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让地球抛弃我们:远离垃圾与白色污染
2321000000025

第25章 挥舞魔法棒,营造绿色生活(2)

四、挥舞魔法棒:日常废物循环利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垃圾通常被我们当做废物来处理掉,其实很多废旧物品还有很大利用价值,有可能会废物变宝。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无论是人均产生量还是绝对量都有很大增加。这些垃圾占用土地、污染水体、破坏植被、污染大气,造成了严重后果,垃圾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垃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含量达30%,而这些回收来的东西只要略微加工就又可以投入使用,这样就为重新生产这些东西节省下很多资源,而且也避免了生产这些产品带来的环境问题。看看我们生活中究竟有哪些东西可以回收利用,里面又隐藏了多少经济价值,看看自己每天浪费掉多少资源。

(一)纸

我们今天扔掉几张纸?据统计,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50千克好纸,可以挽救26棵3~4年的大树,节省木材3立方米,少用纯碱300千克,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源消耗40%~50%,而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仅为20%~30%,每年流失废纸600万吨,相当于浪费森林资源100万~300万亩。这其中也有我们的责任。

(二)塑料制品

我们一周用了几个便当盒,多少个塑料袋?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用来还原成为燃油。从1吨废塑料中能够生产出700~750升无铅汽油或柴油。许多废塑料还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循环再生的次数可达10次。以废餐盒为例,回收后可制成建筑装修用优质强力胶;3个废餐盒就可以做一把学生用的尺子,20个废餐盒可以造出一个漂亮的文具笔筒。从塑料花盆到公园里的长凳,都可以用废餐盒作为原料来生产。所以,下次不要随手乱丢这些东西,把它放进回收桶,举手之劳我们就为将来节约了资源。

(三)玻璃制品

我们扔掉了几只瓶子?大家可知道,回收一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亮4小时。等用电高峰拉闸限电的时候,我们有想过下次若省下一个瓶子,就能为自己买来4个小时的光明吗?

我们如果少丢掉一件可以利用的“垃圾”,那么我们就为地球积累了一点儿财富。

五、挥舞魔法棒:他提着菜篮子行走中国

在魔法棒的指引下,我们来认识一位环保主义者,相信他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陈飞,家在温州的楠溪江边,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国内外,是1988年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每年的7~9月是楠溪江的汛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次发洪水时,楠溪江上都会漂浮着成堆的塑料袋,有时连岸边的树上都挂满了。时间一长,河道成了垃圾场,还发出阵阵恶臭,江里的鱼也明显减少了。原本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树木不见了,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烂塑料袋在飘,一些外地来的游客很是失望。这一切让陈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改变这种状况。一次,他让儿子帮着从网上下载环保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塑料袋污染的资料。查完才知道,塑料袋不仅对食品,而且还对土壤和人体造成危害。

陈飞想起在1984年以前,家乡当地人都是用竹篮子买东西的,既实用又环保。在那以后,人们渐渐开始用各式各样的塑料袋。于是他便萌生了宣传“重提竹篮子买菜”的念头,决定倡导禁用塑料袋。

2000年10月23日,陈飞第一次提着菜篮上菜市场宣传。他不厌其烦地跟大家讲,塑料袋虽方便,但对身体不利,还污染环境。竹篮子买菜干净、卫生又环保。刚开始效果并不好,人们有冷嘲热讽的,也有不接受的,陈飞便经常思考如何寻找出一种最适合社会大众接受的一种宣传方式。

2002年,陈飞决定免费送菜篮子,虽然竹篮不贵,但要免费送还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一开始家里并不十分赞同。但陈飞认为,只有免费送人竹篮,才能让人们接受这个观念。他以天然毛竹为材料,编制了许多竹篮。首先,他从自己家里开始做起,家人买菜都使用竹篮。之后,他又将竹篮带到街上去免费送给村民,并为他们讲解塑料袋的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劝村民们尽量少使用塑料袋。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冷言冷语。陈飞感到自己身单力薄,便想到了借助新闻媒体来扩大宣传力度。

2002年1月23日,陈飞提着竹篮找到当地一家报社,将自己写的一封信交给了一名编辑。那名编辑觉得一个农民能想到这件事很新奇,第二天便刊登了《一位普通市民的马年心愿——提着菜篮“走四方”》的报道。很快,当地许多人开始关注陈飞,关注他的菜篮子。第一次的成功,让陈飞感受到了媒体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他带着自己的环保理念和这份报纸,也带着他的“环保梦”走出县城,去了杭州、金华、衢州、嘉兴、台州、宁波、丽水、绍兴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到各地农贸市场、报社等手提菜篮子,身披绶带进行宣传。

一次,他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澳大利亚有一个城市变成了没有塑料袋的城市。于是,他开始琢磨,凡事从身边做起更省力,动员村民建设一个中国的无塑料袋村,并把菜篮子推广出去,这样效果会更好。

2005年2月,陈飞打定主意后,就向村支两委请示汇报,打算创建中国第一个无塑料袋村。他的这一建议马上引起村干部们的重视,并马上召开全村村民大会,最后以多数票通过了这一决定。陈飞便在老家珠岸村挂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

陈飞

陈飞找到村里的每个肉铺老板,说明自己的想法后,这些老板都非常赞同陈飞的做法,答应以后不再使用塑料袋,重新使用弃用多年的稻草绳。他又给全村700多户每家都送了一个竹篮,还给村里每个菜摊、商铺各配备了10个竹篮,如果谁忘了带篮子就免费租给他,而且每个竹篮都标有店铺的记号。

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了,不仅非常支持,还纷纷开始重提菜篮子。村里的池塘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陈飞就购置了一只小船,请村民每天驾船清理池塘。他不但出资雇用了3名清洁工每天打扫卫生、清除路边的垃圾,还出资2万多元,在村中央建造了一座标准公厕。

从2006年8月4日开始,珠岸村老年协会300多名老人自觉行动起来,成立了一个环境保护监督小组。每天有2位老人作为环保监督员,在全村进行环保监督检查。他们对各家小店是否推广纸袋、拒绝塑料袋、垃圾是否倒在指定位置等日常行为进行检查。

后来陈飞看到在家乡宣传环保获得成功,便开始向全国宣传。他准备了2000多只竹篮,每到一地,都到大型的菜市场,一边分发竹篮子,一边宣传环保。2002年11月,他从去北京开始,然后又去了上海、南京等11个城市的大型农贸市场。他的行动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自2000年至今,陈飞自费跑遍了全国19个省、区、市,送出了上万个菜篮子。他的行为由最初的不被人理解,也逐渐转变为受到广泛尊重。

2007年6月4日,他发起的“永嘉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了,陈飞任会长。协会成立后,陈飞带领志愿者们在楠溪江保洁、铲除“牛皮癣”,各地成立分会让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开展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环保活动,还启动了“菜篮子进百村”等活动。

陈飞当选人大代表

2007年9月,陈飞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了“节能减排”晚会。晚会现场,他大胆地向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赠送菜篮子,受到了曾副总理的高度赞扬。

2008年开始,陈飞又根据群众的建议和需求,除了转变方式,对传统的竹篮子也进行了改良,现在送的都是可折叠式的竹篮子,让大家携带更方便。2008年1月21日,浙江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陈飞以一名农民的身份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决定抓住这个环保宣传的好机会。陈飞去北京开全国人大会议,带去了56个菜篮子和3000条手帕。“两会”期间,他把这些菜篮子和手帕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3000条手绢送给每位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两会”期间,陈飞带来了3200个菜篮子,通过会务组分发给了所有全国人大代表。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环保人士到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当选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变化,也透射出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六、挥舞魔法棒:变身一名绿色志愿者

在环境灾难面前,没有谁是局外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保护环境的行动者,尽到自己的一份义务。我们也许会说,我不是学环保专业的,不懂环保知识,职业也和环保无关。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您愿意,挥舞魔法棒来做环保志愿者吧!

做环保志愿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报道,美国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中有49%做过义务工作,每人平均每周义务工作4.2小时,全国每年义工一项相当于创造了2000亿美元的价值。国外很多大公司在录用人才时,特别注意应征者是否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以此判断其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如参加环保宣传、义务帮助环保组织工作,参加公益活动,等等。很多环保组织都为志愿者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如“自然之友”经常招募志愿者赴贫困地区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希望行动”,“绿家园”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到沙漠地区义务植树等。

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并容易付诸行动。一些新知识、新观念、新名词,大多数都是先在孩子中流行开来,然后再通过他们传给父母一辈的,这已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的社会学现象——“文化反哺”。亲子之间发生的变化,将几千年来形成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关系倒了过来。

环保知识的传播也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家长的环保活动和教育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不乱扔纸屑、节约用水、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另一方面,孩子也可以向父母传播不使用含磷洗衣粉,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低碳生活、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环境理念。通过孩子和家长的良性互动,环境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人心,影响社会、环境以及人类的行为。

每年都有一些与环保相关的节日,我们称之为绿色纪念日,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来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