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228200000028

第28章 恐惧,并非全是因为胆子小

第27章恐惧,并非全是因为胆子小

每个人都有害怕和恐惧的经历,孩子也是一样。恐惧是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他们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孩子的各种恐惧,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伴有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恐惧就无关紧要。

【成长的天空】

怕花的小女孩

菁菁今年10岁,是一名小学生。当醉人的春天百花盛开时,她的情绪就会非常低落,因为她对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她怕花的经历要追溯到她很小的时候。当她七个月时,她母亲抱着她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刚进新房,院里响起了鞭炮声,一只小花猫蹿上桌子,把插着花的花瓶碰倒在地上。见此情景,菁菁非常害怕,大哭起来。十个月时,奶奶抱她在院子里玩,一走近院里种的牡丹花她就大哭起来,怎么哄也不行,抱她离开花,就不哭了。一岁时,又带她去串门,发现她一看见别人家床单上的花卉图案和花瓶里插的花就放声大哭。家里人这才意识到菁菁怕花,但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花的惧怕程度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四岁时,她和院里的一群孩子跟在出殡的队伍后面看热闹,当她发现棺材上的大白花和人们佩戴的小白花时,立刻转身没命地往家里跑,跑到家里已经面无血色了。奶奶焦急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惊恐异常地答道:“花追我来了!花张着嘴追我来了!”逗得全家人哄然大笑。

六岁时,她上了学前班,刚一去就赶上欢度国庆节,排演文艺节目。她们班女同学的节目是手持纸花跳舞,这下可触犯了她的忌讳,说什么也不肯参加排演。以后渐渐发展到只要是花她就害怕,无论是布上、纸上的花卉图案,还是纸花、塑料花、鲜花,她都怕得不得了。近几年,城市绿化有了进展,很多街旁绿地上栽种了各种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这对菁菁来说却是件可怕的事,在上学的路上,为了躲开那些“可怕”的鲜花,她不得不绕道走未种花的偏僻路。时间一长,同学们都知道她怕花,常跟她开玩笑,故意往她身上扔花,经常吓得她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甚至上课时她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总是东张西望,唯恐窗外有人把花扔进来掉在她身上。在她的心里,花是那么可怕,使得她生活不安宁,以致成绩下降。

【心理点拨】

恐惧来自过去的经历

在别人眼里,可能觉得菁菁怕花简直是不可思议,实际上,菁菁怕花已经是恐惧症的一种表现了。

每个人都有害怕和恐惧的经历,孩子也是一样。恐惧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恐惧与儿童的身体大小和应付能力有关,也反应了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恐惧的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环境特点及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许多恐惧不经任何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均会自行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恐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就会不断加强,并泛化到其他的情境。如有的儿童害怕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如果不加干预,可能就会发展成害怕电梯、小轿车等其他封闭的场所,这样的恐惧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恐惧症。上例中菁菁对花的恐惧症就是因为小时候对花的恐惧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而导致的。

一般说来,恐惧症患者惧怕的内容比较稳定,持续的时间较长,不易随环境、年龄的变化而消失。孩子会由于恐惧产生回避或退缩行为,任何劝慰、说服、解释都显得无济于事,严重影响着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研究发现,儿童恐惧症主要是因环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比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过于保护、限制孩子的许多行动,或者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可怕的事情。大人过严过高的要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也会诱发儿童恐惧症。

帮孩子驱走心中的“鬼”

孩子的各种恐惧,都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伴有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恐惧就无关紧要。相反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1预防

不要以成人的想法代替孩子的认识。成人认为没有一点神秘气息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可能会成为孩子精神紧张的原因。如果父母不顾及孩子的特点,一味地给他看“恐怖片”或读让他觉得“可怕”的故事,孩子的恐惧感就会与日俱增。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无论何时都不要把他单独锁在一个陌生的、狭小黑暗的地方。不要因为过分的担忧而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带来恐惧。如“别靠近狗,当心它会咬你!”无意中我们就会把恐惧灌输给孩子。

当然,为孩子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恐惧的环境是不现实的,这个世界对孩子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和新奇的色彩,“怕”是认知的前奏,了解得多了,自然也就不害怕了。

2治疗

不要简单地拿别人做榜样,要求孩子“不要怕”。如“××比你小都不怕,你比他大还怕什么?”这样做易使孩子产生负罪心理,好像“害怕”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没关系的,我们大人也有害怕的事。”

不做安慰和解释就让孩子独自承担压力,是逼孩子硬充好汉。只有给孩子必要的知识和情感上的装备,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才能成为一种锻炼。

当然,如果孩子的恐惧感非常强烈而且逐步升级,影响到其性格与行为时,就应带他去看专家。如果孩子从来没有产生过害怕的感觉,也不是一个好现象,可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看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发育上的障碍。对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恐惧是他认识周围世界的自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