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2325500000015

第15章 刚柔鉴附录(14)

“您在家里干的好事呀!”刘备觉得脸上的肉都僵了,两条腿直发抖,吓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幸好曹操长叹了一口气后,又冒出一句:种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刘备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好事”不是指谋反,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才暂时放了下来。曹操拉着刘备的手,一直走到后花园。曹操指着园中尚未成熟的青梅果子,对刘备讲起前不久征讨张绣时发生的“望梅止渴”的故事来:“征途中酷暑难忍,将士们口于舌燥,我就用马鞭遥指着前方一片树林说,前边有一片海林,梅果青青,可以止渴了。将士们一听‘梅果青青’,不觉人人牙酸流涎,嗓子一时竟不渴。今天,我看到这后园的青梅,不由得想起旧事,特地请您来赏梅饮酒。”刘备此时仍是惊魂未定,虽是心不在焉,却还是故作认真地听着。

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大晴的大空,现在却涌起团团乌云,急风吹得梅树刷刷地响,常言“风是雨的头,曹操忙拉上刘备躲到小亭子里。刘备这才发现,亭中巳经备好一盘青青梅果,一壶刚刚煮好的酒,知道是曹操早有准备。二人对面坐下,开怀畅饮,天南地北闲聊起天来。

曹操为什么单单要请刘备来喝酒呢?原来他也是想趁酒后话多的时候,探测刘备的真心,看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样,有不甘人下、称王称霸的雄心。当酒喝得正来‘的时候,曹操发话了:“玄德,您久历四方,见多识广,请问,谁称得上是当今的英雄?”刘备没有提防曹操突然谈这个主题,一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搪塞道:我哪配谈论英雄呢件可是曹操抓住这个话题不放,又补充一句;即便不认识,也听别人说过吧?”刘备见曹操全定要自己说个究竟,心里已对曹操的用意猜出八九分。于是开始装糊涂了,他略一思索说:“淮南的袁术,已经称帝,可以算作英雄吧!”曹操一笑说:“他呀,不过是坟中印枯骨,我这就要消灭他!”刘备又说:“河北的袁绍,出身高贵,门生故吏满天下现在盘踞四个州,谋士多,武将勇,可以作英雄吧卜曹操又笑了笑说:“袁绍夕表很厉害,胆子却很小;虽然善于谋划,关键时刻却犹豫不决。这种干大事怕危险、见小利不要命的人,可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刘表坐镇荆州,被列于‘八俊’之首,可以算作英雄吗?”曹操不屑地说:“刘表徒有虚名而已,也不能隼英雄!”刘备接着说:“孙策血气方刚、巳经成为江东领袖,是英雄吧?”曹操摇摇头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孙坚的名望,算不得英雄。”刘备又说:“那益州的刘璋能算英雄吗?”曹操摆摆手说:“刘璋只仗着自己是汉家宗室,不过是个看雪狗罢了,怎么配称英雄呢?”刘备见这些割据一方的大军阀都不在曹操眼里,只得说:“那么像汉中张鲁西凉韩遂、马腾这些人呢?”曹操一听刘备说出的尽是一的二流的名字,禁不住拍乎大笑说:

这些碌碌的小辈,何足挂齿呀!刘备只得摇摇头说:

“除了这些人,刘备我孤陋寡闻,可实在不知道还有准配称英越了。”

曹操停住笑声,盯着刘备说:“英雄,就是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所谓大志,志在吞吐天地;所谓良谋,谋能包藏宇宙。”说罢,他仔细观察刘备的反应刘备佯装不知,故意问道;“请问,谁能当得起这样的英雄呢?”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点点自己,神秘地说:“现在天下称得起英雄的,只有你和我呀!”一听这话,刘备不由得心中一震,吓得手一松,筷子掉到了地下。此时,恰巧闪电一亮牵出一串震耳欲聋的霹雳,轰隆隆炸得天都要裂了。刘备弯腰拾起筷子,缓缓地说:“天威真是厉害,这响雷几乎把我吓坏了!”曹操通过对世之英雄的一番议论,观察到刘备闻雷时丢掉筷子的情景,曹操还真以为刘备不但是个目光不够远大之人,而目是让惊雷震掉了筷子的胆小鬼,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自此,对刘备的戒备也就松弛了许多,最终使刘备寻得脱身到徐州的机会。

刘备正是一味装呆作痴,隐真示假,行韬晦之计,给曹操一种朦胧,使自己的利益在朦胧中得以保护。

凡是重大事情的策划之际,它的秘密性就更加重要。战略与政策谋略获胜的秘诀,全在于出奇制胜。而出奇制胜的法宝,一在于计策的周全详备,二在于严守机密。所以《易经·爻节》中说:“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孔子说:“祸乱所产生的原由,就是以语言作为阶梯,做君主的不慎密就会失去大臣,做大臣的不能保守机密就会丧身,重大的事情不能保守机密就难以成功,所以君子缜密,而不轻易说出话来。”

老子说:“鱼不能脱离深渊,这样才能受到保全,国家的精良的先进武器不能随便展示给人们。”

因此,凡是谋略,务必是绝对保持秘密以至于神鬼莫测,所有行为都是玄妙神奇。不仅是出乎意料之外,而巳是出乎天下后人的意料之外。这样才可以说是“神秘”了。

鬼谷子在《谋篇》中说:“圣人的方法在于隐蔽与匿藏。”又在《摩篇》中说:“圣人的谋略在于暗处所以说神妙,成就于明处所以说神明。

在事业上,我们的原则是,尽量探求他人的秘密,而全力隐藏自己的秘密,尤其在筹划大谋略、大计划时,更加如此,所以姜太公在他的兵法中着有《阴符》、《阴书》的篇章,并且明白揭示“神机鬼薮,是阴阳相胜的道术。”这不能说他是没有根据的说法。揭子在《兵经·秘篇·二十》中说:“一个计谋的成功在于能严守秘密,失败就在于泄密。所以军事上最要的事情,就是要严守机密。用一人做的事,不能让两人知道;明天的行动,不能在今天就泄露出去。仔细地推敲计谋中每一细节,谨慎得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所作所为都能保密还要防止在言谈中泄密;在容貌上要做到不露声色,还要小心表情上泄密;表情上做到了隐藏不露,还要当心在说梦话时泄密。部队在行动前一定要隐蔽企图,用谁执行任务先不告诉他。如果某些可以说的,也不妨先说,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常常与他开诚相见,袓露一些秘密是为了更好的保麻”

历史上,因稍一疏忽,泄露了机密,而前功尽弃的事实比比皆是。所以鬼谷子在《摩篇》中说:“掩盖隐匿起来,逃脱在情理以外,使人不知、鬼不觉,这样的人成就事业而无祸患。”

《淮南子·铨言训》中说:“圣人不为名而丧身,不为谋而外露,不被智慧主宰。藏在无形之中,行动也无踪迹,邀游无自我。所以圣人掩藏起聪明不露痕迹,把足迹藏于无为之中。”

在《兵略训》中又说:“用兵贵在谋略不能使人测定,把兵力隐匿起来,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使敌人知道就受制于敌。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上能隐瞒天,下能隐瞒地,中间能隐瞒人。”

重要的军事计划、政治谋略,没有不是以隐藏为上策的,做人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隐瞒的一定要隐瞒,与人无关就不对他说,不必告诉人的就隐瞒住不告诉他。自己的长短都隐藏住,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更加如此,隐藏在不露形迹之中,就是最好方法。

老子说:“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容易激怒,善于取胜的人,讲究战略战术,一般不与敌方正面交锋而取胜;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而忍让。”

宋代苏洵在《审敌》中写道:“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为个人谋利益则思维狭隘,为天下谋利益则思维开阔。它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一己私利考虑得多,就必然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许多人的利益之上,思维基础的变化必须导致思维结局的变化。所以,只有思维开阔,不受私利的狭隘思维所限制,才能使一个人的思维清醒、正确、明智。

对于权利和财势,不接近不受其污染当然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就更清白,才算是具有最高洁人格的圣贤;权谋诡诈,不知道的人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有道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大丈夫一屈值千金”。李渊膝下一屈,何止“千金”?李渊膝下一屈,揭开了大唐帝国三百年的基业。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讨捕群盗。对于一般的盗寇如毋端儿、敬盘陀等,都能手到擒来,毫不费力:但对于北邻突厥,因突厥自恃有铁骑,民众又善干骑射,却是大伤脑筋。经多次交战,李渊败多胜少,突厥兵更是肆无忌惮,李渊视之为不共戴天之敌。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地,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的离宫之一),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即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美女玉财’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的这种属节让步行为,就连他的儿子都深感耻辱。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之后还念念不忘:“突厥强梁,太上皇(即李渊)一称臣于颉利(指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他有他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样子上难看一点,但意识到能屈能伸方可成为大丈夫。

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

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人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人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供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住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巳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屈节让步,俯首称臣,且亲写手书:“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如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则土地归我唐公,美女玉帛则统统献给可汗。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在李渊最为艰难的从太原进人长安这段时间里,李渊仅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领少数人马驻扎太原,却从未遭过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刘武周等也收敛了不少。李元吉于是有能力从太原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输送人员和粮草。等到公元619年,刘武周攻克晋阳时,李渊早已在关中建立了唐王朝,而此时的唐士不仅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拥有了新的幅员辽阔的根据地,而且此时的刘武周再也不是李渊的对手。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再一重要原因,由于李渊甘于屈节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十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平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屈节让步的行为,虽为不少人所不齿,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暂时的屈节让步,往往是羸取对手的支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节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力量不强大时,就要善于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实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篱下,寻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树下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仅仅是谋略,也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智慧产物。

上天运用智慧的神力,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万物,这是天地宇宙的奇观人类运用自己智慧的神力,改造人类,改造万物,改造自然,这也是天地宇宙的奇观;上天把智慧赋予人类,使人类充分运用智慧来完善人生,光辉人生,这些都是智慧的奇观。

数千年的人类历史文化,是人类祖先运用智慧的产物;未来无穷年度的历史文化,要靠我们后辈运用他们的智慧去开创。我们不能以“完成自我而满足,而应以完成人类完成天地为目的。神奇的智慧,可以经纶宇宙,经纶天下,经纶国家。智者善于使用它,就能无所不成,使人生光芒万丈,与天地同存;愚者不善于使用它,从而一事无成,使人生暗然无光,而与草木同朽。所以说:“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智慧。

公元617年5月,一直处在韬光养晦中的隋朝大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突厥再度强盛,太原又地处突厥骑兵经常出没袭扰的地方,为解除后顾之忧,李渊亲自用十分卑恭的口气给突厥写信求和,又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派兵援助。

眼看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成为天子,李渊属下将士包括文臣谋士,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谏李渊赶快做把龙椅,登上皇位。李渊当然也在做称帝的美梦。

但此时,他却异常冷静,考虑得很多、很远。

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大多打着明确的推翻隋王朝的政治旗帜,使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穷闲自姓趋之若骛,农民军声势迅速壮大。李渊当然也想取代隋炀帝,但他考虑自己还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所要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势力。这股势力中的人与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他们只反对某一个皇帝,只想用一个‘明主贤君”去代替当朝的‘暴君昏君而已,绝不容许有人推翻整个政治制度。目睹当今隋王朝行将没落,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而地方贵族、官吏则拥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实力,他们为确保自己割据一方的地位而控制着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斗方面,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手持锄头、竹竿而又分散的农民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相比的。

再者,从隋场帝前不久镇压杨玄感反兵之迅速、果断和残忍来看,杨广对于贵族阶层的叛乱更为深恶痛绝。隋朝虽行将就木,但它毕竟是一国之政权所在,如果隋炀帝集中力量来剿灭李渊,那么此时此刻恐怕有十个李渊也是难逃灭顶之灾。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否决了部下的建议,不仅没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留守关中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伯为新皇帝,并移檄郡县,改变旗帜。这样,在突厥方面看来,李渊声势浩大,马上便要自立,自己的建议已被采纳,也就不再随意侵扰,并有条件地给予支持。而在隋朝当权者看来,当然怀疑李渊身藏野心,但他竟打着尊隋的旗号。现在明目张胆要推翻隋朝政权的农民军比比皆是,这些都无力对付,哪还能专力去攻李渊?因此,除了作一些少量的防御布置外,一时从未对李渊发起过主动的攻击围剿,李渊便乘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