人大多不是生活一帆风顺的人吗?难道他们不是处于别人不能奢望的“顺境”之中吗?

这还是和我们的心理习惯有关。这个世界上,可以说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人能随时感到快乐。作家萧伯纳曾说道:“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对于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那些众多琐事与环境,我们可以由思考使我们感到快乐,这就是:大部分时间想着光明的目标与未来。而对小烦恼、小挫折,我们也很可能习惯性地表现出暴躁、不满、懊悔与不安的情绪,这样的反应我们已经“练习”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种习惯。你的生活没有目的、没有目标,你不明白你自己和你的命运;你无目的地做完一件又一件的事,到处搜寻,但最后厌烦了、疲乏了;你就像飞机要在暴风雨中找寻降落点,但前景却一片模糊。

“亚健康”一词的真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现代许多人的精神状态。疲劳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大问题。除了确诊的病人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前不久公布的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和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

身心疲乏是一种综合状态,也是一种危机状态,它是健康的主要杀手。有这种危机感的人感觉不到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地方,经常出现这样几种典型症状:冷漠、无聊、沮丧、乏力、身体不适等,在心理上体现为刻板僵化,态度消极,工作艰苦,效率降低等状态。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疲劳的人没有好情绪。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是一个很慢的、微妙的过程,它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热情——萧条——沮丧——冷漠——烦躁。

哥伦比亚大学的桑戴克博士为研究厌烦与疲劳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找了一组学生,用不断改变他们兴趣的方法,使他们几乎一个星期不睡觉。桑戴克博士在总结他的实验时说:“厌烦是引起疲劳的真正原因。”这并不是说,如果你对你所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你就可以整夜不睡。但要明白,厌烦引起疲劳,疲劳使你更厌烦。久而久之,你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专家分析: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引起身体上的病变,因此常常被人忽视。但现在人的生存压力比以往大大增加,因此现在有很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过,处于亚健康状态也不必紧张,只要做好自我调节,适当减压,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过高要求自己,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放宽心,多运动,就可以排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