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2327800000011

第11章 领导成员团结共事齐心协力(1)

以经理为首的行政领导成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领导群体的效能,除了充分发挥每个领导成员所作用外,大家在共事中,应当是亲如手足,和如瑟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同心同德,配合默契。

一、企业领导整体的效能

知道些粗浅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一个异常坚硬,光彩夺目;一个则比较松软,灰暗不透明。其原因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即分子的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同样,一个企业由若干成员所组成的领导班子,其工作效能大小,不仅决定于其领导成员素质的高低,而且要看其领导整体结构,即所有的领导成员的组合是否科学、优化。领导整体效能不同于领导成员个体效能的简单相加之和。马学斌同志列了下面一个公式,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A=(a1+a2+……an)·K

式中,A为领导班子的效能;a1、a2…an为领导成员个体的效能值。K为中介系数,即:领导班子成员问的配合程度系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决定领导班子效能的因素有两个:领导成员个体的效能值和中介系数,当成员个体的效能一定时,取决于领导成员间互相掣配合、互补长短的好坏,因此,中介系数K显然成为影响领导班子效能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一个由5人组成的领导班子中,其成员的效能值分别为0.7、0.8、1、1.2、1.3,根据上述公式,假定K=1,则:

A=(0.7+0.8+1+1.2+1.3)×1=5

如果领导成员配合较好,K=1.5则:

A=(0.7+0.8+1+1.2+1.3)×1.5=7.5

反之,当领导成员配合不好,甚至矛盾重重,互相掣肘时,说明K值小于1,假定为0.7则:

A=(0.7+0.8+1+1.2+1.3)×0.7=3.5

如果K值为零或为负数,则说明这个领导班子的工作是无效的,这种领导班子被称为“窝里斗”或“内耗型”的领导班子。《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条消息,说是某厂书记与厂长有矛盾,书记取消了厂长预备党员的资格,而厂长却免了书记及其亲属在厂工作的权利。

刘邦起义时领导群体的结构是优化的。他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园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表明,在他的领导集团中,有优秀的智囊人物,有干练的行政能手,有杰出的军事统帅,有善于用人的领袖,互相补充,优化组合,才使刘邦成就了帝业。

二、领导整体结构合理的标志

衡量领导班子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应以其领导效能的高低作为客观尺度,具体有以下标志:

(一)目的性。领导班子的结构应符合其建立的目的和应具备的功能。如果领导成员大部分是外行或是一群以权谋私者,光凭着手中的权力开展工作,是长久不了的。如果让没有文化知识的人领导学校工作,知识分子怎能心悦诚服呢!

(二)集合性。领导班子的组成人数应当合理,既无多余,又无不足。各个成员分工要合理,其责任、权利、排列顺序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整体功能。

(三)互补性。领导成员在年龄、素质、职责等方面的搭配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合理关系。有时先选择好“核心”人物,然后根据“核心”人物的优缺点,选配其他领导成员,做到取长补短。

(四)稳定性。一个系统若没有相对的稳定性,没有相对平衡状态,就不能发挥系统应有的功能。领导班子也是一个系统,其稳定性表现在领导成员的团结一致,配合默契,相辅相成,和衷共济。不稳定性的表现是离心离德、勾心斗角,这就谈不上领导效能。

(五)适应性。领导班子要能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要能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局面。各个领导成员在能力、情绪、气质、性格上要能相互适应。

(六)创造性。目前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包的社会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成员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只有具备创造性的功能,才能领导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七)高效性。系统的功能大小取决于该系统内部的结构是否合理。系统的结构合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领导整体的工作效能大小是衡量本身结构是否合理的最重要的标志。三国时代的刘备,前半生虽然拥有关云长、张飞、赵子龙等名将,但屡战屡败,无立足之地,但当得到诸葛亮后,文武齐备,智勇双全,优化了领导群体,因而一胜再胜,终创鼎足大业。

三、领导整体结构的内容

一个领导班子的组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如果搭配得好,就可以使其备在其位,各司其职,备负其责,各献其长,各尽其能,并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相互激励,从而产生1+l>2的系统“放大效应”。领导班子的结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梯形的年龄结构。这是指各个领导成员按年龄分布和组合的状况。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应由老、中、青合理的比例组成,否则,若由同一年龄区段的干部组成,就会呈现出平面的年龄结构,或者同步老化,精力不济,或者经验太少,处事困难。不同年龄区段的干部由于有不同的长处而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老干部有丰富的经验,深谋远虑,善于处理复杂问题;中年干部年富力强,兼有青、老干部的长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青年干部朝气蓬勃,创造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奋发有为。一般来说,老干部和青年干部不宜过多,中年干部应多些,以便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干部年轻化并不是领导班子青年化。在不同管理层次,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应有所不同;第一线领导班子比高层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应小一些。同时,不同管理层次,领导班子的老、中、青干部比例也有所不同,对具体人要做具体地分析。

(二)合理的知识结构。任何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不全面的,只有将具有不同知识的领导者互相搭配起来,这个领导班子拥有的知识才可能趋于完善。现代人才学把人才知识划为三种:一种是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一门钻研较深的专业,像一条横线同一条竖线交在一起的“T”型结构;第二种是知识面较宽且各类知识深度相近的横式结构;第三种是专业造诣较深而知识面较窄的纵式结构。这三种知识结构在一个合理的人才群里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学历与知识水平不一致。据研究资料,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知识只有10%是靠正规学校教育取得的,而90%的知识是在社会生活、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通过自学而成为专家者,在长期工作中积累而达到很高知识水平的领导者是很多的。因此,不能片面地强调文凭,除了注意学历外,还必须考虑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

(三)互补的专业结构。这是指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的领导成员的组合方式及其比例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专业分工的深化,一个管理系统的领导班子必须由具有不同专业的人才所组成。如一个工业企业,厂长、经理应是熟悉企业各项管理的“通才”,其他成员则是精通某一方面管理同时又懂其他管理的“专才”。其中有能够加强技术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的总工程师,有能够严格维护财经纪律、精打细算、开辟财源的总会计师,有能够切实地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总经济师;有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的党委书记。现代领导必须是内行,如果自己昏昏,那是难以使人昭昭的。正如列宁所说,要管理,就必须熟悉业务,做一个出包的管理人员。近几年来,大批专业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改变了领导班子的结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化”并不等于“专家化”。一个很有水平的科技人员,在做企业领导方面的工作时,却不一定很有水平。在企业领导班子中,曾经有一较长时期,是单打一的政工干部,但现在不能又倾向于单打一的技术人员。

(四)最佳的智能结构。智能指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能结构指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人组合而成的集体。人的智能主要包括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口语、书面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综合体现在管理干部身上,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类型:一是善于积累知识,勇于实践的“再现型”;二是有很强的想象力、分析判断力,专业研究有突破的“创造型”;三是有审时度势的宣传鼓励和组织领导能力的“组织型”。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