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2329800000029

第29章 深谙人情世故(1)

62.轻松度过新环境中的磨合期

人的一生会出现许多变迁。从学校到单位,从此地到彼地,从旧环境到新环境,每个人都少不了这样的经历。每有这种变迁,你都面临着一个陌生的交际空间。要涉足一个新的交际圈,要重构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段时间就是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在这个磨合期,如果你处之不当,就会与新环境格格不入;处之得当,你就会很快融入其中。如何有效地度过人际关系的磨合期呢?

摆正自己的新位置

每个人在交际中都有相应的位置,这是交际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规范的要求。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交际位置,在交际圈中必然显得唐突、冒失、别脚,也会受到社会群体的责怪、怨愤、抵触、嘲弄、打击。交际关系复杂多变,交际者难以一眼窥清,不易正确把握。自己在交际圈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调适好自身位置,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第一步你要好好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确定好以什么面孔、怎样的交际基调进入新的交际角色。某重点中学试行校长负责制,在上级的支持下从普通中学调配三名骨干教师充实师资力量。这三名教师到新单位时,都有这样的困惑:新单位是重点学校,是保持一个骨干教师的姿态呢?还是表现出调入教师的谦恭?其中的分寸不好把握。黄老师我行我素,保持本色,结果新同事有嘲其“不知天高地厚”的。束老师一改往日孤傲性格,待人唯唯诺诺,谦虚恭谨,结果不仅让人看轻他,还有人怀疑他的能耐。只有张老师洞察交际环境,不动声色,妙得自然,不断调适自己的交际位置,不仅很快进入了新角色,还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摆正自己新位置,是一个精深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成功的。这其中需要交际悟性,需要良心的心理素养。保持平常心往往在自己位置调适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采取沉稳简约的姿态

磨合期是一个双方逐步熟悉,互相适应,彼此认同、悦纳的过程。人与人的差异情形万千,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你作为一个新面孔,在进入陌生的交际领域的时候,一开始就无所顾忌,目空一切,张牙舞爪,是无法与他人磨合的。这似乎是外向性格者、青年人常有的现象,也是应该克服的问题。采取沉稳简约的交际姿态才是得宜的,更有助于实现你与新环境的磨合。这是一个以静观动的方法,在你自我保留节制中,你会对新的交际环境作个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把握,从而有针对性有实效地实现与新环境的契合和交融。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技巧。那所重点中学专为调入的三名教师开了个欢迎会,气氛十分热烈。这所学校的老师表现出很好的素质,唱念做打、弹拉说唱,样样像模像样。热情的老师们当然不会冷了新来的教师,纷纷要他们“来一个”。黄老师坐不住了,操起乐器,亮起嗓子,摆开把式,真刀实枪地拿出了看家本领,将其才华横溢的本色表现得一览无余。张老师在这种气氛中安然地欣赏着别人的表演,在大家再三鼓噪下才慢条斯理地开始诗朗诵,那《春夜喜雨》刚念了四句,就躬身“谢幕”了,怎么善也不愿“献丑”了。张老师的做法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整坛醋不晃”的感觉,大家都对他产生了好感。

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关系密切程度通常是表现在人际距离上的。双方关系亲密,相互间距离较近;双方关系疏浅,相互间距离较远。与新同事新朋友初处,彼此不熟识、不了解,关系刚刚形成,距离自然是较大的。你若生硬地去与人亲近,则有违交际规律,对方不仅不会作出友好表示,还会产生反感情绪。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会把你置于被动地位。保持适当的距离,能给对方冷静地观察你认识你的机会。你们会在逐步熟悉和了解中,实现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你们的关系慢慢亲密了,彼此的距离就会悄然隐去。保持距离重在适当,掌握在对方认可接受的范围内,并能有效地促使双方互相吸引。束老师到了新学校一开始就想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见到每一位教职工都做出亲热的表示。有时他还装出很随意的样子,大方地到陌生老师家拿这拿那,结果把自己弄成一个很令人讨厌的角色。黄老师则正好与束老师相反,对任何人都昂然相对。还是张老师做得合适,把自己的热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显得自然得当。

有效地实现角色转换

变换了生活空间,人的社会角色会随之改变。若心理调整不过来,行为不能重新校正,你就无法适应新环境,左右碰壁,别人也会对你产生诸多误解和非议,你就难免成为一个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的人。人是能动的,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应主动适应新环境,没有理由要求新环境去迁就你个人。所以进行角色转换应是一种自动行为,而且尤其应在有效二字上下些工夫,实现角色适时适当的成功转换,将自己完完整整、及时可靠地变成新环境中的新成员。张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师,在普通中学时年年高三把关,到了重点中学,情形不一样了。这里出类拔萃的教师很多,高三把关自然没有张老师的份。即使你有绝顶能耐,别人也有个认识的过程。所以张老师想得很开,不像黄老师去争去吵,而是要求带高一。他这一合情合理的做法,是基于对自己价值重估、角色校正的。结果他再次赢得了人们的好感。而黄老师那有欠斟酌的举动,让领导和同事产生了误解。

培养交际吸引力

交际的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吸附,难舍难分。寻求磨合途径当然要在这方面想办法。一个人在交际中形成对别人的吸引力表现为他的交际魅力。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体。包括人的形象、知识、品德、能力、语言、幽默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一个充满交际魅力的人,别人会主动亲近他、接受他、适应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矛盾会得到有效消除,人际关系磨合会呈水到渠成之势。所以面对新环境、新朋友,根本的主要的还是培育出自己独特的交际魅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交际环境,给自己带来一个理想的交际地位。黄老师和束老师起初交际情况并不美妙。由于准备不足,调控失当,在新学校并没有有效打开局面,有不少教职工对他们有误解。但他俩到底是骨干教师,在一些方面颇具独到之处。比如束老师书法堪称一绝,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表演书法绝技,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这给束老师增添了不少交际光环。再如黄老师很会说笑话。别看他平日趾高气扬的样子,但他在三人一堆五人一伙中,三言两语便会把人逗弄得忍俊不禁。不知不觉中,大家忘了他的傲慢劲,对他渐生好感。现在束老师和黄老师都与张老师一样实现了与新同事的磨合,成为新学校中受欢迎的教师。最近张老师还因群众关系好,业务能力强,被提拔为副校长,成为一个令人信服敬重的人。

63.将“苦口的良药”包上“糖衣”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意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上“糖衣”,这样对方便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难堪,才可能有戏法可变,其实谁都心知肚明。人际交往中,这样的场合很多:

难以启口的话,要用机智与笑话的“糖衣”包起来

日本文坛著名的鸳鸯夫妇三浦朱门与曾野绫子,据说数年前每年都要为同一件无聊的事情争吵一次。争吵的原因是,结婚纪念日那一天朋友夏树群子拍来的贺电。朋友的这番心意,新婚时的确很高兴,但结婚15—20年后,却变成了“不受欢迎的好意”。“原来今天是结婚纪念日?来点什么庆祝?”“算了吧!何必多此一举?反正年纪也不轻了。”两人都不愉快起来,夫妇讨论的结果,认为再这样下去会受不了。由曾野绫子打电话给夏树群子。“谢谢你每年的贺电,但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实在不好意思谈什么结婚纪念日”。隔年起就不再有贺电了。

想必你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遭遇必须讲一些难以启口的话。这种时候,如果直接说“实在伤脑筋”、“这样很麻烦”,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给予对方不快感。如有像曾野绫子那样夹杂机智与笑话来传达的机伶,对方也就一笑置之,既不伤害到对方,说的人心理负担也比较轻。

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主管慨叹纠正别人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猛然反抗,就是越变越坏。这位主管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

有位棒球教练在纠正选手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有徒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然而,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的生死问题。

这是某小镇发生的真人真事。由于一封匿名信的缘故,传出了一个已有家室的男士与一个新婚不久的妇人之间的暧昧的关系。整个小镇闹得风风雨雨,上司要他辞职。结果,他抛下妻子与两个孩子自杀了。后来真相大白,他是清白的。如果周边的人肯信任他的话,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了。直接说“你有如何如何的谣言”,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也就相当不同了。我认识的一个高中教师,他总是如此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则是机械所办不到的机灵。

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对方不礼貌。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挽回,当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是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优点,所以表面上的缺点更显得有人性。”人对于别人说过的话总是对最后的结论印象最深刻,附加赞美的话,对方便认为结论是赞美的,即使前面说过令人不愉快的话,也就不会计较了。

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

以下是我听某企业的主管说的,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不很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

那个女职员回答:“是”,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

这个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做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

然而,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如果太过明显,听起来倒像“指桑骂槐”。这一点可要多留意。

64.礼尚往来有技巧

送礼是在人情往来中不能少的手段。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给整个送礼过程画一个漂亮的句号。

送礼者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得钱已花,情未结,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兮兮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一送一个准儿呢?关键便是借口说得好不好,送礼的说道圆不圆,你的聪明才智应该多用在这个方面。有以下办法:

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土特产品,你可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单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暗度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

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一般受礼者便不好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情的目的,实为上策。

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对象很熟,老张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先说是借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又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去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借机生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着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借路搭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作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情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

65.掌握拉拢关系的“天时地利”

常言道:“人情卖给熟面孔。”给不给面子往往是熟人之间的事。因此,与陌生人拉关系、套近乎,光是厚脸皮不行,死磨硬泡更谈不上,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步骤。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只要能打开突破口,与对方拉上关系,就要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地贴上去,日久天长,双方的关系就有点儿扯不清了。有人总结了一套技巧,现介绍如下:

制造自然接近对方身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