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2325900000002

第2章 高原林莽未解之谜(1)

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区,有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内流河——那梭格勒河。河流南面有高耸入云的昆仑山主脊,北面有祁曼塔格山,气候湿润,再加上叶脉状大小支流中的冰川融雪,灌溉着这片古老的谷地,因此,这儿牧草丛生,远远望去,好似锦绣的绿色绒毡。但是他却有个很恐怖的名字“魔鬼谷”。

“魔鬼谷”里的美丽和平静都是虚伪的,在这山谷沼泽淤泥的深渊中,充满着熊的骨骸、猎人的工具、淘金者的尸体……“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有许多世界之最。它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而且是世界地质历史上最年轻的高原。假如用人的一生作比喻,它还处在婴儿期。在这片神秘的处女地上,既有绵延千里的冰峰雪岭,又有坦荡开阔的谷地;既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又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既有繁星点点的湖泊,又有一泻千里的江河。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上,是怎样从海洋中拔“海”而起的呢?

青藏高原是如此年轻。如果把它脱离海洋的大约四千万年与地球年龄的四十六亿年相比,仅仅是一百一十五分之一。假如只考虑最近强烈隆升的二三百万年,则只有地球年龄的一千五百分之一。好像一年之中,她一直沉睡在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一年的最后几天,才突然苏醒过来,及至除夕的最后几小时,猛然崛起成为地球之巅。

高原地区的强烈隆升是从三百至二百万年前开始的。这段时间里,究竟上升了多高呢?在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四千多米的吉隆盆地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海拔最高点之一。与我国北方的三耻马动物群化石点进行比较,假如不考虑其他一些地壳运动因素,粗略估计,自上新世以来,吉隆盆地上升了三千米左右。这个上升高度也符合用其他手段换算的高度。譬如希夏邦马峰北坡的高山栎化石出露在海拔五千七百多米的山坡上,而现在高山栎却只生长在二千五百到三千一百米的地方。

由此推算喜马拉雅山主脉自上新世以来上升幅度可能是在三千米左右。因此,许多人认为,在二三百万年里,高原面从平均海拔一千米上升到四千七百米,上升了三千五百米至四千米,形成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

根据现有的了解,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既不是匀速的运动,也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上升都使高原地貌形态得以演进。

高原第一次的强烈上升,发生在早更新世时期,距今二万年前,平均上升了一千米左右,高原面平均海拔为二千米。其结果是原始高原地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原边缘河流切割作用加强,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一些古湖被切割变干,外流水系的主要河道基本形成。

高原第二次强烈隆升发生在中更新世,距今约一百万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髙度达到三千米左右,同时高原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断裂活动不断产生;旧断裂得以复发;高山深谷地貌形成;以往的环流形势被打乱,广大地区气候从温暖湿润转为寒冷干旱,各地域间的差异明显增大。

高原第三次强烈隆升发生在晚更新世,这期间又升髙了约一千米。约在一万年前,高原面的平均高度已达到了四千米左右,一些大山岭超过了六千米。这次抬升使高原内部的气候更加寒冷干燥。高原边缘受到强烈切割。此时,巳有人类出现。在定日热久乡河流阶地上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石片、括削器、尖状器等已成为古人类生活谋生的工具,他们群居在一起,靠捕猎和采摘野果为生。

地质历史进入全新世(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的速度更快了,它以平均每年七厘米的速度,上升了约七百米,使高原面的平均高度达到现在的四千七百米,成为当今的“世界屋脊”。

高原的强烈隆升,对亚洲东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原大地形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周围地区大气环流的形势。气象学家研究得知,夏季,高原的存在诱发了西南季风,使我国东部的夏季风能长驱北上,给广大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冬季,高原的存在产生了西伯利亚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又足以席卷南部广大地区。如果我们把高原与其周围低地相比较,便可以看出它们的显着差别。高原南部的印度阿萨姆平原为热带雨林地带,而高原北部却是极端干旱的温带荒漠;高原东缘与亚热带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地带相接;其西侧毗连着亚热带半干旱的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地带。青藏高原恰恰处在这南北迥异、东西悬殊的“十字街头”上。高原强烈隆升的结果,使气候愈来愈寒冷干燥,愈往中心地区愈明显。由隆升前的茂密的森林过渡到今天的高寒荒漠。相比之下,高原东南边缘变化最小,至今仍然保存着温暖湿润的森林景观。

现代冰川之谜

现代冰川有很多独特的景观,如冰蘑菇,冰塔林,冰桥,冰针,冰芽,还有迷人的冰川湖泊,阴森可怕的冰隧道,绚丽壮观的冰水喷泉和幽胜迷人的冰洞。它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国家。青藏髙原地区分布最为集中,面积达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青藏高原的冰川可分为两大类,以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为界,东侧属海洋性冰川,西侧属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靠丰富的降水而存在,冰川运动速度快冰川进退幅度大。而大陆性冰川主要依赖于低温而存在,冰川运动速度缓慢。

珠峰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冰川表面局部的小气候差异,造成冰面差别消融,形成许多奇丽的景色。其中,冰蘑菇是大石块被细细的冰柱所支撑。有的可高达五米。冰桥像条晶莹的纽带,连接着两个陡坎。冰墙陡峭直立,像座巨大的屏风,让人生畏。冰芽、冰针则作为奇异美景的点缀,处处可见。最令人迷惑的还要数那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了。珠峰北坡绒布冰川上,发育有五点五公里长的冰塔林带。乳白色的冰塔拔地而起,一座连一座,高达几十米。有的像威严的金字塔;有的像肃穆的古刹钟楼;有的像锋利的宝剑,直刺云天有的像温顺的长颈鹿在安详漫步,个个晶莹夺目。难怪人们都说,进人冰塔林,就把自己置身于上苍的仙境了。

在冰川发育的地区,多姿的冰川湖泊景色更是迷人。有在冰川表面如蜂窝状的冰杯群;有呈长条状的冰面湖;有冰川末端的终碛堰塞湖。冰川湖泊的颜色也不尽相同,有乳白色的、有蔚蓝色的、也有褐黄色的。随着气候的冷暖变化,冰川湖不时地打扮着自己,或大或小,或是碧水粼粼的湖面,或是明镜般的冰层。民间传说,冰川湖的水是圣洁的,仙女在冰川湖里洗澡,天马在冰川湖里饮水。在一些大的冰川湖里,还有着丰富的鱼产资源,这些鱼也被藏民尊为“圣鱼”。

除上述冰川类型外,青藏高原上还有冰帽和平顶冰川。这种冰川像个盖子,覆于平顶山或冰碛平台上,其面积有大有小。祁连山脉特贴拉山的果青古尔班冰川,面积达5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平顶冰川。

高原地区的冰川主要分布于西昆仑和西喀喇昆仑山区、喜马拉雅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地。西昆仑、西喀喇昆仑山区的冰川最多,规模最大。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侧的音苏盖堤冰川长约四十二公里,为我国目前已知的最大冰川。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南北坡发育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冰川,南坡为海洋性冰川,现代雪线高度低达海拔四千五百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三千米;北坡的冰川属大陆性,雪线最高达海拔六千米,冰舌末端可伸至海拔五千一百米。横断山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东段是海洋性冰川发育最集中的地区,冰川分布的最南界为北纬27°另外,在祁连山地和唐古拉山地也有较大面积的冰川。

珠穆朗玛峰地区悬冰川最多,其规模较小,面积一般不超过一平方公里,冰的厚度为一二十米。顾名思义,这种冰川的特征是冰川的末端悬挂在陡坡上。远远望去,成排的悬冰川就像一块块白色的盾牌挂在陡峭的山坡上。悬冰川一般是在古冰川残留地形上发育起来的。古冰期时,支流冰川向主流冰川汇集,由于主、支流冰层厚度、运行速度、冰蚀能力的差异,冰川主谷被强烈下切,支谷不得不悬于山腰上。现在,由于冰川规模缩小,冰川主流得不到足够的供给而退缩或消失,支流冰川仅能依贴于陡坡上,并时常因下端崩落而发生冰崩。

珠峰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就是冰斗冰川,它们分布在山顶附近或分水岭两侧。在风化作用和冰蚀作用下,山地被切割,山岭被削成尖利的角峰、刀脊。角峰刀脊间则为斗状的山坳,像把巨大的座椅,冰川就发育在座椅中。冰斗冰川的形状近于卵圆形,有的近似于三角形,有些冰斗冰川向山谷推进,呈条带状伸展,成为山谷冰川。在冰川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几条山谷冰川相连,像条条玉龙盘绕于山间。

在冰雪消融的暖季,冰川表面的河流遇到冰裂隙,就潜入地下变成冰下河流。冰川融水穿凿冰层,塑出深不可测的冰井、冰漏斗;阴森可怕的冰隧道、绚丽壮观的冰水喷泉和幽深迷人的冰洞。冰洞一般出现在冰舌末端,洞口像古城的拱门,它是冰下河流的出水口。在冰雪消融旺盛的季节,洞口水流汹涌,使人难以接近。只有在断流时,人们才能去欣赏那“水晶宫”。这里冰钟乳、冰笋、冰柱比比皆是。冰洞内光怪陆离,有些地方洞中有洞,大小不一;有些地方枝枝杈杈,像个迷阵;有些地方深不可测,无尽无头。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高原地区冰川冰的储量约一千八百立方公里,是巨大的固体水库。高原上的冰川融水是大江大河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河西走廊就是利用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浇灌农田的。

高原圣湖青海湖之谜

青海湖,古称“西海”,藏语叫“错温波”,意为“蓝色的海洋”。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省因湖而得名。

大约在二千多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地壳运动,海底隆起成为陆地,青海湖地区因断层陷落,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外泻湖,湖水从东西口泻入黄河。到了距今13万年前的第四纪造山运动中,湖东的日月山异峰突起,封闭了泻水口,而形成内陆湖,由于各河流水进入湖中被盐化,故成为咸水湖。古青海湖面积很大,后来因为当地气候日趋干燥,湖面逐渐缩小,以至成为现在的样子。

青海湖的四周为群山环绕,北有崇峻壮观的大通山,东有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有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有峥嵘的橡皮山。青海湖离西宁约二百公里,海拔三千二百米。它的周长三百六十公里,面积四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三十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个是面积十余平方公里的尕海,为咸水;另一个是面积四平方公里的耳海,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群山合围,山巅冰雪皑皑,湖光潋滟,雪山倒映,水天一色,烟波浩渺,鱼群欢跃,万鸟翱翔。湖滨一望无际,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草原,绿茵如毯,金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帐篷,星罗棋布;牛羊成群,如云飘动。偶尔从远处传来一阵“花儿”悠扬的歌声,抒怀、畅想油然而生。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更有日出日落的壮丽,使人心旷神怡。

在湖的西北部有驰名中外的鸟岛,它是最诱人的奇观。面积仅零点八平方公里,每年五六月份是观光鸟儿王国盛况的最佳时期。来自我国南北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鱼鸥、赤麻鸭、鸬鹚和黑一一颈鹤等十多种候鸟,成群结队返回故乡,营巢产卵,孵幼育雏,栖息在这个小岛上,最多可达十万只以上。踏上鸟岛使人眼花统乱,群鸟惊飞,或翱翔于蓝天之间;或嬉游于碧波之中;或悠闲信步于沙滩之上;或安然栖息在巢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鸟儿发出的鸣声,汇集成一首奇妙的交响乐曲,娓娓动听。岛上遍地都是各式鸟巢和各色鸟蛋,几乎无游人插足之地。这个似乎散乱的众鸟部落,如遇到“天敌”,便精诚团结,群集而起,向来犯者发起猛烈攻击。万鸟齐飞时,遮天蔽日。纵观这群珍贵的候鸟,使人赏心悦目。

青海湖另一着名岛屿是海心山。它位于湖中心偏南,长二点三公里,宽约八百米,高出湖面七八米,自古以产“龙驹”(从波斯引进、培育的良种马)而闻名,又以佛教古刹而显神圣。这里环境幽雅,绿草如茵,天朗云薄,淡水清泉,风景可人。古刹白塔坐落在山南石崖前,石洞内外有经堂、殿宇、僧舍数间,其法器、壁画、白塔、俄博甚是可观,堂前壁上有多座彩色佛像和生动的故事绘画。相传历史上有不少名僧曾在此修行炼丹。登上海心山的顶端,从海拔三千二百六十六米的高处可俯瞰青海湖的全貌,那海阔天空的壮观,水蓝云淡的秀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之谜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自西滚滚东流,在巴昔卡附近流出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入南亚最大的河流恒河,经过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途经之处,充满了富庶和传奇的美丽故事。

雅鲁藏布江,古代藏文称“央恰布藏布”,汉语意思是“从最高顶峰流下来的水”。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全长二千零九十一公里,流域面积二十三点八万平方公里,从长度和流域面积看,它只是我国第五大河,但是雅鲁藏布江河面海拔在三千米以上的约占总长的四分之三,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一条大河。

源远流长的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在那常年被高山云彩遮蔽的喜马拉雅雪山群峰脚下,仿佛腾空跃出两条发光的银色缎带,出自杰马央宗冰川的杰马央宗和出自阿色甲果冰川的库比藏布,这就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然而,究竟哪一条是正源?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看法。更多的人认为,杰马央宗是它的正源。杰马央宗,汉语意思是万字形石丘或沙石海。由冰川融水汇成的杰马央宗穿行于冰川堆积物形成的丘陵垅岗之间。河流谷地宽阔,支流多,河水浅而清澈,杰马央宗从河源往下游的三十五公里内,串珠式地连接着十四个冰川湖,宛如雪峰的脖子上悬挂着一条美丽的项链,闪烁发光。

仲巴以西是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段。河流穿行于海拔四千六百米至四千八百米之间,两岸和缓起伏的山岭连绵不断,宽谷盆地中曲流、牛轭湖、分叉河道随处可见,还遍布沼泽和湖泊。河流蜿蜒,铺展在烟云缥渺的雪山脚下,穿缀着无数晶堂夺目的小湖泊。雅鲁藏布江的上游地区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坦荡的谷地里广泛分布着紫花针茅和蒿子,一片黄绿景象。上游地区的上段,由于人烟稀少,目前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可以看到长有利剑般长角的藏羚羊在草丛中狂奔,岩羊在山坡上跳跃,野驴在山谷间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