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博弈的智慧
2320900000008

第8章 思维博弈:想得到更要做得到(1)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我们要懂得灵活变通。当一条路走不下去时,要变换思维,及时回头;当一种思维行不通时,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不妨放弃无谓的挣扎,去改变自己……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条走不通时,换条道,就能找到生命中的辉煌。

1.撞了南墙及时回头

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是因为坚持一条道走到底。

其实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撞了墙及时回头,也许你能看到另一番灿烂的景象。

生活中我们常常一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面却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中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可它就是不肯改变突围的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着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气息奄奄了。

然后,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朝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参与博弈的双方采取的策略和思维不通,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成功在于思维的变换,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不经历失败的人,重要的是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要赶紧转过身去寻找另一条出路。有时候在困境面前,改变一下思路,一切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很多成功者的事例都证实了这一点。

蒲松龄,清初山东人,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考举人都落第了。蒲松龄志存高远,没有因为落第而悲观失望,相反,他另辟新径,放弃从官之路,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联云: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着——《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条道路,在这条新开辟的方向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唤醒了无数同胞起来和黑暗势力做斗争。

由此可见,人生的竞赛场上,并非只一处辉煌,辉煌需审时度势,不断地变换思维,这样才能找对你的生活目标。

2.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要想成大事,就要打破常规,善于利用逆向思维。

成功的契机,在于打破常规,善于利用思维的悖逆。

北宋政治学家司马光小时候机智过人。有一天他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小朋友们一时便都慌乱了起来。有的大喊:“来人啊,救命啊!”;有的拼命地想把落水的小伙伴拉出来;司马光急中生智,拿起一块石头,将水缸砸破,水流走了,那位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掉下水缸后,大多数孩子是按常规思维救人的,但在这个博弈中,司马光却采取了有悖常规的博弈策略,他利用“逆向思维”,将水缸砸破,从而化险境为安全,救出了小朋友。可见,有时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显然,逆向思维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按常规办事,不循规蹈矩,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马上改换新的方向,借助于他们思维的结果分析统摄,巧妙组合,从而找出新的突破。而那个“新的方向”往往正是常规思维的“死角”。因为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

这显然是两种旗帜鲜明的对立,然而,逆向思维往往只有当它被诉诸语言文字时,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通常是,离开语言文字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时,便又很快被人们给遗忘了。现实生活就像一台庞大的消化机器,逆向思维一放进去,就容易被消融得一干二净。对于逆向思维,常规思维似乎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就好像中国国家足球队对健力宝小将的同化似的,不知不觉中便已完成。

常规思维有着那么强大的力量,作为一种“定势”、一种“常规”,其本身就证实了它的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它绝非只是个体的问题,而往往与整个民族,与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那些常规定势,往往就是世代传统的沉淀,而这,也正是其具有强大力量的根源。正因为这强大的社会历史后盾,使得它的地位坚固得难以轻易动摇。

作为一个社会,它必须拥有一系列的秩序规范,而这,便是“常规”的社会基础,便是所谓的“框框”。而我们的“逆向思维”便是要在这严密的框框中寻找立足之地。无疑,这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若不是刻意追求,我们难脱“常规”之手掌心。

敢于追求“逆向思维”的人往往就会在社会中有所成就、有所名声。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子,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阿凡提居然出乎意外地回答:“我愿意选择金钱。”国王大为惊奇:“金钱有什么用?正义可是不大容易得到的呀!”阿凡提接着说:“谁缺什么就想得什么,我缺的是钱,所以我要钱;你缺的是正义,所以你要正义。”

那种出其不意的博弈思维,让本想愚弄阿凡提的国王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其地位已经逐渐地由“主”向“客”靠拢,及至阿凡提故作姿态的作出解释时,我们就不禁“可怜”起那位被反主为客的君王了。

逆向思维就像天空绚烂的彩虹,无论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在天空,引起的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而当今,逆向思维早已成为社会各界推崇的对象,尤其是在当今最热门的工商业界,更是备受关注。经济学家和管理者口中的所谓利润来源、创新,实际上便是对逆向思维的一种诉求。创新要求人们把握住被别人所忽略的机会。它不同于发明,通俗一点,它只是对一些现存的东西加以利用,而这些现存东西的价值通常是无法为常规思维所察觉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首要的要求便是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便是利润,而对企业家本身而言,创新便是成功。

所以,逆向思维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界,都有着其独特而巨大的价值。要想迈向成功,就要打破常规,启发自己的逆向思维。

3.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变换思维,懂得放弃,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因为通向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成功因人而异,方法与角度千变万化,任你挑选。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带着他的孩子离开罗马的家,来到市郊一个小镇,爬上一座教堂高高的塔顶上。孩子心里暗自嘀咕:“领我上这儿来干什么呢?”

“往下瞧瞧吧,我的孩子。”父亲说道。

孩子鼓足最大的勇气朝脚底下看,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扭曲的街道,一条条通往罗马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温柔地接着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你就走另一条试试!”这个父亲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教会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博弈中,要学会变通,懂得转换思维,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1850年,美国旧金山来了一大批淘金者。那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只见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满脑子里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年轻人,他是德国的犹太人,他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也赶到了美国来“发财”。

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他发现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靠淘金“一夜暴富”的梦想,做起了生意,没过多久,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铺,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小商贩。

李威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淘金工人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他想:如果我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肯定更适合淘金工人用。

说干就干,于是他连忙取出帆布,领了一位淘金工人来到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李威牛仔裤。

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威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这种裤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磨、穿着舒适……大量的订货单如雪片似的飞来,李威一举成名。

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与帆布同等耐磨,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并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受到矿工们更加热烈的欢迎。经过不断地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威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李威没有一条道走到黑,没有执着地做着淘金梦,而是及时转换思维,改变策略,选择了另一条路,从而赚到了更多的金子。这是博弈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运用。

通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当你发现眼前走的路不适合自己或者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时,一定要当机立断,换条道,千万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4.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们改变不了相貌,但我们可以净化心灵。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面对它,适应它。当生活遭遇挫折时,当幸福的阳光被乌云遮挡时,不要哭泣,不要伤心,要勇敢地去面对它。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手里。如果所面对的环境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造环境,获得快乐。

改变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之道。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时,我们要学习改变自己。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总认为是别人不好,自己全都是对的,总想改变对方。事实上,这不大可能,因为对方也想让你改变,所以到最后双方都没有改变。最好的方法是在改变对方之前先改变自己,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了极点时,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一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要知道,环境不是为你我而造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它。与其抱怨社会环境不好,不如换个心态,每一次危机就是一种转机,每一次变化就意味着机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幸运女神不会把幸运都给一个人。

青年小刘,经过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一家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工作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要辞职。当他决定要辞职时,找到他的朋友小李,说:“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辞职,我看你工作得也不是很开心。”小李说“好。”,两个就约好一块辞职。但小李想了想又说:“直接这样走不好吧,我们好聚好散,来的时候表现不错,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所有的同事、客户一个好的印象,我们在最后一天好好地表现,做好最后一件事情。”小刘说:“好吧,我们给自己,也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第二天早上,他们8点准时来到公司,煮咖啡,泡茶,把公司搞得干干净净,他们对所有上门客户的态度都非常热情,并以最有爱心的方法去款待他们。然后,他们对所有来办公室的同事们都说:“嗨!您好!早上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们真诚的态度。他们工作了一天,到了快下班时,小刘对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递辞呈了?”但此时小李却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今天所有人对你都很热情吗?难道今天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小刘听了朋友的话,陷入深思中……

在博弈中,不是每次结果只有输和赢,当你无法改变环境,又不想让自己被踢出局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去适应环境,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合作,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博弈的各方获得最大的利益。

可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一味地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所处的环境太坏等,于是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脾气也变得暴躁,生活质量下降,工作的激情也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不但环境没改变,别人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反倒是自己为此吃了不少亏。

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学着去改变自己。你虽然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净化心灵;如果“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本身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改变自己,慢慢地去适应。

不断地改变心态,可以将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任何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是痛苦的,就像被移植的大树,要被砍去树枝,承受长时间的苦痛,但苦痛之后,却会有再度的葱茏。

改变自己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不是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

就好比要到达一个目标,多数情况下,直接走是行不通的,得绕个弯子迂回一下,这也是一种博弈策略。

5.摆脱束缚,挖掘自我潜能

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有些之所以很难发挥出来,是因为他被许多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