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227600000004

第4章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3

第一章 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3

晕轮效应——真相往往被偏见蒙蔽

我们常常怀疑别人,其实是我们自己太复杂、太精明、太自以为是,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牢笼,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然而,当我们摘下有色眼镜之后,才发现真相原来那么遥远。

心理寓言

从前,有一个乡下人将一把斧头忘在了地窖里,几天以后,他又要用斧头时,才发现斧头丢失了。斧头到哪里去了呢?他在自己家的门后面、桌子下面、堆柴草的房里到处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怀疑是邻居家儿子偷去了,但是没有证据。

于是,这个人就开始仔细地观察邻居家儿子的一举一动,越观察越觉得是邻居的儿子偷了斧子,因为看他那走路的样子,似乎鬼鬼祟祟,像个小偷。不仅如此,连他的神态、动作、表情也像,甚至他说话时的声调,也像是偷了他家的斧头。总之,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偷了自己的斧头!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他打开门,进入地窖里的时候,发现自家那把好多天不见的斧头正躺在地窖里。

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发现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都坦坦荡荡,非常自然,一点儿也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了。

诡计点拨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猜疑别人,如同寓言中那个乡下人,怀疑哪个人偷了斧子,就越看越像偷斧子的人。其实,怀疑是心理在作祟。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标准,否则就会造成识人的错误与偏差。遇到问题要调查研究后再做出判断,绝对不能毫无根据地瞎猜疑,疑神疑鬼往往会产生错觉。

“疑人偷斧”的行为反映了一种典型的对人印象的扩大化效应,也就是晕轮效应,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是晕轮效应的消极作用。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尽量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做到正确、客观地认识他人。对于一个人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必须冷静、客观地对待他人。

我们看了太多阴暗的东西,就会变得怀疑、偏执,乃至于不相信一切。这个世界应该更简单、更阳光,我们的内心应该真诚,对别人充满信心。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但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必须时刻检讨自己,让理智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猜疑,让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