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事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外矛盾。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1881年又与意大利结盟。这样,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俾斯麦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将条约终止。这时法国则支持俄国工业化,并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这样就形成了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
由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制定了二对一的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英国又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国图海军。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0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最后虽未达标,但其陆军已有140万,是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却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的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27万扩张至80万,意大利军队由20万扩大至35万,而奥意两国的陆军素质皆不及德法。于是,双方以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为争夺的焦点,都希望在战争中寻求出路。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7月23日奥国在德国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短短几天之内,欧洲各帝国主义大国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由于德国军事工业发达,战争准备比较充分,前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8月9日,德军攻占比利时全境。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9月3日,进逼巴黎。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均无重大成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2月,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1916年2月,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8月,在协约国的推动下,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德奥宣战。
1917年11月(俄历10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仍无所获,军力反而消耗殆尽。7月,协约国开始全线反击。此时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无力再战,渐次退出,奥匈投降。11月,德国爆发革命,德皇求和。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于该日上午11时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签署了关于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作为协约国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与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卷入战争的国家有30多个,人口达15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700亿美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大战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的变化。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并日益发展壮大。