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227700000061

第61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要紧握“看不见的手”2

第九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要紧握“看不见的手”2

生木造屋——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

【寓言典故】

高阳应是宋国大夫,他打算盖一所房子。木匠对他说:“不行啊!木料还没干,如果把泥抹上去,一定会被压弯。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刚盖成虽然看起来挺牢固,可是过些日子就会倒塌的。”高阳应能言善辩,他接过工匠的话说:“照你的推论,我这房子倒是不会坏了——因为日后木料会越干越硬,泥土会越干越轻,以越来越硬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自然就坏不了了。”木匠无话可答,只得听从他的吩咐去做。高阳应的房子刚盖成的时候看起来也还不错,以后果然倒塌了。

(选自《吕氏春秋》)

【趣味解读】

高阳应的房子没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实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蛮干。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体制,它提倡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要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由于市场的力量是客观的,无法收放自如,而政府作为理性的行为主体,其行为是可以调节和合理定位的。只有在尊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和有效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第一性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这种“无形的手”,表现了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合力,是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基本调节功能。因此,政府首先必须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增强社会经济理性。任何凭借“拍脑袋”、不计后果的决策都必须彻底改变,这就要求政府要从无端“管制”转向科学“服务”,而要服务好,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来操作。

曾有一则新闻,贵州省某县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购买50公斤当地农民生产的西红柿。近年来,类似于政府部门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公职人员购买商品的报道屡见不鲜。政府帮农民销售西红柿,从行为上看,政府确实在为农民排忧解难,想办法帮农民把手里的西红柿卖掉,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政府有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归根结底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来左右的,这是市场规律。当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了,生产和产品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农民的种植行为也要发生变化。要实现农民生活水平跨越式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认识和把握市场发生变化的规律,就要进行市场调研,从而使一切分析和决策都建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只有把握好市场规律,增加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才能实现双赢。否则,今年烂的是西红柿,明年烂的可能是白萝卜,后年还有可能是卷心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它通过提供社会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政府则致力于弥补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具体来说,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活动于五大领域,即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通过公共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通过税收、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缓照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利用赋税、补贴等办法,消除市场的外部经济负效果,恢复市场的效率和活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学点睛】

政府必须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任何凭借“拍脑袋”、不计后果的决策,必须彻底改变,这就要求政府要从无端“管制”转向科学“服务”,而要服务好,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