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228000000041

第41章 做事要学会圆融

无论是人生的哪一个时期,学会圆融做事都是一种高深的艺术,许多人甚至用尽毕生之力也未必能看破其中的真谛。君不见,多少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忙忙碌碌一生却一无所获;多少人才华横溢,却毕生坎坷,郁郁而不得志……可见,圆融做事的真谛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领悟的,所以青少年更应该关注做事的艺术。

做事的艺术数不胜数,而且时时刷新,但是难得糊涂总是其中的一种。

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确实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真人不露相;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说到为人精明,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精于算计,处事八面玲珑。

小说多处展示了她过人的精明。比如,小说第四十六回有这样的情节:

邢夫人把凤姐叫来,悄悄地对凤姐说:“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要她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要去。我想这倒是常有的事,就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办这件事么?”

王熙凤万万没想到,婆婆将这样一件尴尬事推到自己面前。一方面婆婆交办的事不好推托,另一方面鸳鸯是贾母最信任的大丫头,如果插手此事,肯定会得罪贾母,更了不得。凤姐想了想,决意采取精明的态度,避免介入这件尴尬事。她对邢夫人笑着说:“依我说,就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哪里舍得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免有点儿背晦,太太劝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人,做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

王熙凤企图用这些话打消邢夫人帮贾赦占有鸳鸯的念头。但是,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的邢夫人不识相,王熙凤劝她别去碰钉子,她却先让王熙凤碰了钉子。邢夫人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不是不知老爷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闹起来。”

王熙凤知道再劝下去,婆婆就会对自己有看法,马上见风使舵:“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这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我先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能知道。”

王熙凤这番话表面上是为邢夫人出谋划策,实际上是在给自己预留后路,让邢夫人自己去碰钉子。邢夫人见她这般说,便又欢喜起来,说道:“正是这个话了。你先过去,另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果然事到临头,王熙凤以换衣服为借口脱离了“是非之地”,自己巧妙地躲开了。

邢夫人先与贾母说了一会儿闲话,然后到鸳鸯的卧房向鸳鸯摊了牌,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鸳鸯最后哭闹着来到贾母面前,表示了誓死不离贾母的决心。此时的贾母果然不出所料,气得浑身打颤,把在场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臭骂了一顿:“我统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王熙凤也在现场,贾母责怪了她几句,她便用早已想好的几句中好听的话哄得贾母没了脾气。后来,邢夫人被贾母数落得满脸通红,浑身感觉不自在。

如果就事论事,王熙凤做得可以说很漂亮,既没有得罪邢夫人,更没有得罪贾母,在无形当中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大风波。但是,王熙凤的悲剧在于她时时处处都这样精明,让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再精明不过的人,这不但让她自己活得很累,更四面树敌,让大家都对她产生了疑惧乃至反感,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论语?为政》中讲孔子的弟子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劲,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大智若愚,真是一种智慧人生!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有一句著名的格言:“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

一切透明化,并不是不好,而是绝对化的结果,势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合理的含含糊糊,实在比绝对明明白白好得多。

李校长把张主任请到办公室,先把门关上,再拿出好几张影印的检举信,说:“我对你是绝对信任的,不然我也不会跟你明说。我知道你的信用没有问题,但是想不到还是有人告你,而且不止一次。我是不会相信的,所以拿给你,你自己看一看,到底写的是什么事情?看完之后,不必交还给我,把它烧掉算了!”

如果你是张主任,会认为校长说得清清楚楚呢,还是含含糊糊?究竟他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社交上的对话,经常出现“说了老半天,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以便配合必要时“我说是说得不少,但是我真的没有说什么”的推托之词。对精明人而言,学习说得含含糊糊,好像是一门必修的课程。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通达处事的“含含糊糊”呢?

普鲁士国会议员俾斯麦想要让奥地利签署一项条约,这项条约对普鲁士有利,却违反了奥地利的利益,俾斯麦想出了一个绝好的计谋。

奥地利的谈判代表布洛姆伯爵是玩牌的高手。他最拿手的牌戏是QUINZE,他经常表示可以从一个人玩QUINZE的方式来判断他的性格。

谈判的前一天晚上,俾斯麦装作不知情并邀约布洛姆玩QUINZE。后来这位普鲁士人写道:“那是我最后一次玩QUINZE,我玩得那么莽撞,没有瞻前顾后,把每个人都吓了一跳,我输了好几千塔拉,但是我成功地愚弄了布洛姆,因为由此他相信我是一个胆大妄为的人,而且很容易屈服。”俾斯麦确实表现得非常没有头脑。

布洛姆从俾斯麦玩牌的方式证实了俾斯麦喜好攻击而且没有头脑。在他看来,攻击性强的人可能非常愚蠢而且鲁莽,像俾斯麦这样的人能有什么高明的技巧呢?

因此,在签署条约时,布洛姆认为自己占了优势,看都没有看就签了。等到墨水一干,俾斯麦高兴得大叫道:“噢,我真不敢相信居然能找到一名肯签署这份文件的奥地利外交官!”

俾斯麦的目的达到了,他成功地愚弄了布洛姆,签了那份难得的条约。

实际上俾斯麦是假装糊涂,让对手认为他已经是囊中之物了,这样,俾斯麦就有机会扭转时局,这是一种完美的伪装。一旦对手放松了警惕,自己成功的机会就增加了。等到时机成熟,果断地采取行动,趁人不备,就可以轻松取胜。

大多数人都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一些人充分利用这条规则,使自己显得低能,让别人感觉到他自己很聪明,一高兴就容易放松警惕,到最后只能任他人摆布。许多高明的骗子就是这样扮演无知的傻子,让别人放松警惕,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就趁人不备,制住对手。

品位和深度在虚荣的天平上与智力旗鼓相当,让人感觉他比你有深度,就会使他卸下防卫的盔甲。

通常,让人们相信自己比你更聪明,他们就会喜欢你在身边。因为,在你的衬托下,他显得更加了不起。泄露真实的智力往往得不偿失,所以,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自己的真实智力。如果人们不经意发现了事实——实际上你比表现出来的要聪明得多,他们会更加佩服你,因为不炫耀自己聪明才智的人实在太少了。

青少年做事做人容易暴露锋芒,这是处世的大忌。锋芒外露也不绝对是坏事,但是应该注意在特定的时空才能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而大部分场合下青少年要知道如何伪装自己,最有智慧的人经常把自己看得笨拙些,他们靠伪装获得别人的信任,并从中谋取利益。有时候最高明的智慧往往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用智慧让别人糊涂,这样,才能解除别人的防备。

把自己看得笨拙些,不会头脑发热盲目自信、赤膊上阵做傻事,它叫人遇事三思左右看好了再动手。把自己看得笨拙些,会使人时常拿实力与自信对比,时常拿困惑与激情相碰撞。不轻易冒险,冒险了就要有收获。

把自己看得笨拙些,不是拿自卑削弱斗志,更不是用软弱替无为辩解,而是为了从笨拙出发开创一个不笨拙的境界。

把自己看得笨拙些,好像是自认“糊涂”,但却是一种更高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