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博弈的智慧
2320900000027

第27章 口才博弈:言谈容易,但要深入人心(2)

第一类人是痛苦的,他们像奔腾的洪水找不到排泄口一样,在需要宣泄自己的感情时却苦于找不到适当的方式。他们令人同情,也令人感到遗憾。

而第二种人却是令人讨厌的,他们一张口就开始滔滔不绝,从不肯给别人一点儿插嘴的机会。这种人一般都很自私,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有极强的表现欲。当然,在当今社会,希望表现自己并没有错,其实大家都希望表现自己,希埋自己被别人接受。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也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说话正是表现自己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然而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夸夸其谈,说出的话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久而久之,便会令人生厌。

李先生是公司里一位新来的同事,待人热情,又非常健谈。每到午休的时间,李先生往中间一站,就开始了他那眉飞色舞的“演说”,旁边站着几个同事在听,李先生在大谈自己过去职业生涯中的辉煌经历,他曾经在某项目中取得的成绩,曾经在某次调整中得到的升迁。第二天午休的时候,依然是李先生站在中间滔滔不绝地“演说”。他这次又提到他家的房子,他家的房子位予一个高档小区内,光装修就花了几十万,最后又说到室内的电器,每一件电器都是进口的,都很昂贵,便宜货根本不要。李先生说到便宜货的时候,很不屑地挥了一下手,仿佛要把他面前的便宜货全都扫除掉似的。这时,最后一位听他讲话的同事也走开了。

所以,当我们在与别人交淡时,一定要让谈话的内容充实而有内涵,让人听后觉得受益匪浅,而且回味无穷。如果只是自顾自地自吹自擂、废话连篇,迟早会令人生厌。所以有时要想“有话可说”并不难,而要达到“言之有物”的境界,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要靠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涵养,力求让自己的学识充实起来。

4.说话有技巧,修辞不能少

懂语法,你顶多能把话说通;懂逻辑,你顶多能把话说对;只有懂修辞,你才可能把话说好,这是提高语言表达的一大技巧。

在说话办事时应该考虑表达是否准确,是否把要表达的意思交代清楚了,说出来的话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如果语法有错误,就是不通;逻辑方面有问题,就是不对;语法和逻辑都没问题了,我们往往还要进一步追求更好的效果,而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就是修辞的任务了。因此可以说,语法管的是“通不通”,逻辑管的是“对不对”,而修辞管的则是“好不好”。如果你的口才平平常常,那么修辞可以为你的口才镀上一层金,使其显得光彩夺目,绚丽耀眼!

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根据特定的语境、特定的目的,众多可供选择的表达方式中总有一个是最合适的、效果最好的,选用那个最好的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修辞就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语境,恰当地选择词语和句子,以求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也可以说,讲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得更有水平。出口成章是口才的最高境界,因此说话办事更是离不开对修辞的学习和训练。

修辞是一种追求更好表达效果的活动,它涉及的方面主要有语境、同语的选择、句式的选用、辞格的运用。

语境有两种,一种叫做上下文语境,一种叫做社会语境。上下文语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前言后语的问题。一句话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放在具体的上下文当中的,起码前言后语之间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社会语境就更加复杂了,它包括说话的对象、时间、场合、周围的情况等诸多因素,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善于说话的人往往是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在特定的场合中说出最得体话语的人。这种感觉能力和控制能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本领。

下面这一段话,用了一些修辞技巧,乍一看好像还挺有文学色彩,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整段文字的前言后语互相矛盾,不合逻辑。是为了描写而描写,忽略了上下文语境的问题:

清晨,小李和小王来到景色如画的未名湖畔。啊,美丽的未名湖,微波不兴,明净如镜,它大约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显得分外的安详和宁静。他们举目四望,发现湖畔四周早已三三两两地坐满了好学的青年人。他们有的在念外语,有的在背诗词,有的声音高亢,像雄鸡在报晓,有的嗓音洪亮,如铜锣在轰鸣,千百个声音汇成了一首向科学进军的交响曲。

这段话单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句,可能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但是把这些句子放到一起,则显得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没有处理好上下文语境关系的典型例子。

讲修辞除了看语境外,还要注意词语的选用。前面我们说过,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恰当地选用最为合适的词语。该文则文,该野则野。语言中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好词与坏词(这里指的是表达效果而非思想内容),好与不好全看使用者把它们安排得怎么样。

其实修辞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我们大可不必把它复杂化、神秘化。当你有一件事情想说时,你刚要开口,却突然觉得与其这样说,还不如那样说;或者某个词语尽管也能表达出你的基本意思,但是总觉得还可以再找一个更合适的来替换它;或者你为了增强说服力,尽量引用名人名言;为了增加感染力,使用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手法,这些时候,你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陈望道先生在他的名着《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活动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大家很容易被字面的意思迷惑,认为积极修辞比消极修辞好。其实积极与消极只是用来区分的两个名词,它们并没有高下之分。说话办事的技巧首先追求的是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争取简练,这些都做到了,才能追求生动。消极修辞就是为了更准确、简练地表达效果服务的,它是语言在常规范围内的调整与选择;而积极修辞则是语言的一种变异使用,它突破了表达的常规,能起到使人加深印象的作用。

5.学会说“场面话”

“场面话”是人与人沟通的一种手段。所以“场面话”不仅要会说,更要习惯说。

在任何社会场合,无论你是否愿意,难免都要说一些“场面话”。什么是“场面话”?简言之,就是让对方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对方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尽管,讲“场面话”实在无聊之至,因为这几乎和“虚伪”画上等号,但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不讲就好像不通人情世故了。

尤其是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由于大家对彼此都不甚了解,因此“场面之言”更是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在世间生存的人都要懂得去说,习惯于说。

一般来说,“场面话”有以下几种:

当面称赞人的话:诸如称赞你的小孩可爱聪明,称赞你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你教子有方……这种场面话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有相当的差距,说起来虽然“恶心”,但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之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人的话:诸如“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

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如果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会马上得罪人,如若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所以用“场面话”先打发,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这就是场面话,谁都知道这不必当真,可是你又不能不说,这是人性丛林中的一种最起码的生存智慧。尽管这是一句废话,可是,说完之后省时省力。否则,你去解释误会都得耽误好多事儿。其实,这里面有些话是非常模糊的,比如“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有什么事我尽力帮忙!”这都近似有一搭没一搭的事儿,你也不必太在意。人和人之间某一种情谊是瞬时的,你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说场面话要注意场合,去别人家做客,要谢谢主人的邀请,盛赞菜肴的精美丰盛可口,并根据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当然“场面话”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不过一般大概离不了这些场面。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过切忌讲得太多,要点到为止最好,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这样就让人看出我们的真面目了。

不过,千万别相信“场面话”。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你要保持你的冷静和客观,千万别两句话就乐昏了头,因为那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反而可看出对方的用心。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测不出他的真心,只好做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躲闪,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那么对方说的就真的是“场面话”了。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场面话”是一种交际需要,既要能说,还要善说,既要认真听,但也不要信。信的人是没见过场面的人,不听的人是不识场面的人。

6.说话要学会绕弯

在与人交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旁敲侧击、兜个圈子来说话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技巧,它可以让你从尴尬中脱身,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

会做文章的人并不一定就会说话。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读文章,可以细细品味,详加研究。但说话则不同,古人也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与人说话要三思而后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结果会大相径庭,因此说话时切不可想到哪说到哪,随心所欲,直言快口。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但说好话会有好的作用,说实话却未必有实际的报酬。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情况下,都必须在说话上来点“拐弯抹角”,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如果对方没有容人的雅量,你最好要懂得察言观色,多绕几个弯来说话,是最为明智的,快人快语,有时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生活中有些不拘小节的人,他们又经常要和你来往,如果你无法回避,还不想伤害彼此的感情,要想在交往中减少这些麻烦,你就应该学会说话兜圈子,掌握一些含蓄说话的技巧。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有关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陈毅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

并随之用手做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当然不能。但面对外国记者的“追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回答方式呢?如实相告,就会泄露我国的军事机密,当然不行,但按一般方法说“无可奉告”,会使会议气氛过于板滞、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